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备较传统可穿戴能量采集器能效提升280倍
据科技日报,韩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三维可拉伸压电能量采集器。这款设备可以附着在皮肤或衣服上,将身体的运动转化为电能收集起来。与传统可穿戴能量采集器相比,新设备的能效提高了280倍。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
能量采集器基于不同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依靠摩擦生电效应;另一类依靠压电效应。最新设备基于压电效应,通过皮肤的弹性或关节运动等身体活动,巧妙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据悉,过去虽然也有科学家尝试研制压电能量采集器,但其中大多数采用有机或复合基压电材料,这些材料能效相对较低,这也大大限制了它们作为可穿戴能源设备的使用。
最新开发的设备基于具有很高压电效率的锆钛酸铅(PZT)。研究人员将PZT设计成对变形不敏感的三维结构,使其兼具高能效和可拉伸性。此外,他们还设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曲率特定耦合电极,将电极分成不同部分,确保设备产生的电能不会相互抵消。
研究人员表示,在上述技术的强力支撑下,他们研制出的能效比传统拉伸压电能量采集器高280倍。他们希望这项技术能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于实际生活。
AI驱动智能穿戴设备快速发展
可穿戴智能设备是指通过穿戴式技术设计并开发,能够直接穿戴在人体上,具备智能功能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通常集成了各种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池,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参数、环境数据等,并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或云端进行数据交互与处理。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AI)科技浪潮涌动,我国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快速发展。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腕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出货市场,中国引领全球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在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的情况下,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包括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出货量为4580万台,同比增长20.1%。其中中国智能手表市场的出货量为3290万台,同比增长23.3%;中国手环产品市场的出货量为1290万台,同比增长12.6%。
IDC预计,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台,增长10.5%。预计到2028年底,出货量将增至6.457亿台,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6%。
机构看好的高增长潜力股名单出炉
据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上涉及智能穿戴业务的概念股逾150只,截至12月20日收盘,概念股合计A股市值2.69万亿元。今年以来,概念股平均上涨16.79%,跑赢同期上证指数;4股累计涨幅翻倍,分别是润欣科技、光启技术、恒玄科技、协创数据。
润欣科技累计涨幅244.81%,排在第一;该公司在智能穿戴领域的SOC芯片和近场扬声器件,有应用于客户的AR眼镜和AI眼镜产品。
哪些概念股未来具备增长潜力?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2024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30%的概念股有23只。
以最新收盘价与机构一致预测目标价相比,6股上涨空间超10%,分别是格科微、京东方A、蓝思科技、快克智能、长电科技、松井股份。
从资金流向来看,上述23只概念股中,12月以来机构净买入超1亿元的仅4只,分别是歌尔股份、瑞芯微、移远通信、恒玄科技。
歌尔股份获机构净买入8.18亿元,排在首位,该公司为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之一,主营产品涵盖有线/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智能声学整机,以及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