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微创脑科学(02172)发布盈喜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期)内,预期集团净利润约为2.36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至2.7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增长约75%至100%。集团2020年度至2024年度的经调整净利润实现了约55%的5年年复合增长率。
对于业绩的大幅提升,微创脑科学董事会认为主要得益于医院覆盖及市场份额提升,且海外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报告期内微创脑科学收入预期双位数增长;此外,公司通过执行供应链改善及成本节约措施,运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业绩高增,有迹可循
在国内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里,微创脑科学可以说是行业龙头公司,其产品全面涵盖了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照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微创脑科学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提升至第四位,近年来维持国产份额第一地位。
从产品布局来看,微创脑科学产品布局全面且完善,首款产品自2004年国内获批上市以来,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计拥有21款在中国获批并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以及14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其中,4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纳入绿色通道,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一。
2024年整年度微创脑科学业绩的爆发,其实早已有迹可循。根据微创脑科学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微创脑科学共有5款产品顺利获批上市,包括 NeuroGuard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Neurohawk®取栓支架 2 代、Safecer™栓塞保护器及PathFinder™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顺利获批。
新产品获批加上集采政策的推行,上半年微创脑科学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36.4%;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124.1%。
不仅如此,微创脑科学通过增强医院渗透率和产品可及性,成功扩大了国内市场份额。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渠道新增开拓约300家医院,全国总覆盖量达到约330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过1800家三级医院及所有中国国家卒中中心排名前100的医院。
国外方面,通过转变销售模式、海外手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微创脑科学持续打响其产品海外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利润的直接提升。在爱尔兰和英国,公司的直销模式实现丰硕成果,带动当地收入增长。在美国,自2024年一季度起,微创脑科学逐步由经销模式切换为直销模式,在更加贴合当地市场营销习惯的同时,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利润水平。
得益于此,去年上半年微创脑科学共计取得海外收入28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公司在多个海外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和北美市场均实现翻倍增长,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119%和118%。
虽然海外增长迅速,但总量小,因此业绩的总高增长主要归功于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高增长,离不开集采的推动。
集采下业绩有望高增,出海成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
对于大多数医药行业来说,集采基本上是利空。但神经介入国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低,集采的推动加速国产化,反而形成利好。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神经介入疗法主要指通过血管性介入疗法治疗神经血管疾病,是区别于药物和传统外科治疗的一种新型疗法。神经血管疾病主要指大脑某一区域暂时或永久受到出血或血流受限影响的疾病,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阻塞或动脉破裂等,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致命的神经血管疾病。
根据器械之家, 2019 年中国脑卒中患者人数全球第一,总患者人数达1480万人,包括1190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290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年新发患者人数超过300万人。此外,颅内动脉狭窄、心房颤动、颅内动脉瘤均可能进展为脑卒中,根据心玮医疗招股书数据,相关患者人数庞大,2019年达到1.25亿人。随着国内老龄化加剧,神经血管患病人数预计仍将继续增加,潜在治疗需求持续旺盛。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神经介入市场起步较晚、治疗渗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出血类由于治疗证据充足,渗透率高一些,但相比美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2020年渗透率分别仅为2.7%和1.0%,渗透率仍处于极低水平。
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2021年我国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为68亿元。分疾病种类看,出血性脑卒中为43亿元,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为8亿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17亿元。分产品类型看,栓塞弹簧圈、颅内支架占比较高。
2020年,美敦力、史赛克、Micro Vention、强生合计市场份额为87%,微创脑科学为 4%,为国内份额第一。从产品线布局看,国产与外资仍有差距。
不过随着国产产品不断上市、技术及产品力不断提升,叠加集采的推进,国产企业份额提升明显。
以弹簧圈为例,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27个省份(含新疆兵团)已规划开展弹簧圈带量采购。一是省级独采,主要是河北、江苏、福建、北京、安徽、广东;二是省际联盟集采,主要是2022年8月份吉林牵头的省际联盟集采,覆盖吉林、陕西、 山东、湖南、湖北等21个省份,2024年初天津牵头开展京津冀3+N集采,将上海、浙江、四川、云南、天津等未集采领域都覆盖在内。
集采后弹簧圈价格集中在3000-8000元价格段。2021年底河北率先将集采平均价从1.2万元降至6400元左右,随后江苏集采神经专用弹簧圈平均降幅54%,最高降幅69%,临床主流产品价格降至3500元左右,如按一次手术使用3-5个神经专用弹簧圈计算,患者医用耗材费用将由3-5万元降至1-2万元,大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2022年底吉林21省联盟是首次省际联盟集采,其中11家企业的20个产品中选,包括柯惠、微创脑科学、加奇生物、史赛克、强生、北京微仙等企业,产品平均降幅64.1%,最高降幅80.07%,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至4000元左右,最高中选价为6128元,最低中选价为3277元,已集采省份弹簧圈彻底告别“万元时代”。
集采后,从吉林21省报量份额来看,弹簧圈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25%,相比于集采前的 不足15%已有较大提升。
在集采的推动下,国产几家的神经介入器械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都得到明显的增长。
2020年至今,高值耗材已经历4次国采,整体呈现降价幅度趋于缓和、规则设计持有优化、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三大发展趋势。2024年5月1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文件指出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应聚焦价格虚高、有代表性意义以及群众反应强烈的品种,将条件具备的省级联盟集采上升为全国性联盟集采。2024年国家医保局将重点指导七类高值医用耗材全国联采工作:包括2类IVD试剂(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肿瘤标志物等试剂)和5类高值耗材(超声刀、乳房旋切针、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冠脉切割球囊、血管介入等耗材)。
2024年医保局指导多省份牵头进行联盟集采工作,高耗加速集采,将更快进入全面后集采时代,神经介入器械将从加速集采中受益。
不过在全面集采后,进入集采后周期,竞争格局将趋于稳定,头部企业市占率将逐步提高,国产神经介入“四小龙”的市场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另外,在集采后周期,除了推出创新产品以外,出海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天花板。
回看国产神经介入器械企业,基本上已布局出海,目前海外收入占比都较低,但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海外收入将成为各家神经介入器械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
就微创脑科学而言,截至2024年中,公司已有8款产品成功出海,在21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涵盖9个全球top10神经介入市场,包括美国、欧洲、韩国、巴西等。
除在美国、英国、荷兰及巴西成立海外子公司外,微创脑科学在欧洲、中东俄非(EMEA 地区)、北美洲、拉丁美洲、亚太地区设立区域销售总部,并借力微创集团的海外渠道不断加强市场和产品覆盖,前期海外销售以弹簧圈为主,密网支架、取栓支架、APOLLO 支架等重点产品陆续开始在拉美地区推广。
综合来看,微创脑科学在出海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业绩的高增长基于低基数,后续能否持续高增,仍待时间检验。另外,对于国产神经介入器械企业而言,短期内,仍看集采政策力度,集采加速推进,对这些企业形成利好,业绩有望高增;中长期而言,当国内集采后,市场竞争格局处于相对稳定,企业业绩能否进一步高速增长,出海是关键。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