7月28日消息,在近期举办的“X Takeover”活动上,埃隆·马斯克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一块刻有“信念”的砖。现场的主持人讲到:“观众为你赠送了一块象征性的‘砖块’,上面刻着:‘这块砖在精神上会飞翔,因为你让不可能成为现实’”。
这场活动,是由特斯拉硅谷车主俱乐部主办的年度盛会,马斯克再一次以线上的方式现身,连续第二年与粉丝们展开对话。他分享了SpaceX、特斯拉、Neuralink、xAI及X平台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愿景。
他讲述了星舰的疯狂工程如何将不可能推进现实、关于擎天柱机器人的最新迭代和规划、并畅想了通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人机共生的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在“AI+机器人”的新时代寻找生活的意义。
以下是马斯克访谈内容摘要:
问:星舰是有史以来最具雄心的火箭,哪些方面比预期更困难?下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什么?
马斯克:我从一开始便预判到项目的各个环节都会极具挑战性,因此实际进展并未出现超出预期的困难。星舰在诸多方面都堪称一项疯狂的工程。其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2.5倍,未来版本将提升至3倍。要知道,土星五号曾是人类历史上体型最大的火箭与飞行载体。与土星五号相比,星舰的推力是其3倍,重量约为其2倍,而它的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重复使用,这无疑是一项极端艰巨的工程挑战。
在我们最初探讨星舰项目时,不仅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在公司内部,提及此事也常遭调侃,被视作异想天开。如今,我们已从“不可能”的阶段迈入“只是稍晚实现”的阶段。而将“不可能”转化为“稍晚达成”,正是我的专长所在。
我建议对该项目感兴趣的人士,可以前往南德克萨斯州的星际基地(Starbase)参观,那里宛如一片“魔法之地”,矗立着巨型火箭。不少参观者都表示深受震撼。基地紧邻主干道,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火箭与工厂的宏伟规模。
目前,项目中最困难的部分正如我所预期的,是研发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盾。这是人类从未实现过的技术。传统热防护盾属于消耗性设备,例如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盾,每次飞行后都会损耗大量隔热瓦,必须经过翻新才能再次使用。迄今为止,既没有任何机构研发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盾,也没有任何团队造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火箭。
猎鹰9号(Falcon 9)是首个实现助推器常规重复使用且具备经济合理性的火箭。对星舰而言,除了解决热防护盾问题,还需实现上层飞船的着陆,并通过“巨型金属机械臂”(昵称“筷子”)完成捕获。这一场景仿佛科幻电影中的画面,要捕获的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载体。我预计最快于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实现飞船回收。
此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技术,使星舰与助推器不仅能够重复使用,更能实现完全且快速的重复使用,从而将每吨有效载荷的发射成本降至低于猎鹰1号(Falcon 1)的水平。届时,运送100吨有效载荷进入轨道的成本,将低于猎鹰1号运送半吨载荷的成本。这是因为我们仅需补充燃料与氧化剂,而非重建火箭。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剂中大部分是氧气,约80%为液态氧,20%为燃料。
问:星舰接下来面临的技术挑战是什么?
马斯克:在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后,下一个重大挑战是轨道加油。它类似空中加油,但需在轨道环境中进行,核心是转移液态氧(而非燃料)。这需要两艘星舰完成对接,将推进剂从一艘转移至另一艘,未来甚至可能转移至轨道推进剂仓库。这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实际操作极具挑战性,目前尚无任何机构尝试过。即便像猎鹰9号助推器的常规重复使用技术,尽管我们已证明其价值,至今仍未被行业广泛跟进。轨道加油并非不可能,但难度极高,目前仍是未涉足的领域。
问:火星上的自给自足城市会是什么形态?需要多少人口?其经济与治理模式将如何设计?
