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年,雀巢为何全资“吞下”徐福记?

《财经》新媒体
04 Mar

被誉为“糖果大王”的徐福记正式进入雀巢全资控股的新阶段。3月4日,笔者从雀巢集团获悉,已与徐福记创始人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其剩余的40%股份,实现对徐福记的全资控股。早在2011年,雀巢便已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份,而此次交易的具体金额尚未公开。

在全球市场环境中,一些外资品牌如联合利华星巴克等因“本土化不足”而在中国市场遭遇挑战,业绩下滑,甚至传出转让业务的消息。然而,雀巢却选择反向“加仓”徐福记,这背后有何深意?

雀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西强表示,此次收购可以将徐福记的高效运营与雀巢的创新能力相结合,以加速徐福记品牌增长,并进一步加强雀巢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徐福记方面则称,通过此次交易,徐福记将更广泛、更便捷地获取雀巢的全球品牌和产品资源,以实现其增长目标。

雀巢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大中华区实现营收约5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03亿元),同比有机增长率为2.1%,其中糖果业务表现突出,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人程宇指出,这次收购不仅仅是股权层面的变更,更反映了跨国食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策略的重大转变。面对本土品牌的崛起,外资巨头开始调整策略,逐渐从“输出全球标准”转向“深度融入本土生态”。

“雀巢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中正遭遇难题。作为一个外资品牌,雀巢难以在国产品牌强大的渠道优势中脱颖而出,也难以迅速达到可口可乐、百事等品牌在性价比和产品覆盖面上的高度。因此,对于雀巢而言,下沉市场的开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努力的持久战。”国内某快消品牌的相关人士指出,雀巢需要借助徐福记的本地化基因来增强竞争力,而徐福记则可以利用雀巢的国际化能力来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双方能否在供应链、产品创新、渠道扩张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将是决定这场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雀巢全资收购徐福记的首要考量是资源整合与运营效率提升。通过全资控股,雀巢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渠道重叠成本,推动旗下其他产品市场渗透。此外,大中华区作为雀巢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此次收购将有助于雀巢集中资源更有效地抵御本土品牌的冲击。

目前,徐福记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二三线城市,包括8大分部、58个大区、超过3500家经销商,服务超过200万家终端门店,并远销东南亚、欧美和非洲等地。

张西强此前在媒体业绩沟通会上也坦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雀巢将不断创新,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并加快渠道下沉,以及布局零食渠道、便利店渠道,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然而,在深度融合过程中,雀巢与徐福记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保持两个品牌的独特性和竞争力,是一个重要议题。此外,双方拥有各自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如何优化整合,避免渠道冲突,提升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福记方面表示,旗下“熊博士”品牌推出的爆浆软糖和剥皮软糖,得益于雀巢研发中心的技术支持。2025年,将重点推进未来食品创新联合体的建设,计划研发并推出雀巢咖啡乐、功能糖果、星厨系列饼干等一系列年轻化、健康化的产品,构建功能健康产业矩阵。

朱丹蓬认为,这些挑战的根源在于跨国公司能否真正理解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既要保持全球资源整合的高度,又需具备本土生态共生的深度。随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边界日益模糊,跨国企业的竞争已不仅是资金与技术的比拼,更是对本土市场生态理解深度的较量。雀巢能否借此次收购实现“中国式突围”,或将重新定义外资巨头与本土市场的对话方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