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登顶中式餐饮股,蜜雪冰城做对了什么?

读懂财经
04 Mar

资本市场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昨天,蜜雪冰城登陆港股,收盘涨超43%,市值达到1100亿港元,超过海底捞(891亿港元),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中式餐饮股。

但在雪王登基的另一面,现制茶饮正遭遇共性危机。

行业到顶加上同质化的红海竞争,大部分茶饮品牌都出现了业绩缩水,奈雪由盈转亏,茶百道净利润同比下降60%,沪上阿姨净利润同比下降12%。

从一片红海中杀出来,做到国内餐饮股的头把交椅,蜜雪冰城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蜜雪冰城的优势越来越大。2024年前9个月,古茗新增门店数量只有777家,而23年全年新增门店是2332家。同期,蜜雪冰城新开了7276家店,比2023年全年开的还多(6046家)。一增一减背后,反映出蜜雪冰城正抢其它茶饮品牌的生意。

2、用制造业逻辑击败了对手。蜜雪冰城固定资产占比27%,茶百道是3.9%。资产结构反映出蜜雪冰城把茶饮做成了制造业。这让它实现了原材料的自产自销,比赚上下游差价的竞对,成本优势巨大。

3、茶饮行业的竞争正从餐饮逻辑变成制造业逻辑。茶饮有原材料通用性、标准化非常强的产品结构,这限制其产品创新能力,但天然适合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当产品创新乏力后,行业竞争终究会回到制造业逻辑,蜜雪冰城是最大的受益者。

/ 01 /

市值登顶中式餐饮股

从奈雪到茶百道,上市破发是每个茶饮品牌的魔咒。

投资人对新茶饮没信心也不难理解。

对消费市场而言,围绕“一杯/天现制饮品”的“肚容量”空间是有限的,随着市场上大量品牌高密度、高频率出现,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彻底红海。

偏偏在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大部分新茶饮品牌还是没有差异化的同质化竞争,争夺相似点位+采用相近的营销投流策略+同质化新品的三合一“同质化”大战。

同质化竞争的宿命就是演化成价格战,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中间品牌,相继推出9.9元轻乳茶、3.9元柠檬水等低价引流品。

代价就是利润大幅缩水:最新报告期,奈雪由盈转亏,茶百道净利润同比下降60%,沪上阿姨净利润同比下降12%。古茗利润虽有增长(9,98%)但增速下降了75.2个百分点。

但就在这样一个红海行业,跑出了中式餐饮市值第一大股,3月2日,蜜雪冰城首日上市大涨43%,最新市值来到1100亿港元,超过海底捞(891亿港元)。

蜜雪冰城市值登顶餐饮股是因为它有业绩、有预期。

2024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营收同比增长21.2%、净利润同比增长42.3%。

业绩高速增长下,蜜雪冰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净利率为14.83%、15.7%、18.7%。

考虑到,向下的消费环境以及“同行衬托”,蜜雪冰城这样的业绩表现几乎称得上最强消费股。

更难能可贵的是,蜜雪冰城的强势业绩大概率能持续。蜜雪冰城有99%以上门店为加盟门店,97.6%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94.3%)和设备(3.3%)。

因此,加盟店数量及店效决定着茶饮企业后续的业绩走势。蜜雪冰城的开店速度在加快,店效也在提升。

2024年前9个月就新开了7276家店,比2023年全年开的还多(6046家)。店效也在提升,同期,蜜雪冰城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较2023年提高了1.2%。

为什么新茶饮品牌发展都不景气,蜜雪冰城偏偏是例外呢?

