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叫好的《我是刑警》,如何“硬”控观众与金主?

蓝鲸财经
10 Dec 2024

作者|温度纪 何惜金 

“服装是灰旧的,镜头是手摇的,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硬核的刑侦剧了。”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调色滤镜,00后丁辰剧荒已久,最近却被《我是刑警》硬控,熬夜一口气炫了前四集。

叔圈顶流于和伟、富大龙主演,剧集故事取材于全国各地三十多年来发生的诸多重大案件,丁辰顺势安利给了父母,没想到爸妈追得比自己还上头。

而社交媒体平台上,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也对剧情发展讨论得热火朝天。从第一个大案“西山矿抢劫杀人案”到被戏称为“打地道偷黄豆“的鹤岗盗粮案,案件节奏紧凑,严丝合缝,群像式刻画,即便配角也能让观众共情。

剧情播至中段,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破万,这也是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的刑侦剧。社交媒体上,《我是刑警》口碑和数据持续走高,微博开分9.1,豆瓣开分7.8,全网热搜超过850个。这部难得一见的“粗糙”质感的刑侦大剧成了年底的破圈之作。观众全员上桌,vivo、度小满、战马、飞鹤,还有赫力昂、广药、健民等药企,茅台、毛铺等酒企踊跃投放。

谁说年轻人只爱小甜水,中老年只能靠《重案六组》怀旧?来源于现实的生命力,击穿年龄层,直透每一个观众心底。有质感的好剧,吸引着观众和金主爸爸双向奔赴。

细腻打磨的粗颗粒质感,拯救滤镜受害者

90后花穗是个深度刑侦剧迷,从《重案六组》《案发现场》再到美剧《识骨寻踪》系列,她都刷过N遍。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有生活感的电视剧了。”质感粗粝的《我是刑警》让花穗找回了蹲在电视机前看《重案六组》的感觉。

硬控观众的关键,在于够真。

破案过程写实,24k的硬核刑侦。没有福尔摩斯式的侦探,在监控、指纹、DNA技术都不完善的90年代,破案靠的是法医、痕检、刑警的集体智慧。

案件陷入僵局怎么办?只有一次次回到案发现场,锁定关键证据。痕检专家寻找蛛丝马迹,从弹道痕迹,作出推断,验证猜想;法医专家给尸体“洗澡”,刮开焦皮,发现线索;一线刑警挨家挨户,摸排勘察。反复交叉比对,才终于确定真凶。严谨细致,扎扎实实,甚至连卷尺进行弹道模拟的细节都进行了真实考究。剧集制作的诚意和认真不言而喻。

而这种真实感的观剧体验,靠的就是淋漓尽致的细节。手持摇镜的纪录片跟拍方式,让这部剧乍一看很糙,但仔细咂摸回味,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惊喜。

和以往刑侦剧的类型叙事倾向不同,《我是刑警》平铺直叙,没有任何炫技。

扎根在现实之中,角色自然长出了丰满的血肉。群像式刻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愣头青秦川敢想敢干,正义热血,一路探案一路成长,职场老油条胡兵,刀子嘴豆腐心,看似保守,实际顾全大局。起初观众恨得牙痒痒,可看到他也会为抓罪犯拼命时,还是会湿了眼眶。

多样立体的人物,共同构成基层民警的真实面貌,剧集所传递的正义的信念和坚守,自然随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深入人心,产生共鸣。

观众喜欢品质好剧,对能融入剧集场景的广告,自然也会爱屋及乌。追剧上头,甚至还会主动在弹幕上打出“此处该有广子”。比如,看到民警们为了搜寻职业罪犯的踪迹,整夜翻看城市监控视频时,观众心疼坏了,积极地在弹幕上呼唤眼药水品牌“海露”。

可见,自然地将产品融入场景,品牌一样能收获观众的欢心,在剧迷们的“牵线搭桥”下,海露执行力非常之高,不到两天就敲定了合作,甚至有热心的剧迷结合案件走向,为海露提供了定制的广告词。

