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观
2月4日晚,雅诗兰黛集团(EstéeLauderCompaniesInc.)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10-12月)财报,显示业绩持续承压。集团净销售额同比下滑6%至40.04亿美元,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盈利5.74亿美元大幅转为亏损5.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78亿元)。这是雅诗兰黛集团近五年来首次在第二财季出现净利润亏损,且下滑幅度高达三位数,反映出其面临的严峻市场环境。
与财报一同发布的,还有雅诗兰黛集团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5800至7000个工作岗位,占员工总数的约3%-5%。该举措是集团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预计将承担12亿至16亿美元的税前重组费用,包括员工相关成本、合同终止费用及资产减记等。
业绩全线承压:核心品类与主要市场齐跌
从业务板块来看,雅诗兰黛四大核心品类中,仅香水业务实现了1%的微增长,而皮肤护理、彩妆和头皮护理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皮肤护理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2%至19.21亿美元,营业利润大幅下滑26%至3.06亿美元。受亚太市场消费情绪低迷影响,雅诗兰黛及海蓝之谜(La Mer)销售持续承压。其次,彩妆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至11.50亿美元,营业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2.11亿美元。TOM FORD彩妆表现不佳,M·A·C和Smashbox在眼部、面部彩妆市场的影响力下滑。此外,香水业务净销售额增长1%至7.44亿美元,但营业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4.66亿美元。Le Labo表现强劲,在全球多个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但TOM FORD香水因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影响,导致财务表现不佳。另外,头皮护理业务净销售额下降8%,主要受Aveda品牌沙龙渠道疲软拖累。
从地区市场来看,雅诗兰黛在全球三大主要市场均出现下滑: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市场净销售额下滑6%至14.94亿美元,营业利润下降17%。旅游零售渠道持续低迷,尤其是中国消费者需求疲软,对该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亚太地区净销售额同比大跌11%至12.87亿美元,营业利润暴跌58%至1.08亿美元。中国大陆、韩国、香港市场消费情绪低迷,蒂佳婷(Dr.Jart+)退出旅游零售渠道也带来负面影响。美洲市场净销售额小幅下降2%至12.23亿美元,但营业利润亏损扩大至8.23亿美元。北美部分品牌零售疲软,补货订单减少,使市场承压。
重塑计划“Beauty Reimagined”:裁员、品牌调整、渠道改革
面对业绩压力,雅诗兰黛新任CEO Stéphane de La Faverie 推出了“Beauty Reimagined”战略,从五大方向推进公司转型:1、拓展消费者覆盖。集团旗下9个品牌已进驻美国亚马逊高级美妆旗舰店,The Ordinar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多渠道联动提升增长动力。2、推动创新。倩碧(Clinique)推出二类医疗器械产品,进军“妆械联合”市场;雅诗兰黛品牌推出白金6D黑钻眼霜等新品。此外,集团计划拓展身体护理、多效唇部产品及家居香氛品类。3、增加消费者互动投资。增加广告支出,优化营销策略,并加大对高端品牌和手工香水品牌独立门店的投资。Jo Malone London男性香水销售已显著增长。4、推进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通过费用调整、外包部分服务、部门重组等措施,预计每年可带来8亿至10亿美元的毛收益。5、简化组织架构。精简小品牌资源配置,以提升集团整体经营效率。
此外,市场近期传出雅诗兰黛可能出售部分品牌的消息。据彭博社报道,集团正在与Evercore Inc合作评估旗下品牌,潜在出售对象包括M·A·C、Jo Malone London、倩碧和海蓝之谜。分析师还认为,Aveda品牌的护发业务可能被整体出售,估值在13亿至20亿美元之间。
中国市场:复苏迹象初现,增长仍待观察
尽管整体市场承压,但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已展现出一定的恢复迹象。在2024年“双11”大促中,雅诗兰黛和海蓝之谜分别位列天猫美妆榜第四、第五名,表现优于市场预期。集团预计,2025财年第三季度(2025年1-3月)中国大陆零售额(不含旅游零售)将实现显著改善。
然而,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仍面临挑战。与竞争对手欧莱雅相比,其数字化营销、社交媒体投放策略相对滞后,市场份额正被本土新锐品牌蚕食。未来,如何在中国市场实现更有效的消费者沟通,并提高品牌影响力,将成为雅诗兰黛的重要课题。
当前,雅诗兰黛集团正处于重大转型期。新CEO上任后迅速推出“Beauty Reimagined”战略,并进行大规模裁员,显示出其改革决心。然而,业绩持续下滑、旅游零售渠道低迷、品牌组合调整等问题仍悬而未决,市场对其未来前景仍持观望态度。
未来几个季度,雅诗兰黛能否成功提振增长、实现可持续盈利,将取决于裁员及品牌调整的成效、新品类拓展的市场接受度,以及全球美妆市场整体复苏的速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家百年美妆巨头能否在危机中突围,仍有待观察。(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