马斯克:治理模式将由火星居民自主决定。我们虽有一些火星城市的艺术概念图,但具体细节尚未明确。在火星实现 “地球化改造”(terraforming)、允许人类露天生活之前,初期居民需居住在玻璃穹顶或类似封闭设施中,外出必须穿戴火星宇航服。
我想先说明建设火星城市的意义。有人会问:为何不专注于地球?我的观点是,人类99%的精力应投入地球,但1%需用于推动文明走向星际、成为多行星物种。
这包含两重意义:一是防御性价值。若地球遭遇重大灾难,如世界大战、类似灭绝恐龙的陨石撞击,我们需确保人类意识的火种不熄灭,保障生命与意识的延续。其他物种无法将生命拓展至其他星球,而人类有能力为它们实现这一点。
其次是激励性价值。生活不应仅局限于解决问题,更需要令人振奋、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火星探索如同阿波罗计划,即便未亲身登月,人们也能通过它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成就。探索宇宙本质本身,即便无需亲身前往火星,也足以振奋人心。
问:SpaceX会成为一家星际公司吗?有相关计划吗?
马斯克:希望如此,但这或许不会在我的有生之年实现。不过,它最终会成为一家星际公司。
问:关于特斯拉的Robotaxi平台,将如何与特斯拉现有车型共存?Cybercab会取代Model 3吗?原因是什么?
马斯克:Cybercab采用双座设计,不会取代Model 3和Model Y。后两者具备四座或六座能力,可满足多人出行需求;而Cybercab更适合1-2名乘客。我们还计划推出大型电动车,但此处并非新品发布场合,不便详述。
问:特斯拉会拥有大规模Robotaxi车队吗?私人车主何时能加入特斯拉的共享网络?
马斯克:是的,特斯拉会保有部分车队,但也将开放给私人车主参与。它类似Uber与Airbnb的结合模式,车主可自主决定加入或退出,同时特斯拉也会直接运营部分车辆。
问:若Robotaxi取得成功,特斯拉如何应对“制造最优汽车却可能需要更少汽车”的矛盾?
马斯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作为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需谨慎表态。往往最有趣的问题,恰恰是我无法直接回应的。
问:全自动驾驶(FSD)的部署进展如何?
马斯克:全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推进,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明年有望扩展至更多国家。在旧金山湾区,人们对奥斯汀的进展(指特斯拉在奥斯汀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服务)颇有“错失恐惧”(FOMO)。目前Robotaxi应用的地理围栏限制严格,这一过程充满趣味。做事过程应更灵活,不必拘泥形式。
问:Roadster项目的当前开发状态如何?
马斯克:我们计划于今年年底展示Roadster原型车。该车型对公司财务影响有限,因其规模较小,但设计极具亮点。预计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初可进行演示。
问:你曾表示,擎天柱可能比特斯拉整个电动车业务更具价值。从当前到广泛部署,其路线图是什么?
马斯克:这个问题涉及公司价值,较为敏感。目前第三版擎天柱的设计已适配量产,与第二版几乎完全不同。我们面临选择:是生产数千台第二版机器人,还是暂停并专注于更优的第三版?我认为第三版是正确选择。计划明年大幅扩大产能,不过年底产量可能仅为数百台,而非数千台。
擎天柱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亿甚至500亿台。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台类似C3PO或R2-D2(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两款标志型机器人)的机器人,但功能会更强大。假设每年生产10亿台,每台成本降至2万美元,年收入可能达到3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长期目标,但其潜力巨大。擎天柱不仅极具吸引力,功能也将远超C3PO和R2-D2,实用性极强。
问:特斯拉的AI技术如何应用于擎天柱?
马斯克:擎天柱采用与汽车相同的自动驾驶计算机(AI4,第四代自动驾驶硬件,用于支持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未来将升级至AI5(特斯拉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硬件),电池组也与汽车类似。电动车与擎天柱的AI技术有诸多共通之处,但手部设计仍是主要瓶颈。我坚信,擎天柱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品。
问:擎天柱将在哪些领域产生最大影响?具体应用场景是什么?
马斯克:初期将聚焦高价值场景,例如为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的人群(如四肢瘫痪患者)提供全天候协助,这将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此外,还可用于危险或重复性高的任务,降低人员伤亡风险。这些是初期的核心应用方向。
问:十年后,全自动驾驶(FSD)与擎天柱哪个更具变革性?
马斯克:显然是擎天柱。这个问题很简单,尽管全自动驾驶也极具挑战性。
问:你曾经提到,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我们如何判断AGI已达成?其初始阶段会呈现何种形态?
