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铁集团注资70亿 万科获关键补给

中国经营网
01 Mar

  万科(000002.SZ)管理团队大调整后,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铁集团”)拿出“真金白银”予以支持。

  根据公告,2025年2月10日、2月21日,深铁集团分别向万科提供借款28亿元、42亿元,用于偿还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这两次股东借款的利率均低于目前万科从金融机构借款的利率,且两笔借款质押率高于市场惯例水平。万科方面对此表示:“充分体现了大股东对公司的支持。”

  事实上,自2024年4月坦承遇到阶段性经营性困难、流动性短期承压以来,万科展开一系列化险行动,其间深铁集团积极助力。直至2025年1月底,万科宣布人事变动,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上任万科董事会主席,多位具有深圳国资背景的高管进入万科管理层,大股东用另一种策略以实现对万科困局的有效治理。

  眼下,万科已经进入2025年这一债务兑付高峰年份。据统计,截至2月26日,万科当前约有境内债257.46亿元在1年以内到期,数额占比63.28%,未来12个月的兑付高峰在今年7月。

  关于深铁集团对万科的整体借款安排以及将采取哪些措施为万科提供流动性支持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深铁集团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市公司(万科)公告为准。”

  大股东驰援

  不到半个月,深铁集团两次对万科“慷慨解囊”,合计向其提供了70亿元借款。

  2月21日晚间,万科公告深铁集团拟向公司提供借款,金额为42亿元,借款期限36个月,借款利率按年化2.34%计算,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浮动点数为减76个基点。该笔借款未来在提供资产抵押时,质押率为70%,高于市场惯例水平(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质押率通常为30%至60%。通常情况下,质押率越高,代价越低)。万科对这笔借款按季度付息,每半年进行一次还款,每次还款金额为提款金额的0.5%,最后一次到期日时还款金额为提款金额的97%。

  在上述借款中,万科将通过其3家全资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在未来三个月内,万科需在取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提供不超过价值60亿元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若未来三个月无法完成增信置换,万科需要立刻偿还该笔股东借款或者提供其他深铁集团认可的合格担保。也就是说,万科在这笔交易中用价值60亿元的资产质押,打7折,换来深铁集团42亿元借款。

  记者注意到,上述借款延续了深铁集团此前对万科28亿元借款“低利率+高质押率”的支持模式。

  2月10日,万科方面称,向深铁集团借款28亿元,借款利率2.34%,借款期限36个月。万科提供不超过价值40亿元的资产进行质押,质押率设定为70%,初始是以万科持有的万物云(2602.HK)市值为40亿元的股票提供质押担保,质押股票定价参考最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确定,截至2月7日每股约为20.54港元,具体质押股数将根据签订协议时万物云的股价情况及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情况确定。

  万科方面对记者表示,上述股东借款有利于满足公司资金需求。“相关借款利率低于公司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借款质押率高于市场惯例水平,充分体现了大股东对公司的支持。”有业内人士认为,深铁集团持续以实际行动驰援,让外界看到了大股东坚定支持万科良性发展的决心和态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对万科的信心。

  截至目前,深铁集团对万科持股27.18%。事实上,双方早已是“命运共同体”。

  2017年,深铁集团作为“白衣骑士”在“宝万之争”中出资约663亿元收购万科股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对万科的投资在过去几年曾给深铁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比如2019年,深铁集团净利润达到约118亿元,当年实现投资收益117.25亿元,其中来自万科的投资收益112亿元;2022年,深铁集团获得来自万科的分红约31.65亿元。

  但近两年万科经营承压,深铁集团的投资也受到影响。2023年,万科打破31年的惯例,做出不分红的决策,2024年上半年亦无分红计划。也就在此期间,鲜少参与万科经营管理的深铁集团,其存在感愈发明显。

  2024年以来,深铁集团先后认购万科旗下中金印力公募基金29.75%的份额、受让万科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块等,并于2025年1月受让万科持有的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49%投资收益权,作价约12.92亿元,同时受让该项目公司49%股权,作价约5824.72万元。

  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深铁集团经审计营收约251.54亿元、净资产约3197.92亿元、净利润约7.89亿元。

  万科化险

  大股东此轮提供的合计70亿元借款均指向同一用途,即用于万科偿债。

  数据显示,万科当前境内债务总额约407.42亿元,未来12个月兑付高峰在今年7月,数额约62.63亿元;境外债务总额约17.93亿美元,其中约有1.29亿美元在1年以内到期,今年5月是兑付高峰,数额达4.55亿美元。

  万科方面此前对记者表示:“针对2025年将要到期的公开债务,万科会全力以赴,继续从经营端和融资端等多方面筹集资金,通过积极销售回款、持续推进大宗交易、加快非主营业务退出和持续争取融资资源等方式,应对相关债务兑付。”根据财报,截至2024年9月30日,万科持有货币资金797.45亿元,较2023年年末减少约200亿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约1202亿元。

  事实上,自出现流动性风险以来,万科在各方支持下展开一系列自救,管理层首先进行反思。2024年4月,万科管理层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布局的经营服务类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步子过大、操之过急的问题。“转型业务超出我们资源匹配能力,过多占用了开发业务资金,规模过大也导致管理能力跟不上,经营目标未能按计划达成。”在开发业务上,尽管万科在行业中较早意识到高速增长终将结束,但其行为未能坚决摆脱行业惯性,在不少城市包括一些重点城市和一线城市,出现投资冒进和失误。与此同时,万科对融资模式趋势性变化的认识一开始不够全面透彻,而调整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随后,万科制定“瘦身健体”一揽子方案,除综合住宅/社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项主业外,退出其他业务,同时清理和转让非主业的财务投资,以实现“降负债”、融资模式转型、聚焦主业三大目的。

  2024年三季报显示,万科去年1—9月实现大宗交易签约金额232.6亿元,涵盖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41个项目,2023年至今累计盘活和置换新项目36个,合计优化及新增产能474亿元。截至2024年9月底,万科完成197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

  尽管如此,万科当前仍未能彻底化解风险。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万科预计亏损450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470%,2023年盈利约121.63亿元;扣非净利润约-410亿元,同比下降约518.6%。万科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度业绩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显著下降、新增计提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根据万科董事会会议决议,因2024年度业绩预告亏损额较大,万科流动性遇到阶段性困难。“为有效化解风险,切实保护购房人、债权人、投资人的利益,董事会决定,充实公司经营管理力量,利用大股东深铁集团在内的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融资模式转型,更好地推动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全力以赴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辛杰任万科董事会主席、聘任郁亮、李锋、华翠和李刚为公司执行副总裁、田钧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变更公司授权代表等议案。至此,万科化险,或刚迈入“深水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