/ 02 /

用制造业的逻辑打败所有对手

过去几年,蜜雪冰城最大的扩张不是门店,而是工厂。

2020年开始,蜜雪冰城的固定资产增速已经连续五年跑赢了营收增速。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厂房面积从16.8万平方米猛增至79万平方米。

横向对比,蜜雪冰城固定资产占比远超行业,蜜雪冰城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达到27%,古茗是14%、茶百道是3.9%、沪上阿姨是3.7%。

资产结构的差异正是蜜雪冰城在同质化竞争中找到的差异化答案。

加盟制茶饮品牌大多赚的是上下游差价,品牌向上游统一采购,再加价卖给加盟商,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大部分加盟制新茶饮都是这个路子。

蜜雪冰城则是自产自销,直接把供应链的事做了,自己种果园,建产线,差不多23年的时候,蜜雪冰城给加盟商原材料的资产比例就超过60%。

相比赚上下游差价,自产自销最大的优势是降低了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创造更大的价差空间,进而可以实现:在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让利给用户给多的价格。

这也是蜜雪冰城较其它加盟制新茶饮最大的优势:同时做到了毛利率最高与客单价最低。

蜜雪冰城毛利率32.9%,高于古茗(30.5%)、沪上阿姨(31.2%)。但蜜雪冰城客单价只有古茗的40%、沪上阿姨的43%。

而且从商业模式的差异性看,蜜雪冰城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自建供应链后,蜜雪冰城已经把茶饮生意做成了制造业生意。制造业讲究规模效应,门店规模越大,自产原材料的优势就越大。

这也体现在蜜雪冰城的业绩上,随着规模增加,蜜雪冰城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分别为28.34%、29.55%、32.4%。

同期,蜜雪冰城营收占门店GMV的比值由45.4%降至41.6%。也就是说,加盟商从蜜雪冰城进货的价格实际上在变便宜。

换句话说,蜜雪冰城自建供应链,随着规模效应的释放,可以在让利加盟商,让加盟商赚更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利润率持续提升。

优势越来越大的蜜雪冰城马上就要抢其它茶饮品牌的生意了。

/ 03 /

要抢其它品牌的生意了

3月3日,蜜雪冰城上市当天,三个此前在港股上市的茶饮项目,都出现下跌,奈雪跌18.6%、茶百道跌5.8%、古茗跌1.04%。

一边是,蜜雪冰城市值登顶中式餐饮股,一边是同行跌跌不休。这其实反映了新茶饮的行业分化正在加剧。

茶饮正进入瓶颈期,据灼识咨询,在按商圈人口规模、交通设施、经营规模等因素排名的中国十大商圈中,每个商圈一公里范围内约有50家现制茶饮店。

日益拥挤的奶茶店,正在伤害品牌的单店模型。

除了蜜雪冰城单店日均销售额还有增长,2024年,古茗、沪上阿姨单店日均销售额都出现了下降,下滑严重的沪上阿姨,单店日均销售额比2023年少了12.7%。

当加盟商赚的钱越来越少后,加盟商的流失率也在增加,大部分茶饮品牌每年关店经销商数量/每年新开经销商数量的比例在都在提升。

其中,古茗因为2024年前9个月开店数骤降,闭店数量/开店数量达到73%,沪上阿姨也达到53.7%。

在加盟商越来越难抢的时候,只有蜜雪冰城的开店速度一如既往,上文已经提到过,蜜雪冰城2024年前9个月就新开了7276家店,比2023年全年开的还多(6046家)。

同期,作为行业老二的古茗,24年前9个月新增门店数量只有777家,而23年全年新增门店是2332家。

一增一减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蜜雪冰城正抢其它茶饮品牌的生意。这种情况,其实也是行业逻辑使然。

行业初期,新茶饮的代表企业是喜茶、奈雪,那时候的奶茶是中高端消费的体验经济。如今新茶饮的代表变成了蜜雪冰城,反映了体验经济变成了效率经济。

出现这种变化,除了绕不开的消费降级,还和茶饮这门生意的底层逻辑有关。

这两年茶饮市场有个非常明显的变化:爆款产品的消失。曾经,瑞幸的生椰拿铁、喜茶的多肉葡萄都让自己一战成名,但近两年,茶饮行业爆款产品几乎绝迹。

从原材料出发,现制茶饮无非是茶、咖啡、奶以及水果的排列组合,过去几年的高强度竞争,基本已将具备群众基础的搭配全部试完。

而这种原材料通用性非常强的产品结构,又天然适合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当产品创新乏力后,终究会回到制造业的竞争逻辑。

蜜雪冰城最大的优势是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制造业公司,多年积攒的规模效应,已经让竞对无法撼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