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生物科技行业在资本寒冬中迎来结构性调整,而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却完成了一次关键性转变。
去年10月,金斯瑞正式宣布解除合并传奇生物及其附属公司,至此,传奇生物不再是金斯瑞的控股子公司,而是投资的联营公司。
时至2024年报发布的关键节点,金斯瑞也在此次年报中透露出了更多关于未来的“细节”,从中并不难看到,金斯瑞的增长故事仍在延续。
与传奇生物解除合并:轻装上阵,聚焦核心
众所周知,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而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手段,在研发上的投入更是巨大。成立初期,传奇生物依靠母公司金斯瑞生物的资源和技术支持,迅速搭建了自己的研发平台,并开始了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
至此,传奇生物开始走出一条中国药企的自主创新之路,其研发的西达基奥仑赛是首个在海外实现上市的中国原创CAR-T细胞治疗药物,金斯瑞也由此于近年获得了资本市场极大的瞩目和聚焦。同样,这也令市场更加好奇金斯瑞在与传奇生物解除合并之后,未来之路将如何探索。
不难看出,解除并表这一动作不仅是金斯瑞从撕下“传奇生物母公司”标签到走向“多元化生物科技平台”的转折点,更标志着其资源重新聚焦核心主业、优化资本结构的决心。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3 月 12 日早间,金斯瑞公布了其 2024 年年度业绩。财报显示,公司实现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 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1%; 与此同时,公司录得净利润 29亿美元,来到了由亏转盈的业绩拐点。
其中,受传奇生物脱表影响,其转为联营公司实现解除合并收益约32亿美元,于期内为金斯瑞带来重大利润增长。可见,在剥离高投入、高风险但长期依赖外部输血的CAR-T细胞疗法业务之后,金斯瑞未来将通过联营模式,按持股比例分享传奇的利润或亏损。
也由此,金斯瑞转而聚焦生命科学服务、CDMO和合成生物产品三大主业。解除合并传奇后,金斯瑞的经营层面利润将更准确地反映非细胞治疗业务情况,随着集团非细胞业务收入增速复苏,扭亏为盈路径将进一步清晰。
在净利润层面,2024 年起金斯瑞进入盈利区间。随着每股收益(EPS)由负转正,公司释放出盈利能力修复的明确信号,这一转折不仅意味着估值模型的切换,更标志着金斯瑞进入由非细胞治疗业务带来的可持续盈利阶段,同时在业绩会上,公司预期未来两年均能保持盈利状态。
在业绩拐点与估值修复的双重逻辑加持下,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将印证这一转变。随着地缘因素相关短期扰动逐步出清、创新药支付利好政策落地和优秀创新药资产加速出海,有望催化 CXO 板块投资情绪企底回升,伴随业绩兑现,金斯瑞亦有望加速形成估值修复的向上突破动能。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细胞治疗业务脱表之后,公司的研发资源将向三大主业高度集中,年内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布局和投入均有所提速,研发开支达到5380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超过9%,远高于国内CXO企业3-7%研发开支占比的平均范围,而战略聚焦与全球化布局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放大金斯瑞的竞争优势,为其释放出巨大潜力。
押注未来增长:三大支柱业务牢筑护城河
作为一家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金斯瑞在具备战略眼光和长远布局的同时,更难能可贵是一直拥有稳健的基本面情况。从业务布局来看,公司非细胞治疗板块中的三大核心业务在2024年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动能,这也成为金斯瑞未来实现中长期优质高效发展的底气所在。
其中,生命科学板块作为抗周期的“现金牛”,是金斯瑞最悠久的一块业务。在过去的20多年公司历史中,金斯瑞专注在生物CRO的基因合成业务,2005年就占到了全球基因合成服务市场的第一名,2018年开始占据全球30% DNA合成分额,亦是全球领跑。
一直以来,生命科学业务的稳健成长为金斯瑞的发展持续贡献可观的收入及利润。2024年,金斯瑞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的收益约为4.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经调整经营利润约为9040万美元,较上期的约7830万美元增加15.5%。资本寒冬下,这在国内一众当期营收利润双降的CXO企业中,是非常亮眼的成绩。
金斯瑞经过20多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耕,为其在基因和细胞治疗,生物药CDMO以及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金斯瑞的生命科学业务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基因编辑,蛋白生产、抗体开发及多肽合成业务逐渐构成公司新一轮的增长曲线,与其他业务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受平台协同效应所驱动,其下半年业务收入增长加速,尤其在AI相关应用及抗体药研究需求强劲,公司的蛋白业务增长势头强劲,期内收入增长十分迅速。
