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年时间,昔日的“连锁火锅第一股” 呷哺呷哺已从26.9港元的历史高位步入“仙股”行列。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呷哺呷哺股价自2014年上市以来反复上行,于2021年2月创下26.9港元的历史高位水平。随后公司股价掉头向下,虽然2022年有所回升,但2023年及2024年均持续下跌,其中2024年公司股价更是一度跌至0.68港元的历史新低水平。2025年以来公司公司股价持续于1港元附近的地位徘徊,已坐实“仙股”之名。
雪上加霜的是,近日公司再发盈警,公司2024年度的亏损情况较2023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股价业绩接连受挫,呷哺呷哺将何去何从?
市场消费疲软,呷哺呷哺亏损持续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呷哺呷哺于2014 年成功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被业内称为"连锁餐饮第一股"。公司在创立之初就以集团化管理模式经营,其中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为公司营收主贡献点。截至 2024 年 6月30日,集团于全球运营1072间餐厅。
自上市以来,呷哺呷哺的业绩一直颇为亮眼,2014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从22.02亿元增长至47.34亿元(人民币,下同),复合年增长率达到约21%,净利润更是从1.41亿元增至4.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约35%。
但好景不长,自2019年开始,呷哺呷哺净利润便开始出现负增长,2021年公司更是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亏损2.93亿元、3.53亿元及1.9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8.4亿元。
据公司最新盈警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将出现下滑,亏损也将进一步扩大。公司预期2024年度收入为48亿元,较上年度减少约20%,而上年度净亏损为1.9亿元,预期年度净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3.9亿元至4.1亿元,为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
对此呷哺呷哺表示,公司亏损扩大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在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消费疲软等的背景下,公司下属品牌营收同比下降,其中中高端品牌凑凑尚处亏损。二是公司因闭店及减值损失约2.6亿元。
高端品牌“凑凑”遇冷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呷哺呷哺为了探索新的业务增量于2016年推出高端品牌“凑凑”, 首创火锅+茶饮新模式,与呷哺呷哺形成差异互补,据了解凑凑的人均消费价格是呷哺呷哺2倍。彼时较高的客单价非但没有阻碍凑凑的扩张,反而带动其实现了理想的翻台率,使其成为了呷哺呷哺的营收主力,为呷哺呷哺之后的高端化计划铺路。
而近年来,凑凑的翻台率、同店销售增长率持续遇“冷”。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凑凑的翻台率分别为2.9、2.5、2.5、1.9、2.0,不及同业3以上的翻台率,而在同店销售方面,凑凑已是连续4年负增长,2020年至2023年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9.5%、-0.9%、-22%、-9.7%。
有分析指出凑凑持续低迷的翻台率或与其居高不下的客单价有关。2022年,餐饮逐步复苏,凑凑翻台率跌破2,客单价达到近几年峰值150.9元。2023年,凑凑翻台率回升至2.0,客单价降至142.3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公司推出“趁烧”品牌,通过进军烧肉——这一餐饮赛道相对蓝海的领域,试图为公司打造继呷哺呷哺、凑凑品牌之后公司盈利的第三引擎。公司把“趁烧”的客单价定在了250元这条线上,远高于人均60元的呷哺呷哺和150元的凑凑。可惜,在消费疲软的当下,曾经大举扩张的“趁烧”已从公司的财报中消失,成为了“查无此人”但存在。
为了留住客户,呷哺呷哺还宣布推行付费会员制。2023年5月,公司正式上线208元超级会员畅吃卡,这意味着将实现“正常经营+付费会员”的双重营收模式。公司曾预测,付费会员有望给公司带来至少6亿元的会费收入,这部分的收入将成为公司的新业绩增长点。
但从实际表现来看,会员制度的表现非但不如预期般的理想,更是深陷舆论困境。据相关报道指出,有消费者投诉称,办理“畅吃卡”时承诺的优惠活动,如“每周二五折”“周三会员日半价”等,在未经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被单方面取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部分消费者在要求退卡时遭遇阻碍,退款金额被强制扣除已使用的优惠券或赠品原价,呷哺呷哺被指存在“霸王条款”。
政策“强心针”持续
多重风险下,呷哺呷哺如何破局重生备受瞩目。对此,呷哺呷哺表示,面对市场变化,公司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包括优化供应链,降低平均采购单价;启用新型物流中心以降低配送成本;开拓外卖业务;关闭低效餐厅等一系列措施。
与此同时,市场政策也在积极为餐饮行业持续注入“强心针”。
此前,上海、成都等地也积极发放餐饮消费券以激活餐饮市场活力。而在3月13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2025年“中华美食荟”活动,以“乐享中华美食,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推出120余项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指导各地结合传统节日、消费旺季、电影黄金档、大型赛事和文体活动等,打造餐饮消费活动矩阵,培育餐饮消费新热点。
中信证券研报称,中央重视内需态度明确,餐饮作为顺周期代表直接受益,修复弹性较大。终端餐饮细分赛道龙头率先上调价格反映竞争总体走向平稳,价格战加剧可能性较低。东兴证券则表示,餐饮消费有望提振。看好未来政策在消费环境、交易环境、政策环境方面的改革推动,看好食品饮料行业业绩的整体提升。特别是餐饮消费,随着方案落实,旅游、商圈购物、线下体验等消费得到提振,对餐饮消费将会有明显的拉动。同时预期各地方的消费补贴也会加大餐饮的补贴力度,对餐饮行业将有积极的帮助。
综合看来,呷哺呷哺业绩承压,昔日的主力品牌“凑凑”已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存在。随着政策推动行业向好发展,呷哺呷哺外界成长环境向好。但公司能否把握机遇,成功翻身?这还需要投资者们的进一步关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