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小米集团ADR盘前涨近5%,Q3营收92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汽车业务单季营收近百亿!
1)主要财务数据:
营收:小米三季度营收925.1亿元,同比增长30.5%,预期902.8亿元。
利润:三季度,小米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7.2%至188.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4%至62.5亿元,预期59.1亿元。
关键费用科目:Q3研发费用60亿元,同比增长19.9%,销售及推广开支同比增加32.6%至63亿元。
现金储备:Q3现金储备达15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业务营收数据:
智能手机:Q3营收同比增长13.9%至475亿元,毛利率为11.7%。其中,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10万台,同比增长3.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Q3营收同比增长26.3%至261亿元,毛利率达20.8%,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互联网服务:Q3营收创历史新高,达85亿元,同比增长9.1%,毛利率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至77.5%。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Q3营收为9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15亿元,毛利率为17.1%,其中智能电动汽车营收95亿元,小米SU7系列季度交付量为39790辆。
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17.1%,较上季度增长1.7个百分点。
财报表示,第三季度,小米SU7系列交付新车达39790辆,截至11月13日已实现累计生产10万辆新车的目标,将全力冲刺全年交付13万辆小米SU7系列新车的目标。
在当晚的媒体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SU7在10月份交付超过2万辆,11月也会再次突破2万辆,在这个态势下,小米汽车将2024年交付目标从原计划12万辆,调整至13万辆。卢伟冰表示,这个目标有一定难度,但有信心。
卢伟冰指出,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在10月份已经达到2万辆,未来还有一定的挖掘潜力的空间,以保证每个月能够实现2万辆以上的产能、交付。卢伟冰透露,目前小米SU7锁单量很大,交付周期虽然从此前的25周有所缩短,至20周左右,但因为新锁单量较大,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保持在20周左右的交付周期。
财报显示,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为13.8%,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连续三季度实现市占率提升,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整体出货量的比重达20.1%,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此外,智能手机全球月活用户数(MAU)再创历史新高,达6.86亿,同比增长10.1%。
不过,小米手机业务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1.7%,同比下滑约4.9个百分点。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三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出现波动,这主要是因为三季度内存价格比较高,以及产品发布周期对季度毛利率的影响。目前手机业务毛利率在可控范围内,相信手机业务四季度毛利率会优于三季度。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三季度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同比增长23.2%至8.61亿台,米家APP的MAU同比增长19.1%至1亿,小爱同学的MAU同比增长8.5%至1.35亿。
分品类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智能大家电的出货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冰箱和洗衣机的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平台出货量同比增长58.4%,可穿戴产品出货量同比增超50%,其中智能手机及TWS耳机的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双十一期间,小米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31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天猫、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等各平台上,均夺得国产手机销量/销额的双第一。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