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海螺材料科技香港上市首日开盘破发,开盘报1.80港元,盘中一度暴跌超45%,截至发稿跌幅仍没有较大反弹,报1.70港元/股,跌-43.33%,总市值9.86亿港元。
今日的大跌,在昨日暗盘也早有迹象,1月8日,海螺材料科技开启暗盘,最终暗盘交易显示报价2.06港元,较招股价3港元下跌31.33%,每手1000股,若是投资者打新股,按不计手续费,已每手亏940港元。
如此剧烈的股价波动,不仅令投资者感到失望,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尽管股价表现不佳,但海螺材料科技在水泥外加剂行业中仍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资料显示,海螺材料科技是一家生产及销售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相关上游原材料的精细化工材料供货商,主要产品包括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相关上游原材料。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3年水泥外加剂销量计算,海螺材料科技在中国市场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8.3%。
此外,在水泥助磨剂领域,公司同样以34.1%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龙头地位。这一优势得益于其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积累。
公司拥有11个生产工厂,分布在浙江、山东、广西等多个省份,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财务数据来看,海螺材料科技近年来的收入和毛利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1财年至2023财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5.4亿元、18.4亿元及2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8%。
毛利方面,同期分别为3.4亿元、3.6亿元及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5%。然而,净利润的表现则相对波动,2022年同比下滑27.56%,主要受到行政开支增长、融资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2024年上半年达到95%,反映出其在资金运作方面存在一定压力。
海螺材料科技所处的水泥外加剂行业,近年来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下游水泥市场受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影响,需求减少,产量下降,进而导致水泥外加剂市场小幅萎缩。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水泥外加剂的产量及消费量分别为100万吨和99万吨,到2023年分别减少至97万吨和97万吨。
其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前五大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合计约41.2%。海螺材料科技虽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但仍需面对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
此外,公司对关联方海螺水泥的依赖程度较高,报告期内,来自海螺集团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2.5%、41.6%、31.8%及30.7%,这种依赖关系可能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性过高造成的企业运营风险,以及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问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