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器怎么了?

媒体滚动
08 Feb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本刊记者 孙庭阳

最近,日本松下集团的一纸公告引发广泛关注。

公告称,松下将解散松下电器,转变为事业公司。官方用了一个颇为含糊的表述:发展性解散。

从全球知名的电视机企业到公司被迫解散,这落差有点大。一时间,议论纷纭。两天后,松下又赶紧连发两条澄清消息,称是松下电器进行重组,并非松下集团解散;又称松下是否出售或退出电视机业务,现在还没决定。

解散“存在问题”的家电业务

松下是日本制造的龙头企业。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超520家公司,年销售额超4300亿元人民币。

很多中国老百姓认识松下是从电视机开始的。上世纪80、90年代,松下电视机的广告给很多国人留下了深刻记忆,那句低沉男音念出的“松下,Panasonic”的广告词,可是一时经典。松下画王电视机曾是名牌电视机的代名词,那时,谁家有台松下电视,也是颇为风光的事。

但近些年,松下电视机辉煌不再,很长时间都在走下坡路。

松下多年前已经关闭了在日本、越南和印度的电视机生产工厂,其他地方工厂也陆续关闭。松下自己生产的电视机一年只有100万台左右,不到辉煌时期的一个零头。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以松下电视机为代表的日本电视机走了下坡路,但中国、韩国产的电视机却一路狂飙,国内TCL、海信、小米、华为等电视机品牌风头更劲。

2024年上半年,海信系电视的全球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占比14%。TCL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二,55吋、7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

2024年三季度,全球主要电视品牌市占率前5名,分别是Samsung、TCL、海信、LG和小米,合计占比63.3%。这里面的3个中国品牌TCL、海信和小米合计占比32.5%,其余2个是韩国品牌,前五不见日本品牌。

2024年,松下电视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仅有1%。当年的全球电视产业大佬,早已风光不再。松下的电视机业务,已是松下内部存在问题的业务,是赔钱的生意。松下自然要整合家电事业,实现重建。

松下“新宝”压在车载电池

解散松下电器后,新的增长点在哪?松下决定发力车载电池。松下工作人员曾经和记者说,集团对松下车载电池的质量非常有信心,但在价格竞争方面,还不是宁德时代的对手。

客商在参观第六届进博会上的松下展台。新华社记者周蕊 摄

2023年5月,松下把车载电池定位为“重点投资领域”,集中投入资金,力争产能增至4倍,目标到2030年度,年生产能力提升至200千兆瓦时。

年生产能力200千兆瓦时,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46千兆瓦时。也就是说,当松下还在为5年后的200千兆瓦时目标努力时,宁德时代早已超越这一水平,而且比松下的目标还高出23%。

想当年,松下车载电池曾与特斯拉合作,也一度辉煌过。但2000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动力电池领域的探索和突破,宁德时代、比亚迪是两个急先锋。

20多年过去,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给国产电池制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宁德时代从2017年开始就成功取代松下,一直稳坐全球动力电池销量第一的位置至今。

东吴证券统计了2024年前8个月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以占比37.1%排名第一,比亚迪占比16.4%排名第二,松下占比是4.4%,排在第6名。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绝对领先。

日本汽车鼎盛时,曾一度超越美国,产量世界第一,近年来却日渐式微,尤其在电动车转型浪潮中,更是被中国甩在身后。在此背景下,松下想解散电视机业务、发力车载电池,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编辑:杨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