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亿灰飞烟灭!“共享充电第一股”,私有化退市

美股研究社
15 Jan

王思聪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越来越贵的充电宝充电价格,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槽点,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诟病。

根据统计显示,2017年充电宝生意刚兴起时,价格普遍为“前30分钟甚至1小时免费,超出时间按照1元/小时,每天封顶10元/小时。”

而当下,“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普遍为每小时3元至6元不等,每天封顶价格则在30元至60元不等。作为一款服务型产品,充电宝已经开始背离了“初衷”。这个行业开始由最初的“好故事”变成“众矢之的”。

由此可见,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口碑下滑的背后,共享充电宝也在慢慢步入共享单车的后尘,靠着不断涨价的方式保证盈利增长的生意,终将难以长久。

1月6日,共享充电宝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怪兽充电宣布,拟私有化退市。

公告称,1月5日,公司接到了来自信宸资本及管理层提交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提出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1.25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拟议价格较最新一日收盘价溢价约74.8%。

该消息发布之后,1月8日,怪兽股价高开低走,涨幅38.46%,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收0.99美元/股。值得注意的是,该收盘价并未达到其私有化的价格。

市场的反应,说明一切。

如果从高位算起,怪兽充电股价跌幅超过了90%,市值蒸发超过了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6亿元,目前其市值仅剩2.54亿美元。

后起之“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怪兽充电,这个词一定是“高开低走”。

在怪兽充电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聚美优品的影子,尽管聚美创始人陈欧也押注了共享充电宝赛道,但是并没有像怪兽充电一样“幸运”。

资料显示,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创始团队大多来自美团、优步阿里巴巴途牛等公司。其创始人兼CEO蔡光渊曾任Uber上海的总经理兼全国市场总监。其创始团队的CMO张耀榆同样出身Uber、CTO李晓炜来自途牛、CFO辛怡来自阿里巴巴、COO徐培峰则曾是美团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

作为“三电一兽”起步最晚的一家,怪兽充电却是最幸运的一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怪兽充电的市场份额就已达到了34.4%,位列行业第一。有超过66.4万个商户点位和500万个移动电源,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

怪兽的后发先至,实则是互联网模式的缩影。

即通过“无限烧钱”的模式,先做大规模,然后成为头部之后,通过涨价的方式,实现利润的逐步增长。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怪兽充电IPO之前,一共进行过6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0亿元。背后的投资人包括里巴巴、软银亚洲、小米、顺为资本、高瓴创投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之下,怪兽充电也是“不负众望”,第一个登陆资本市场。

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成为了“共享充电第一股”,上市当天,其市值达到了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场造富的游戏并未维持多久,随着“资本热”的退潮,“烧钱模式”逐渐退出,无限扩张的游戏难以为继,加之赛道越来越拥挤,玩家越来越多。怪兽充电的首日上市价格成为了其最高价格。

上市之后,怪兽充电便一路下跌,其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股价就跌去了90%,最低时市值仅为1.03亿美元。

面对跌跌不休的股价,管理层也坐不住了,于是提出了私有化。

侃见财经认为,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过了扩张阶段,开始进入后期的盈利阶段,且目前动辄3元至6元的普遍价格已经达到了涨价的上限,后续的盈利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因此共享充电宝的生意未来将越来越难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看好此次的私有化行为,这点之前的聚美优品私有化已经给出了答案。当然,如果美团或者其他机构能够在私有化之后全面收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除了股价以及业绩因素之外,怪兽充电的麻烦事也并不少。早在2024年8月,新浪科技曾报道,多地代理商正联合起诉怪兽充电,称遭遇该公司销售人员电销欺诈。多位代理商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买入怪兽充电设备及售后铺设等服务后,却出现铺设烂尾现象,导致设备大面积掉线,前期投资亏损严重。

涨价的“反噬”

共享充电宝行业扩张的游戏,已经到了尾声。

行业“退潮”,已经难以避免。疯狂提价之后,用户的反噬已经开始显现,从怪兽充电的业绩,我们就能窥探到整个行业的真相。

根据怪兽充电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怪兽充电的营收分别为28.09亿元、35.85亿元、28.38亿元以及29.5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31亿元、-49.58亿元、-7.11亿元以及8774.10万元。

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为 8.60亿元,同比下滑53.72%;实现净利润为882.90万元,同比下滑75.01%。

从财报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自2022年开始,怪兽充电的营收就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尽管2023年营收略有增长,但是并没有持续性。2024年上半年,怪兽充电的业绩继续大幅下滑,其中营收跌幅超过了50%。

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龙头企业,怪兽充电处境充分反映了行业的现状,因此在行业规模收缩的背景下,此时选择私有化退市,实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尽管怪兽充电开始关店转型为代理加盟模式,但是仍难改自身处境。

在这种背景下,暴跌的股价已经很难让怪兽充电获得好的融资机会,即当下怪兽充电的位置非常尴尬。除此以外,暴跌的股价也让其创始人以及股东损失惨重,持股市值大幅缩水。

侃见财经认为,共享充电行业这种“竭泽而渔”的涨价模式,已经消耗掉了行业仅有的好感度,对于动辄十几乃至几十块的充电费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共享充电宝的“便利性”正在逐步丧失。

当下,共享充电行业的弊端已经显现,高价的充电费用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自带充电器,在这种背景下,共享充电行业的壁垒将会越来越脆弱,这点怪兽充电的业绩就是最佳的佐证。

目前,尽管怪兽充电以私有化的方式来对抗资本市场的定价,但是在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怪兽充电能否重新估值,我们认为,预期比较悲观。因而,怪兽充电要想破局,除了未来卖给美团等大型消费公司,想通过转型等方式可能会比较辛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