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刀财经许珍珍
新茶饮赛道第三股头衔,终于被古茗摘下来了!
2月12日,新茶饮品牌古茗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后第三家港股茶饮企业。
古茗最新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古茗门店数达9778家,GMV(商品销售额)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0.4%,以“万店规模”稳居行业第二梯队。
然而,虽然古茗成功上市,但没想到上市就破首发。
上市当天,古茗开盘价为10港元,其市值曾迅速攀升至236亿港元,但收盘时,股价仅为9.3港元,较发行价下跌6.44%,市值也随之收缩至216.92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夕古茗突击派发17.4亿元股息,创始人王云安独揽7.52亿元,红杉、龙珠等机构合计套现超9亿元,与IPO募资净额17.21亿港元几乎相当。
【天眼查】信息显示,古茗上市前获得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冲盈资本、腾讯投资、元生资本、正心谷资本等。
归根结底,虽然古茗背后有下沉市场的扩张红利,但其实也暗藏着增长隐忧。
1、首日破发,古茗难打破魔咒
最近两年,新茶饮赛道品牌们都在争相进入资本市场,纷纷投递招股书。因此,古茗从筹备到上市都备受市场关注。
其实昨天古茗刚开市时表现并不差,在开盘后一度微涨,股价突破10港元。但没想到午后,古茗股价就一路狂跳,跌幅甚至一度接近10%。最终,古茗的股价都没能突破发行价,首日收于9.300港元/股,下跌率为6.44%。
事实上,从奈雪的茶开始,新茶饮企业港股上市就深陷破首发的魔咒中。
2021年,顶着“新茶饮第一股”的光环,奈雪的茶成功在港交易所上市。在IPO时,其实奈雪的茶就备受期待,其公司更是获得了432倍的超额认购。没想到,上市当天股价就直线跳水,大跌13.54%。
时隔三年,茶百道才摆脱奈雪的茶的阴影,拿到了上市的资格。
在业内外看来,与奈雪的茶持续亏损不同,茶百道绝对属于“奶茶界的印钞机”。靠着主打轻资产加盟模式,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盈利,净利润也在逐年攀升中。这也资本对其寄予厚望,不但采取了无基石投资者的发行策略,而且还定下了17.5港元/股的高发行价,公司估值高达259亿港元。
然而,茶百道现实却并不被资本所认可。不光公开发售认购不足。在上市当天股票就暴跌,跌幅超过26%。
新茶饮品牌接二连三上市,却都在资本市场铩羽而归,更让新茶饮的IPO愈发艰难。
其实不光现制茶饮品牌,整个茶饮行业普遍上市情况都不好。
归根结底,现如今新茶饮行业不光内卷严重,还深陷产品同质化和创新乏力困境中。
新茶饮赛道本身进入门槛并不高,因此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红餐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期间,各大现制饮品品牌共推出了2681款新品。其中茶饮品牌推出的新品占比高达70.7%,而咖饮品牌的新品则占据了剩余的29.3%。
看似新品不少,其实口味大多趋同,越来越缺少品牌特色,甚至杨枝甘露、茉莉奶绿、珍珠奶茶等已经成为各个品牌的“标配”。
古茗虽然成功上市,但其实市场对其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2、万店古茗,深陷增长乏力困境
从创立到上市,古茗整整走了15年。
2010年,大学刚毕业的王云安选择创业,并在台州温岭大溪镇开启第一家古茗奶茶店。
当时王云安并不懂什么商业逻辑,但将古茗做出口碑和品牌后,主攻下沉市场,并在资本的助力下,古茗很快走出浙江,将门店开到福建、山东等省份。截至2024年9月底,古茗门店数量已达到9778家,距离万店仅一步之遥。
同时,古茗门店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乡镇门店覆盖率高达40%,远超过行业平均25%水平。
这也让古茗比其他新茶饮品牌更具有竞争优势,当其他品牌为扩张不得不贴身肉搏时,古茗早就在下沉市场建立起强大的终端网络,形成竞争壁垒。
不过,表面上古茗一路狂奔,实际其早已陷入增长瓶颈中。
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单店GMV为177.63万元,同比下降4.38%;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单店日均GMV从6800元下降至6500元。
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全国同店GMV下滑0.7%,大本营浙江增速也“转负”,下降0.8%。其实从2021年起,古茗各地区及全国的同店GMV虽然也都保持正增长,但增长幅度就已经呈现大幅放缓的态势。