不难看出,这种同时具备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的全流程服务为金斯瑞构建了坚实的护城河,吸引全球高附值客户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地缘政治波动对行业的影响,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对于未来,金斯瑞还强调了生命科学业务在产能上的积极扩充,其位于新泽西、新加坡、南京的产能扩张进行中,公司致力于大规模提供高质量、本地优化的解决方案。鉴于生物医药产业复杂而特殊,整体的规划、改善和产能提升需要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完善、对标准化操作的多年积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深入研究,这也从侧面验证了金斯瑞在技术创新之外的软实力。
在生物药CDMO方面,金斯瑞子公司蓬勃生物打造了一站式生物药研发生产平台,主要致力于为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药物、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等提供从靶点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端到端CDMO服务。
据了解,蓬勃生物在生物药CDMO方面拥有多项创新关键技术提高了靶点研发效率、成药性和安全性,极具核心竞争力,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生物药CDMO领域第一梯队企业,并逐渐向全球扩张。2024年,蓬勃生物在抗体蛋白药领域新获28个CDMO项目,其中50%来自中国以外地区,帮助客户获得12个IND批准,累计支持47个IND批件。
值得关注的是,于2024年内,蓬勃生物再由合作模式创新迎来新一轮“蝶变”:默沙东宣布与礼新医药正式签署了一项规模高达33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后者的创新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权、生产权及商业化许可。此次合作中,蓬勃生物凭借此前与礼新达成的关键技术授权,亦享有一部分收益:在新药研究申请(IND)获批至许可产品一期临床试验完成的阶段内,对于此期间发生的任何再许可活动,蓬勃生物有权获取40%的预付款及25%的其他里程碑款项;以及还将从礼新所获得的特许使用费(即收入分成)中分得25%的比例。
由本次交易的背景来看,默沙东研发的PD-1抑制剂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凭借其广谱性和卓越的安全性,自2014年获批以来便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确立了核心地位,共获批用于40多种适应症,引领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加速转型。目前该药是全球销量最高的药物,预期到 2028 年其关键专利到期前,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 310 亿美元以上。
因此,默沙东积极寻找能够填补Keytruda在专利到期后所带来收入缺口的新产品,在众多潜在的下一代 PD-1 免疫疗法中,PD-1/VEGF 双特异性抗体被认为最具前景。通过阻断 VEGF 信号通路来抑制局部肿瘤血管生成,该疗法可能会增强局部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增强 PD-1 抑制抗体的抗肿瘤效应,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意味着,蓬勃此次与礼新医药的合作不仅是单一服务合同的升级,更是向联合开发伙伴转型。这种模式下,公司不仅能获得CDMO的短期收益,还能分享药物后续收入分成,这样所形成“短期现金流+长期管线价值”的双重收益结构,令蓬勃生物后续可通过灵活的合作模式,为业绩成长增添重要发展引擎。
与此同时,工业合成产品分部百斯杰成为了本次年报中另一亮点。在被诺维信和杜邦所垄断的酶制剂市场,百斯杰凭借合成生物学技术异军突起。2024年,该分部营收达537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经调整毛利约为2260万美元,较上期的约1660万美元增加36.1%。经调整毛利率由上期的38.5%增加至42.1%。
受益于政策对合成生物学的大力扶持,百斯杰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市场,并逐步向高端领域渗透,形成差异化竞争路径。截至目前,百斯杰关键大客户贡献稳步提升且采购量增加,专利储备位列中国区酶制剂市场第一梯队水平,未来有望凭借自主酶制剂技术打破了寡头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垄断,挑战传统巨头的地位,更将在动物饲料、食品工业、日化等领域开辟了新增长极。
综合来看,三大板块业务开展齐头并进,共同为金斯瑞构筑了最为核心的竞争壁垒。依托长期积累的集研产销及内部孵化于一体的竞争优势,公司正不断扩大生物创新版图,通过持续的业务成长和创新研发,巩固公司体系化竞争优势,铸就公司快速增长的飞轮。
不曾止步于研发创新,在运营层面,金斯瑞于年内持续进行多项重大战略投资,包括收购美国质粒和病毒载体业务,消除客户对供应链风险和数据储存、保护问题的忧虑。其在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地打造的全球协同模式,成功构建了风险对冲机制,有效平衡地缘政治波动带来的潜在影响。这种全球化布局也强化了供应链韧性,为技术交流与市场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站在当下时点,极具代表性的金斯瑞转盈,绝非故事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在行业集体“挤泡沫”的背景下,其通过聚焦主业、强化技术壁垒、深化全球化布局,展现出稀缺的确定性。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金斯瑞的未来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盈利修复,更在于其作为“平台型公司”的长期潜能——从基因合成到酶制剂,从CXO服务到创新药生态,每一块“拼图”都指向一个更庞大的生物科技版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