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在联邦议院未能赢得信任投票,根据德国《基本法》,总统可在总理建议下解散联邦议院,并在60天内举行新一届大选。
五项提议
从目前来看,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有望大选之后重新上台,并与其他政党组成执政联盟。而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则有可能成为下一届联邦总理。
由于德国经济眼下正陷困境,因而人们期待着未来政府能推出相应政策来救经济。而其中的能源政策至关紧要,因而本文准备围绕联盟党的能源政策主张进行探讨。
5月7日, 德国基民盟在柏林党代会上通过了新的纲领。在该党历史上,这是继 1978 年、1994 年和 2007 年三个纲领之后的第四个党纲。
新党纲要点之一就是“能源和气候保护”。德国电视二台网站在报道时就称,基民盟希望坚持使用核能,但仍含糊其辞。新党纲指出:“德国目前离不开核能选项”。可再生能源应予以扩大,但化石燃料也应继续使用,当然,今后的重点是燃气发电厂,而不是燃煤发电厂。基民盟还致力于到 2045 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
11月上旬,联邦议院联盟党党团的两位副主席安德烈亚斯•荣格(Andreas Jung)和延斯•施潘(Jens Spahn)以党团的名义提交了一份讨论文件。这份文件从基民盟和基社盟这两个保守党的角度探讨了德国未来的能源政策。
据报道 ,基民盟和基社盟对“交通灯”政府气候政策提出的最大批评是,该政策过于激进,从而造成个人和企业负担过重。荣格和施潘还抨击道,无论是扩大风能和太阳能,还是《建筑能源法》(俗称《供暖法》)的要求,都规定了太多细节, 从而导致电价大幅上涨,举例来说,企业也不再有能力投资气候友好型系统。
文件认为,基民盟/基社盟的能源政策应能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它是将气候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考虑的,并称,这里的关键词应该是经常被称赞的技术开放性,而这正是“交通灯”政府的政策所缺乏的。
据分析,至少自2022年以来,德国的电力和能源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不仅对消费者如此,而且更令工业企业叫苦不迭。尽管“交通灯”政府采取措施应对了危机,但眼下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仍比几年前贵得多。目前天然气在交易所的价格是五年前的两到三倍,而根据比较门户网站 Verivox 的数据,家庭的平均电价则为每千瓦时 37 欧分,比2019 年高出约 25%。
为此,上述文件列出了下列五项提议供讨论: 一、放慢燃煤发电厂的关闭速度; 二、回归核电; 三、在陆地上建设电力高速公路; 四、技术更加开放; 五、扩大二氧化碳定价范围。
回归核电
《焦点》周刊网站11月13日载文,曾对上述五项提议进行了探讨,所用的标题是《有争议的提议:回归核电,放慢煤炭淘汰速度:这就是基民盟能源文件的内容》。而其中颇具争议的提议首推“回归核电”。
如上所述,基民盟5月7日通过的新党纲就已称:“德国目前离不开核能选项”,但媒体当时就认为,基民盟希望坚持使用核能,但仍含糊其辞。
《焦点》周刊那篇文章对此作了如下归纳:“与逐步淘汰煤炭一样,基民盟/基社盟也决定逐步淘汰核电。然而,基民盟/基社盟现在认为,按计划在 2023 年摒弃核电是一个‘出于意识形态动机的错误决定’,当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关闭核电站对德国造成了任何损害。尽管如此,基民盟/基社盟仍然希望进行审查,以确定德国的核电站是否可以重新投入运行。”
据称,由于大部分核电站正在被拆除,而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已无法以经济上可行的方式停止或扭转拆除的进程,这就增加了回归核电的难度。
但按照基民盟/基社盟的观点,“如果可能的话,核能仍应成为德国电力结构的一部分。”
据分析,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在两年内将德国的五座核电站重新并入电网是有可能的。物理学家乌尔里希•瓦斯(Ulrich Waas)今年 9 月就告诉德国电视二台,拆除工作尚未取得很大进展,最重要的部件仍然存在。他曾是反应堆安全委员会的成员。
然而,据称,这在经济上是否值得是个问题。一方面拆除工作已经耗费了大量资金,一旦要重启核能发电,这些资金将付之东流;另一方面,为了扭转拆除工作,必须投入更多资金,且须找到并雇用新的工作人员,还不得不从国外购买新的燃料棒。最后,即使不考虑这些额外成本,核电站的电力也将是德国电力组合中最昂贵的电力——包括环境成本。
而据报道,基民盟主席默茨本人现在也已不再坚持他最初对核能的“赞成”态度,这位基民盟主席表示:“核能议题已做了决定。”
但德国电视二台网站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联盟党的计划: 德国正面临核电卷土重来?》的文章。在结尾处,文章提到:“虽然基社盟最近呼吁立即停止拆除工作,但基民盟领导人默茨却退缩了:他在参加德国电视二台‘梅布里特•伊尔纳’政治脱口秀节目时表示,他对重返核能是否真的会成功持怀疑态度。但为何他的联邦议院党团在几天后的讨论文件中仍要求对这一步骤进行‘审查’呢? 这是一个未决问题。”
