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被“3克绒”暴露了

市场资讯
30 Dec 2024

  来源:金角财经

  羽绒服中的国货代表波司登,在这个冬天翻了车。

  有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购买的波司登售价745元的羽绒裤,充绒量只有3克,此信息迅速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有媒体记者进行调查,在波司登实体店查看同款羽绒裤后打电话询问客服,客服最初不愿详细回复,后表示会核实问题,门店则答复不清楚。

  最后来自波司登官方的客服回应称,“绒跟绒之间不一样,我们用的绒朵,没有杂质,在克数上会轻”,但这样的回应未能让消费者信服,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要知道,“700元羽绒裤仅3克绒”的回应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样真的能保暖吗?有消费者直言,这款羽绒裤充绒量极低,大部分区域几乎无填充物,仅在大腿根部有一小块绒,就是“一层皮的滑雪裤”,该话题阅读量高达2500万。

  再看看市场上其他品牌的同类型产品,充绒量普遍在20克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克,价格却更为亲民。最新的消息是波司登默默下架了3克充绒量的羽绒裤,目前网店里上架的羽绒裤,大多充绒量都在 20 克以上。

  风波似乎过去了,但围绕“3克绒”的争议并未平息。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羽绒标准争议

  “3克绒”到底有没有问题?这背后牵扯出羽绒服的国家标准。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不管在旧国标还是在新国标中,都没有规定充绒量的最低标准。在2021年3月发布、2022年4月实施的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最大的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根据定义,绒子是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此规定不再将没有保暖作用的绒丝废料计入,对填充羽绒的品质要求更严格。

  规定的初衷是好的,但坦白说,普通人很难理解也很难记住绒子的概念,正如此次事件中波司登说是“绒朵”,以此为挡箭牌来解释克数少。

  而根据新国标的规定,标称绒子含量由50%到95%,每5%为一档,只有绒子含量超过50%,才算是合格的羽绒服。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绒子含量?是指羽绒中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例如,一件羽绒服的绒子含量标注为90%,就意味着在这件羽绒服所填充的羽绒中,绒子的质量占总羽绒质量的90%,其余10%可能是绒丝、羽丝等其他成分。

  但说到底,国标确实没有对充绒量设定最低标准,这赋予了各品牌在充绒量方面较大的自主空间。正因如此,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羽绒制品在充绒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只能说按照约定俗成的概念,一般初冬季节选择的轻薄款羽绒服充绒量在40克- 90克;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绒服充绒量为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为180克左右;适合北方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要在180克以上;像一些主打户外保暖的专业羽绒裤,为了应对极端寒冷的环境,充绒量往往在200克以上。

  那么,说回波司登的“3克绒”,虽然说国标要求了羽绒的质量,没有要求填充数量,但波司登的情况也属实有些离谱过头了,甚至有网友表示:“虽然国家没有最低标准,但波司登却开创充绒量最低标准。”

  某种程度上来说,波司登“3克绒”之所以翻车,是消费者长久以来对羽绒服质量不满意的一次集中爆发,也进一步说明,想买一件价格公道质量良心的羽绒服有多难。

  高端就是价格高?

  曾几何时,在大众的记忆中,波司登是亲民实惠的典型代表。

  那些年,它陪伴着无数国人度过寒冷的冬天,以平价实用的形象扎根市场,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保暖首选。那时候,一件波司登羽绒服价格不过百元左右,普通家庭都能轻松购置。

  然而,波司登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定位。近年来,它开启了高端化的征程,在品牌塑造方面投入巨大。

  一方面,波司登重金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打造出时尚新颖的款式。无论是都市通勤还是户外探险,尝试了各种风格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羽绒服摆脱了臃肿单调的形象。

  另一方面,签约流量明星代言,频繁亮相于各大时尚周、媒体平台。广告铺天盖地,从繁华都市的户外大屏到高铁、机场的通道海报,“波司登”三个字随处可见。

  这些品牌建设投入确实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产品成本,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波司登产品时,不仅要为衣物本身买单,还要为品牌溢价掏钱。

  如此一来,近年来波司登的价格走势就像陡峭的山峰。自开启高端化战略后,波司登羽绒服的均价持续攀升,从千元逐渐向更高价位迈进,部分高端系列甚至突破万元大关。

  追求高端,对于企业品牌而言无可厚非,涨价也是企业自主行为,但是不能为了涨价而涨价,尤其是对于羽绒服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保暖性能,其他因素都只是锦上添花。然而波司登卖得如此贵,却在保暖效果上退步,这无疑会让消费者对这个国民品牌望而却步。