马斯克:我并不确定,但这或许会是一件大事,但其初期影响可能并不显著。目前AI尚未能发明有用的新技术或发现新的物理规律,但这一能力终将实现。若Grok或其他AI变得比人类更聪明,人类将扮演何种角色?即便我不开发Grok,超智能的出现也是必然,因此我选择参与其中,而非旁观。
AI安全的核心在于最大化对真相的追求,并勇于承认错误并纠正。Grok在这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真相的追求不仅关乎安全,更能推动技术创新(如治愈癌症)。
未来,AI与机器人可能带来经济的极大繁荣,消除贫困,让每个人都能获取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但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当机器人在多数领域超越人类时,人类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
问:你在AI领域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马斯克:重点是让AI具备实用性、安全性,并对人类抱有善意,确保其对人类有益。这是最重要的目标。
问:AI的发展速度如何?你对此有何担忧?
马斯克:AI的发展速度堪比 “超音速海啸”(Supersonic Tsunami),是我见过最快的技术进步。即便见证过诸多技术变革,AI的增速仍令人惊叹。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可怕,但它确实超越了以往任何技术。AI与机器人的结合将是关键。
我担忧的是,需确保AI与人类利益一致,保持友好与有益,避免出现类似《终结者》的负面结局。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确保AI的未来是积极的。
问:特斯拉的新目标是什么?与AI有何关联?
马斯克:特斯拉最初的目标是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这一目标依然重要。我选择它而非AI,是因为可持续能源仅有益处,例如清洁空气与能源可持续性。AI则是一把双刃剑,但它很可能带来巨大繁荣,甚至解决所有疾病。
我们需保持谨慎,不可自满,甚至应带有一丝偏执,以确保AI带来积极未来。从特斯拉的股价来看,全自动驾驶与擎天柱可能使公司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实现20-30倍的增长。方舟投资(ARK Invest)的分析值得参考,其过往预测较为准确。这需要大量努力,但如果执行得当,这一结果是可能的。
问:Neuralink的长期愿景是什么?它是一家医疗公司,还是人机共生的开端?
马斯克:Neuralink首先是一家医疗技术公司,其首要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手机或电脑。目前已有8名患者使用其设备,效果良好,用户反馈积极,计划年底将用户数量增至20名。
明年,Neuralink将推出Blindsight植入物,通过直接刺激视觉皮层,帮助完全失明者(即使失去双眼及视神经)恢复视力。现阶段的重点是解决严重的医疗问题,证明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未来,Neuralink 可能实现“赛博增强”(Cybernetic Enhancement),大幅提升人类智能与通信速度,甚至实现记忆上传以保存自我意识,或下载至机器人、克隆体中。这听起来如同科幻,但并非不可能,且相关技术将向所有人开放,而非仅限精英阶层。
问:Neuralink与Grok如何整合?
马斯克:Grok能够直接解读Neuralink传输的脑信号,无需转化为语言,这将大幅提升效率。例如,复杂概念或图像可直接传输,类似于概念层面的“心灵感应",极大改善人类沟通。人类大脑在将复杂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中会丢失大量信息,而Neuralink可实现完整概念的直接传递。若双方均植入Neuralink,复杂思想可直接交流,无需压缩为简短语句。
问:Neuralink能解决哪些问题?面临哪些技术难题?
马斯克:Neuralink是一种通用输入输出设备,理论上可解决任何脑部或神经相关问题,包括视力、听力、嗅觉障碍,运动能力丧失(如中风导致的手臂瘫痪),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原则上,任何感官或脑损伤均可通过其解决。
目前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但植入人体需极度谨慎,确保无损伤与副作用。我们正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密切合作,以确保安全性与合规性。不同问题需适配不同的设备变体:例如,运动皮层植入物用于控制功能,视觉皮层植入物用于恢复视力(后者需要更深的电极,且以 “写入” 信号为主,而非 “读取”)。
我们在猴子身上进行了三年测试,效果良好,动物得到了妥善照料。我们饲养猴子的设施被美国检查员评为其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佳猴舍。这些猴子与人类相似,喜欢玩游戏、吃零食,例如我们的猴子佩奇(Paige)会边喝香蕉奶昔边玩游戏,完全出于自愿,而非被迫。
问:Neuralink与擎天柱的开发有何交叉之处?