当然,就能源而言,企业代表则呼吁在该领域减轻企业的负担。德国工商总会(DIHk)主席彼得•阿德里安(Peter Adrian)就要求道:“《能源效率法》和《建筑能源法》绝不能维持现有形式。当局必须利用从气候与转型基金(KTF)中腾出的资金来降低电网费用,并大幅降低欧盟绿色交易的综合要求。”
技术开放
上述《焦点》周刊文章还认为,在整个文件的五项提议中,第四项“技术更加开放”最成问题,因为联盟党的这个提法在多个场合存在误导。比如,对于基民盟/基社盟来说,技术开放也意味着取消对内燃机的禁令。
当然,这也是联盟党的一贯立场。早在今年欧洲议会选举前推出的竞选纲领中,联盟党就已再次明确要求撤销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纲领称:“我们希望废除燃油机禁令,以保护德国先进的内燃机技术,并用对技术持开放的态度来进一步发展这一技术。”
巴伐利亚州州长、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还强调称,这一立场“绝对至关重要,也是对全球汽车贸易所面临挑战的回应”。
但汽车专家兼分析师弗兰克•施沃佩(Frank Schwope)则认为,在电动汽车方面,德国汽车制造商 “明显失败”。“制造商们宁愿长年累月地榨干燃油车的价值,而不是集中精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施沃佩还声称:“让汽车制造商感到困扰的是缺乏明确性以及政界的反反复复。因而不得不保持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双重结构。这就导致成本增加。”他还尖锐地指出,布鲁塞尔和柏林在逐步淘汰燃油车方面没有发出“明确的信号”。
针对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德国汽车行业,德国电视二台网站2024年11月12日曾载文探讨了德国长期坚持使用内燃机的弊端。文章指出:“现实的硬着陆是痛苦的。工厂的关闭和裁员,甚至是知名供应商的裁员,应该让最后一个怀疑论者也意识到这一点: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只使用内燃机,这是误判了形势。”(见《德国汽车工业能否恢复昔日荣光? 》, FT中文网 2024年11月22日)
该文还引用普华永道汽车行业部费利克斯•库纳特(Felix Kuhnert)的话称:“如果现在不采取果断行动,几个月后,我们谈论的将不再是裁员,而是汽车行业的破产。没有人希望看到这种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已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为此,上文还提到特朗普的关税可能会对汽车制造商造成双重打击:“首先是汽车本身,其次是供应链。”因而,德国汽车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而实际上,欧盟2035 年燃油车禁令并不会阻碍碳中和技术的发展。相反,根据欧盟法律的规定,如果内燃机汽车只使用碳中和电子燃料,那么仍可在 2035 年之后进行新车注册登记。
此外,《焦点》周刊那篇文章还提到,荣格和潘施以联邦议院联盟党党团名义提交的文件在讨论“技术更加开放”时,“还要求部分撤销《建筑能源法》,但没有透露是哪一部分。但工业界对修改这部法律则持批评态度。供应商德国章鱼能源(Octopus Energy Germany)的首席执行官巴斯蒂安•吉鲁尔(Bastian Gierull)就表示,“撤销《供暖法》将是灾难性的,这将会毁掉德国可再生能源供热行业” 。
《焦点》周刊那篇文章并对荣格和潘施所提交的讨论文件总体评价道,“在12 页的文件中,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内容,而更像是对基民盟/基社盟已知立场的总结”,但所提出的建议及其影响值得仔细研究。因为毕竟文件从基民盟和基社盟这两个保守党的角度,阐述了对能源和气候保护的看法。
12月17日,德国社民党、联盟党和绿党公布了各自的竞选纲领。《时代周报》网站载文报道称,联盟党“支持使用核能,并要求废除《供暖法》”。这也或将成为德国未来的能源政策。
德国大选后,联盟党有望重新上台。从目前来看,德国经济十分疲软,能源价格高企,投资严重不足,围绕“债务刹车”争论不休。
加之,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而在特朗普从2017年至2021年的第一任期内,德美关系曾跌至冰点。因而,两国关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由此可见,德国这个欧盟最大经济体将不得不应对国内外多重压力,因而,未来政府执政不易,任重道远。为此,联盟党必须审慎地制定包括能源和气候保护在内的各项政策,方能让德国重振雄风,再次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注:作者袁杰博士是旅德中国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