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文旅景区品牌发展报告

蓝鲸财经
Dec 06, 2024

文|迈点

导语:在旅游与文化、商业、演艺、农业等融合加速,全国各地文旅消费促进系列活动等的带动作用下,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县域旅游热、《黑神话·悟空》带火全国多省景区冲上热搜、热门文博场馆“一票难求”、演唱会演艺带动旅游热潮……聚焦景区品牌推广和运营创新,品牌传播指数表现如何?探索出哪些新模式与新亮点?未来景区的发展呈现哪些特征与趋势?

一、发展背景:宏观经济稳中有进、文旅市场持续复苏、多重利好政策驱动景区品质提升、文旅消费需求演变孕育新发展机遇

一是宏观经济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全国GDP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利于促进旅游需求的增长,提振景区经营信心。

二是文旅消费市场复苏。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7.9%。总结而言,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

三是利好政策驱动景区“硬件”与“软件”全面升级。系列政策包括《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四是文旅消费需求演变促进景区寻求经营创新路径、抓住新机遇。人群分层,大众化与个性化并存,传统景区与新兴、新潮景区博弈&共生;需求升级,游客追捧新场景、新业态、新风潮等,驱动景区变革创新;市场下沉,县域旅游热、乡村旅游热、小城游热度攀升,下沉市场景区迎来出圈新机遇。

二、品牌指数解读:2024年国内5A级景区品牌指数呈现小幅下降,文化演艺型、科普型、历史遗址型等主题景区表现优异

5A级景区数量与分布:截至目前,国内5A级景区339家。从2024年全国339家5A级景区的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数量最多,其次为浙江省;华东区域105家,占全国约31%。

(1)5A级景区品牌指数年度表现:与2022、2023年相比,2024年国内5A级景区品牌指数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2)5A级景区品牌指数区域表现:2024年华北地区5A级景区品牌指数处于引领地位,华东地区紧随其后,西南、西北地区景区影响力提升,华中地区稳中有进,东北地区冰雪类旅游景区热度攀升,华南地区景区发展后劲十足;

(3)5A级景区品牌指数各省表现:北京、山西、上海位列5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前三,故宫博物院、平遥古城、上海野生动物园这三大景区的MBI指数在省级区域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带动作用明显。

主题景区品牌指数分析:近年来,伴随文旅融合深化,文化演艺型、科普型、历史遗址型等主题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明显。

文化演艺类景区中横店影视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象山影视城等名列前茅,2024年旅游演艺市场持续增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三季度及国庆假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景区配套演出已经成为“标配”,大中型旅游演艺在演项目增12%;

科普型景区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为代表的高等级博物馆品牌指数位居前列,引领全国文博旅游、科普研学旅游热潮。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供需两热”,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

历史遗址类景区,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布达拉宫、平遥古城等景区品牌指数位列前十,该类景区的点评指数表现优异,游客的网络口碑评价较高。

三、运营管理创新:2024年前三季度,景区类上市公司以盈利为主流;不断探索数据资产化、跨界场景营销,并发挥“中国智造”优势,助推景区的管理运营能力提升

(1)景区类上市公司业绩:盈利为主流,同比增速放缓,低基数效应减弱,景区经营回归常态

2024年前三季度,13家景区类上市公司除张家界亏损外,其余均实现盈利,其中宋城演艺营收和净利润均位列首位,且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20%,显示出其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重回高峰;长白山景区在营收方面表现优异,同比增长约20%,得益于其产品线和线上推广的助力。

(2)景区数据资产化探索实践:着手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挖掘转化数据价值,拓展融资渠道、赋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我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在文旅领域,以各地文旅集团、知名景区为代表,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文旅数据资产挂牌交易等工作。不仅利于提升集团或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拓展文旅融资渠道等大有裨益。

(3)“游戏+景区”跨界场景营销:以优质IP为新兴载体,激发玩家、游客广泛传播形成破圈效应

今年暑期,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动取景地景区的爆火成为文旅景区的热点与亮点。以山西省景区最为典型,涉及热门景区包括隰县小西天、洪洞县广胜寺、高平铁佛寺、应县木塔等,掀起山西全省古建旅游新热潮。据百度指数平台的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上线以来,“山西旅游”词条的资讯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178%。

(4)“智造+景区”驱动管理变革:中国“智造”赋能景区运营和服务,亦成为营销新亮点

10月中下旬,科技感十足的泰山“机器狗”清运垃圾主题视频,火爆全网并引发海外关注。除此之外,成都宽窄巷子使用机器狗“灵瞳”开展夜间安全巡逻任务、八达岭长城景区使用无人机送外卖等均表明“科技赋能文旅”与“科技驱动景区管理变革”的重要作用,“智造+景区”大有可为,探索空间较大。

四、趋势展望:景区数字化逐步全面深化、景区“去门票”化进程加快、“景城”与“景村”融合发展、景区集团化发展

在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游客消费习惯改变、传统景区概念泛化、优质景区资产不断被整合优化背景下,未来的景区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与特征:

(1)景区数字化逐步全面深化:从单一领域的数字化探索转向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应用

2024年,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文化旅游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落地应用,不仅重塑了我们探索和体验世界的方式,也为景区的场景设计、产品创新、服务管理、景区数据资产化、景区文化遗产保护等带来新思路、新亮点,未来景区的数字化应用将不断扩大、加深。

(2)景区“去门票”进程加快:去门票经济促进景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探索多元收益成主流方向

从近年来旅游消费行为特点看,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无景点”旅游,“门票经济”的模式正在远去。对于景区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要打破原本的“景点思维”的认知边界,转向“文旅目的地思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景区去门票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景区经营对门票收入的依赖将存续,不断探索多元收益将成为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景城”“景村”融合发展:景区边界扩展,将重塑传统景区与典型旅游城市的竞争发展格局

近一两年,以哈尔滨、淄博、天水、义乌为代表的“非典型、非主流”城市走红、爆火,这些现象折射出:传统景区的游客吸引力逐步减弱,不只有大山大河才能发展旅游,城市烟火气、城市美食、城市的温度、城市特色产业等亦成为打动消费者“奔赴”的理由。

同时,从City walk、“菜市场旅行”、“漫游菜市场”等文旅热点现象分析,游客视角的心目中的“景区”将不再局限于资源禀赋,通过创作新内容、创造新场景等方式所构建文旅体验新空间亦将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景区”。此外,乡村振兴背景下,景村融合、景村互嵌成为趋势,乡村变成大景区。

总结而言,景区与城市、景区与乡村的融合发展趋势将更加突显,传统的景区的概念泛化、边界模糊化和范围拓展,将重塑文旅景区及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格局。

(4)景区集团化发展:优质景区资产纳入文旅集团麾下成主流,利于创新运营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从景区发展历程看,我国文旅景区存在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影响了景区的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伴随全国各省各市甚至县区组建成立文旅集团,各地的优质景区资产被整合纳入相应的“文旅集团”,景区集团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其发展”后盾“更加坚实,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管理及运营道路。

未来,厘清景区所有权、管理权、运营权“三权”之间的关系,深化景区的管理机制改革需求将更为迫切。地方政府与文旅集团、国企文旅集团与优秀民企集团战略合作将更为频繁,各方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助力我国文旅景区运营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