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林下夕
多家媒体报道,2月上旬,美的、海尔多家工厂的员工收到通知,“取消常规加班,严控工作时长”。2月8日开始,大疆强制员工晚上9点下班。欧盟是中国家电第二大出口市场(2023年出口额超3000亿元)。海尔欧洲工厂率先实行“欧盟标准工时”,工人每天工作7.5小时,生产线安装人脸识别打卡系统(自动生成合规记录)。 美的引入德国莱茵TÜV开展“突击验厂”,连厕所清洁工都要接受“自愿加班”访谈 。 同时美的,海尔大规模引进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这一切背景直指2024年12月13日生效的《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的条例》。该条例禁止在欧盟市场上流通或供应涉及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并从欧盟禁止出口此类产品。同样在此政策背景下,波兰、罗马尼亚新建家电产业园激增200%,制造业明显回流欧洲。作为欧盟法律体系中效力较强的立法,该条例一经发布即在所有成员国生效,无需成员国再通过国内立法予以贯彻。该条例全面实施日期定于2027年12月14日。依据条例规定,到2025年12月14日,各欧盟国家将指定负责执行此条例的机构;至2026年6月14日,欧盟委员会将发布详细的实施指南及相关数据库,供执法部门和企业参考;而到了2026年12月14日,各成员国必须制定并公布针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具体惩罚措施。中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刑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给出严格的法律定义,而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和第八十八条第(一)项均明确禁止使用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中国已于2022年4月20日会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两项基础性公约:第29号《强迫劳动公约》及第105号《废除强破劳动公约》;并于2022年8月12日向国际劳动组织交存了批准书。这两个公约对强迫劳动的定义是:“以任何惩罚相威胁,强迫任何人从事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劳动或服务”。这一定义在国内也具有法律效力。 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指引,判断是否构成强迫劳动主要基于三个关键因素:首先,个人进入劳动关系或提供服务是否出于自愿;其次,如果个人决定不再继续劳动关系或提供服务,是否能够自由离开;最后,选择离开是否会遭受任何形式的惩罚。这三个要素是识别强迫劳动的基本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强迫劳动的概念本身范围广泛,而欧盟的新条例进一步扩展了其适用范围,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欧盟条例适用于所有经济运营者,不仅限于大型股份有限公司,还包括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小型商户甚至个人,只要参与经济运营循环即受该条例约束。这意味着,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法律形式、所有制和登记地,都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自身及其供应链中的任何环节不存在强迫劳动现象。欧盟条例具有全球适用性,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只要产品投放到欧盟市场,无论其生产地,若涉及强迫劳动生产的成分,均可受到相应的查处。欧盟条例并未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而是由官方负责调查并证明违法行为的存在,才能实施处罚。条例不仅适用于最终产品,还涵盖了从原材料提取和收获到最后产品加工组装及出厂投放市场的每一个环节。即使是一个零件如果通过强迫劳动生产,理论上也可能导致整个产品被认定为强迫劳动产品,从而影响其在欧盟市场的销售或流通。
责任编辑:王若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