  回到此次波司登的“3克绒”羽绒裤,有专业人士认为,由于克数实在太少,要均匀分布到整条裤子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会导致保暖效果出现严重的不均衡。毕竟,只有足够的充绒量,才能让衣物在各个部位都具备良好的保暖能力,而这“3克绒”,实在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以摇粒绒为例,如果裤子里有一层摇粒绒,那摇粒绒就能起到保暖作用。他进一步解释道,也许充了3克绒就可以在标签上标注羽绒裤,但实际上主要保暖材质还是摇粒绒。他提醒消费者,要清楚自己到底是在为品牌买单,还是为裤子的保暖性能买单。

  不管怎么看,波司登这款售价700多元却仅有3克绒的羽绒产品,保暖效果不理想几乎已成共识。这一争议,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消费者心中泛起层层涟漪,难免对波司登所有昂贵产品的实际保暖性能都产生了怀疑。

  都怪猪肉?

  关于波司登“3克绒卖700多元”,有一种观点认为,直接诱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今年羽绒服都普遍涨价就是有力的佐证。

  原材料对波司登的影响,也体现在毛利率数据上。近年来,波司登毛利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然而最新财报显示,毛利率已跌破50%。虽然依旧暴利,但没有那么暴利了。

  这表明,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对波司登的成本与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波司登难免会在原材料使用量上面想更多办法。

  对于原材料价格的提升,波司登集团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回应称,2023年下半年公司就已洞察到了鹅绒等原材料会有大涨价的趋势,公司也前置做好了羽绒管控与价格管控,与战略供方形成了战略合作联盟,进行了前置性、策略性的备货,保障公司鹅绒等核心材料的价格具备最优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羽绒服成本上升的关键因素,在于核心原材料羽绒价格的大幅上涨。

  当下市场上的羽绒主要分为白鸭绒、灰鸭绒、白鹅绒以及灰鹅绒这四类,其中鹅绒价格高于鸭绒,白绒又比灰绒更具优势。自2022年至今年10月,90%白鸭绒价格从每千克344.3元攀升至543.9元,90%白鹅绒价格同样呈现出显著的涨幅。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羽绒服的成本,进而对产品价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究竟为何羽绒价格涨得如此厉害?答案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颇为有趣——“都是猪肉惹的祸”。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猪肉与鸭、鹅肉同属蛋白质补充类食用肉,相互之间存在“替代互补”关系。当猪肉价格下降,其销量随之上升,鸭、鹅肉的需求便会相应减少,养殖量也随之降低。这就导致羽绒产量减少,价格自然就上涨了。

  以2024年11月为例,猪肉价格较2019年高点大幅下跌,与此同时,鸭、鹅出栏量显著下降,羽绒价格也随之攀升。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在市场的大棋盘上,各个因素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羽绒价格的上涨,正是这盘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棋子”,从而影响着羽绒服行业的成本与价格。

  不过,即便考虑到原料成本上涨,波司登羽绒服的定价依旧显得过高。以波司登一款羽绒服为例,该款采用90%白鹅绒,充绒量在100-150克,售价高达1299元。粗略计算,羽绒成本约为168元。若按鸭绒、鹅绒占总成本的45%估算,总体成本约为373元。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竟然是成本的3倍多。

  这一情况反映出波司登在定价策略上,远远超出了原料成本所带来的影响。即便原材料价格上涨,其定价与成本之间的差距依旧十分显著。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时,为品牌的附加值、营销以及其他因素付费的金额,远超原料成本。

  或许正是因为定价过于暴利,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毛利率下滑,都未能阻挡波司登业绩一路高歌猛进。

  从波司登发布的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来看,成绩斐然。其上半财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7.8%;净利润同比增长23%。

  这一数据表明,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毛利率下滑的挑战,波司登凭借其高定价策略,依然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成果。

  然而,一边是波司登业绩大赚特赚,一边又是消费者在吐槽“700元只有3克绒”,这让本就被质疑性价比的波司登,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正逐渐拉大。

  在市场博弈中,当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期望背道而驰,其市场前景往往也会变得愈发模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