金主爸爸追捧,悄悄和观众走心

作为观众,唐钰厌烦的并非广告,而是生硬植入破坏了追剧体验。“有时剧情进展到了关键时刻,突然插入了一段和整部剧画风完全不搭的广告,让人瞬间出戏。”

聪明的金主爸爸们,格局打开,学会和观众一起玩。品牌结合剧情和人物,定制创意十足的中插广告。

《我是刑警》的演员赵阳,此前在《沉默的真相》《警察荣誉》中扮演的警察形象,破圈火上热搜。热血形象深入人心,也与度小满对建立品牌安全、值得信赖的形象诉求一致。原生感十足的广告,观众在共情剧中角色时,很容易移情品牌,产生认同,悄悄被“偷心”,“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已经魔性入脑。

《我是刑警》开篇就是春节,热闹温馨的家族聚会场景,一下子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弹幕上,有人忍不住回忆“我们小时候就这样”,也有人怀念起这个氛围,忍不住期待“好想过年”、“马上就要过年了”。

借助这个场景,“五粮春”这类白酒品牌走入消费者的视野,无声地提醒着消费者“选我”。就这样,在不打扰观看体验的情况下,将自己与温馨聚餐、欢乐过节联系在一起,完成了对心智的占领。

借助剧中场景,除了能自然地为节庆营销预热,品牌主也一样能完成对品牌形象的塑造。比如,当主角办案陷入困境,需要应酬协调时,“毛铺酒”的定制温馨提示,成了观众的嘴替。一句“多寻线索早破案,少喝一点为健康”,说出观众心声,狠狠拉了一波好感度。

情绪浓度越高,品牌记忆度就越高,全情投入,更容易占领消费者心智。而作为用户的唐钰,之所以喜欢叔圈演员,就是希望演技派能够出圈。追捧优质剧集的金主爸爸,让创作者们获得回报,继续优质内容再生产,实现正向循环。

手握稀缺、多元大剧的爱奇艺:观众长情,品牌长销

对于降本增效的大环境来说,营销界的普遍问题是,究竟选择怎样的内容投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投放费用花得够值。

出圈大剧是首选。因为出圈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度和话题度,品牌在合作共创方面也有了更多玩法与可能。同样,剧集的长尾效应,能够为品牌带去更持久的曝光和转化,让品牌长销。

然而一部长剧如何才能够出圈?回望历年的破圈作品,不难发现:一是题材稀缺、内容有厚度、能唤醒大众共情;二是受众足够广泛。

2024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剧集创新发展与审美多元化研究报告》显示,社会性、现实感、共情力、向善向美、诗意表达和电影感,已经成为平台和观众的新共识。

无论是之前的《人世间》《狂飙》,还是今年的《南来北往》和《追风者》,这些都是取材现实,有温度和厚度的作品。《我是刑警》扎根于现实,演绎三十五年刑侦工作的发展和变迁。听上去题材宏大、气势磅礴,但选择的视角却是普通基层刑警。他们的悲欢离合,最能够让观众有代入感,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够找到共鸣。

作为一部纪实刑侦大剧,它不仅吸引了年轻的悬疑剧受众,同时还吸引了从80、90年代走过来的中老年。跨越年龄圈层,不同品牌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受众。比如,在投放《我是刑警》的酒类品牌中,推出“0糖”啤酒的哈尔滨啤酒,既能寻求到与品牌调性一致的大剧,又能击中全年龄“饮友”,将健康观念输送人心。

“每个案子有每个案子的气味”,每个平台也都有每个平台的风格。

现实主义和悬疑剧集一直以来都是爱奇艺的王牌,历来成绩不俗,底气十足。爱奇艺规模上亿的付费用户群体,也为优质剧集通过口碑发酵、迅速出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环境。

稀缺题材真实质感,上亿付费用户底盘,《我是刑警》自然破圈吸睛,也形成了金主热血集结一部剧拼创意的名场面,商业与内容共生,期待影视行业推出更多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感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优质的内容体验。

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