马斯克:擎天柱的研发让我深入思考人体的运作机制,尤其是手部的复杂性。人体设计极为精妙,但脊椎问题常导致背痛,而Neuralink也可解决这一问题。
手部的机电设计是整个身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它前臂的肌肉通过肌腱如操控木偶般控制手指,这一结构启发了擎天柱的手部设计。几乎所有控制手部的肌肉都位于前臂,通过肌腱拉动手指,类似木偶戏的原理。擎天柱的研发让我重新认识到人体设计的精妙,尽管某些部分(如脊椎)仍有改进空间。
问:五年后,X平台的目标是什么?
马斯克:X已从Twitter时期的短文本与两分钟视频,进化为支持四小时视频与长文本的全模态平台,用户甚至可以在上面撰写小说。我们正在改进Xhat系统(X计划推出的全新通信系统),支持加密音视频通话,其安全性达到即使有人用枪指着我,我也无法读取你的消息的程度。
Xinace支付系统将在数月内推出测试版,目前已在公司内部测试。X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法律框架内的言论自由,并追求真相。“社区笔记”功能将纠正任何人的错误,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美国总统,不过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X的广告收入遭受损失。
当前算法仍有不足,例如重复推荐内容(如我曾被推荐400次悉尼・斯威尼的牛仔裤相关内容),但我们正在优化,旨在向用户展示最有趣的信息。X正在稳步进步,未来有望满足用户的几乎所有需求。
问:某些时候X的算法会显得混乱,尤其是在Robotaxi地理围栏扩展时。
马斯克:确实,算法有时会过度推荐单一内容,例如将某一热点事件重复推送20次。我们希望用户能看到更多新鲜内容,算法正在改进,虽不完美,但趋势向好。
问:X如何平衡信息真实性与用户体验?
马斯克:X的目标是让用户了解真相。“ 社区笔记” (Community Notes,允许用户对可能存在误导性的内容进行注释和评分,以抑制谣言传播并促进共识形成) 会纠正错误,无论当事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Grok帮助用户即时学习新知识(如新发明或公告),用户可通过它分析时间线内容,甚至模仿自己的风格发帖,颇具趣味性。X虽不完美,但比其他社交媒体更可信,我们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或许会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向好。
问:在能源充裕、机器人劳动与AGI主导的世界中,人类将扮演何种角色?如何避免生活失去意义?
马斯克:这是一个我仍在思考的难题。未来,人类智能、机器智能与机器人将深度交织,类似自行车或汽车增强人类能力的方式。即便汽车比人跑得快,跑步比赛依然有意义。比如说,Neuralink可提高人机通信带宽,实现更紧密的共生,让AI更好地理解人类需求。
在未来,AI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十倍以上,消除贫困,让每个人都能获取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但挑战在于,当机器人在多数领域超越人类时,人类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
所以我希望通过Neuralink增强人类智能,实现与AI的共生,或许能解决这一问题。蒸汽机时代也曾引发类似的担忧,但人类最终找到了新的价值。未来可能是人机智能的融合。我认为,未来80%-90%的可能性是美好的,但需警惕那10%的 “终结者” 风险。
问:若人类的努力不再是生存或生产力的必需,社会将如何发展?
马斯克:若人类与AI实现共生、融合人机智能,或许能解决那些看似无关紧要却有意义的问题。例如,骑车或开车能增强人类的移动能力,但不会剥夺跑步的意义。Neuralink可增强人类智能,改善与AI的共生关系,确保人类不被取代。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仍在探索答案,但人机融合似乎是目前最合理的方向。
问:你对当今人类文明与个人生活有何期望?
马斯克:我认为,当下是人类历史上最有趣的时刻,且每个月都愈发令人振奋。能见证这些变革,我感到十分幸运。历史上没有任何时期比现在更值得关注,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目睹这些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问:观众为你赠送了一块象征性的 “砖块”,上面刻着:“这块砖在精神上会飞翔,因为你让不可能成为现实(This brick does fly in spirit because you have made the impossible happen)”,你对此有何感想?
马斯克:感谢你们,这份礼物意义非凡。它的价值不在于重量,而在于其中蕴含的信念。你们相信我能将不可能变为现实,这让我深受触动。我会继续努力,让“砖块飞翔”,激励更多人追求不可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