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户外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逐渐从专业领域向全民化、场景化渗透,重构了传统消费生态。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报告》,2022年中国户外运动市场规模已达2480亿元,同比增长15.8%,并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这一趋势背后,是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以及社交媒体的共同推动。
从“荒野求生”到“城市微度假”
户外经济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在于其细分场景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户外场景如徒步与登山,推动了专业装备需求的增长,品牌如凯乐石、探路者市场份额年均增长超20%。露营经济也迅速崛起,2022年露营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78%,其中“精致露营”占比超60%。城市户外新势力如城市骑行、飞盘、腰旗橄榄球等项目也受到热捧,带动了相关装备销量的大幅增长。
此外,融合型场景如“户外 + 文旅”“户外 + 社交”等模式也不断涌现。携程报告显示,2023年“户外主题游”订单量占比达32%,宁夏沙漠星空露营、海南冲浪研学等成为爆款产品。马蜂窝调研称,超70%的95后因社交需求参与户外活动,衍生出“剧本杀徒步”“露营相亲”等新形态。
政策红利释放与痛点并存
政策层面,国家体育总局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元,户外运动成为核心抓手之一。地方政府也在加速布局,如成都规划建设100个“城市绿道运动空间”,浙江落地30个省级户外运动示范基地。
资本方面,2023年上半年,户外赛道融资事件达42起,金额超50亿元,主要集中在装备智能化和服务平台领域。然而,行业也面临诸多痛点,如同质化严重,天猫数据显示露营桌椅SKU数量两年内增长4倍,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降至15% - 20%。此外,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登山杖、专业帐篷面料70%来自日德厂商,国产替代仍需技术突破。环保压力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一次性露营装备废弃量年增30%,多地出台“无痕露营”强制规范。
户外经济趋势: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5年,户外经济将呈现智能化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主流化的趋势。Gartner预测,2025年30%的户外装备将搭载AI助手,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预警风险。虚拟现实(VR)技术也将赋能培训,模拟高原徒步场景,降低新手入门门槛,市场潜力或达百亿。可持续发展方面,生物基帐篷、可降解餐具等环保材料的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的5%增长至2025年的30%,带动相关设备、食品包装等产品需求提升。
技术驱动体验升级,智能装备如定位追踪、语音助手、共享充电宝等将进一步普及,提升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消费场景也将不断拓展,如“露营 + 美食”“露营 + 夜市”等新玩法将成为主流趋势。城市微度假概念也将深化,游客可体验短途周边游、主题式露营等。
据中国旅游数据,预计到2025年,露营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及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500 - 800亿元。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户外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为相关产业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