此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与2023年同期相比,古茗的单店日均GMV、单店日均售出杯数及每笔订单的平均GMV也都处于下滑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从招股报告书来看,古茗新店的盈利能力远远不如老店。
虽然古茗对此解释认为是由于整体行业放缓和竞争加剧,但依旧难掩盖古茗加盟店挣钱能力正在不断减弱的事实。
对于依靠加盟店盈利的古茗而言,这明显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尤其大部分商家之所以选择加盟,其实就是因为希望通过加盟品牌获得持续、稳定和可观的收益。
同时,与同行业其他品牌相比,古茗新加盟店的距离保护政策(仅要求50米间隔)存在明显劣势,这一数值远低于蜜雪冰城的200米和沪上阿姨的100米保护半径,该政策差异直接影响了加盟商的选址灵活性,进而劝退不少意向加盟商。
最新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古茗加盟商流失率呈持续攀升态势:从2021年至2023年,加盟商流失率分别为6.2%、6.7%和8.3%。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该指标更是攀升至11.7%,显现出加速流失趋势。
古茗对此解释称,这种现状是由于当前行业整体竞争态势激烈导致的。而且,在2021年到2023年期间,新增加盟商数量持续上升,但新加盟商群体本身具有较高流失特性。
随着加盟商流失率不断升高,古茗的发展前景其实也很难乐观起来。
3、营销频繁“翻车”,踏实做品牌才是王道
随着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和大部分新茶饮品牌一样,为了吸引更多客流,古茗也很热衷于营销。
光去年,据剁椒统计,古茗就与动漫、影视、游戏等流行文化IP进行了超10场联名合作。
虽然联名令古茗挣得盆满钵满,不过其也多次因营销不当深陷争议中,给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2024年9月,古茗公司分享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视频中,有几位古茗员工双手套着设计成奶茶杯形状的纸托,看起来就像是被虚拟的“手铐”束缚,同时脖子上悬挂着纸板,上面分别写着“遗漏吸管之过”“缺失有效期标签之罪”以及“茶桶倾倒失误罚”等内容。视频配文强调:“以此为戒,下次……绝无再犯的机会。”
此视频内容被多家古茗门店账号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抗议。大众认为这样的表现形式缺乏对劳动者的尊重,且该营销策略令人感到不适。
对此,古茗于9月18日公开发表道歉信,承认其初衷为幽默的“梗”使用不当,给部分观众带来了误解与不快。公司承诺将以此为鉴,在未来的营销活动策划中采取更加严谨的态度,确保避免类似误解的发生。
不过,网友们对古茗的道歉却并不买账,反而认为其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真正所在,应该给员工进行道歉和补偿。
其实,早在去年6月,古茗与《恋与深空》的联名活动也出现了营销“翻车”的情况。
当时古茗有员工不但提前透露与《恋与深空》的联名活动,相关联名物料被提前泄露外,还发表过不尊重《恋与深空》玩家的争议言论,声称《恋与深空》其实是在“蹭”古茗。
事后,古茗官方致歉中表示,为各位玩家带来不好体验而抱歉。已经在核查后已经对出事的加盟门店做了停业处理,并终止该门店加盟商的授权合作关系。对涉事员工已经开除并永不录用。之后内部也会严控监管流程,杜绝类似事情再发生。
而在同一个月,古茗却又因手提袋和杯身印制的logo国风画法,再次陷入舆论争议中。古茗介绍称,其新logo设计理念来自国风“葫芦”,借此深化中国茶品牌的独特性。没想到logo推出后,却被部分网友认为其设计“低俗”,形似敏感部门,有明显擦边嫌疑。
古茗上市破发,不光是由于资本市场已经褪去对“万店规模”的狂热追捧,也是在于自身发展经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古茗过度依赖加盟扩张的模式,虽在短期内成就了规模神话,但单店GMV下滑、闭店率攀升的现状,已暴露出增长动能衰竭的危机。
叠加此前营销翻车事件导致的品牌信任折损,其困境折射出新茶饮行业“重营销、轻研发”的共性顽疾。
毋庸置疑,如今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已从“资本驱动的速度战”转向“用户留存的质量战”。古茗若能在上市后摒弃“规模至上”的路径依赖,转而以研发投入强化产品矩阵,依靠品控体系重建消费者信任,那么即便潮水退去,也可能能穿越行业周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