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碳和能源轉型趨勢以及AI技術普及雙重浪潮,為新能源材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隨著下游電動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儲能行業邁入 TWh 時代,疊加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新興應用落地,新能源材料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高企,頭部企業憑藉規模與技術優勢將持續搶佔市場份額,如正在招股的中偉新材(2579.HK),預計於11月17日登陸聯交所,成為繼寧德時代後第二家實現A+H股上市的新能源產業鏈核心企業。
中偉新材主要從事於以pCAM為核心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以及新能源金屬產品,在pCAM領域多年來一直保持市場領先地位,龍頭地位穩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自2020年起,其鋰離子電池用鎳系和鈷系pCAM 出貨量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2024年所有pCAM產品的銷售價值居全球首位,市場份額為21.8%。
業務佈局上,中偉新材最初為一家pCAM專業公司,2020年開始啟動垂直一體化戰略,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涵蓋上游新能源金屬開採、冶煉及精煉,以及新能源材料產品及回收的垂直一體化營運體系,形成涵蓋鎳系、鈷系、磷系、鈉系、錳系等全方位的材料產品佈局,為公司穿越行業週期、鞏固行業領導地位提供了核心支撐。
2022-2024 年,中偉股份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15.1%,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6.1%,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收入佔比稀釋到45.20%,同時新能源金屬產品收入佔比增至43.5%,業務結構愈發穩健,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
從收入結構來看,中偉股份近 80% 營收來自鎳系材料與鎳礦產品,鎳價直接決定其基石業務盈利。2020-2022 年新能源需求爆發推高鎳價,後隨行業調整回落。但從中長期看,鎳產品需求端穩定增長,鎳產品產量2024年至2030年年化增速預計達 7.7%,其中電池材料增速領先。供給端印尼占據全球鎳供給的 65%,對其價格走勢有較大的影響,鎳價未來存上漲可能。且從公司自身看,隨著鎳價企穩,中偉新材2025 年三季度扣非淨利就達到3.71 億元,有拐點跡象,若鎳價上漲,公司將有巨大業績彈性。
中偉新材在其他材料領域的佈局也已開始貢獻收入。在固態電池核心材料領域,中偉新材已與境內外固態電池頭部客戶達成合作,陸續推出多款產品,並已通過相關認證並實現五十噸級以上供貨。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其高鎳及超高鎳材料將迎來巨大增長空間。鈉離子電池領域,中偉新材公開披露其已獲得鈉電千噸級訂單並出貨。筆者認為,中偉新材在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領域的前瞻佈局,既保障了短期業績增長,又築牢了長期競爭壁壘,盡顯龍頭企業的戰略遠見與執行力,有望成為公司新成長曲線。
此外,中偉新材瞄準行業發展趨勢,積極佈局磷酸鐵鋰產業鏈。2025 年上半年,公司年磷酸鐵產量7.2萬噸,同比翻倍增長,單月產能破 1.5 萬噸,2026 年有望滿產,且其開陽磷礦還擁有近億噸磷礦資源,2027 年或貢獻利潤,此佈局尚未被市場充分關注,在磷酸鐵鋰成為風口的背景下,公司未來估值有充足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