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金蝶财报:“AI+管理”,千亿市值的想象力

蓝鲸财经
20 Mar

文丨市值观察 黄药师

当潮水褪去,才能见证那些凭借实力与韧性成功上岸的选手。

3月17日,金蝶国际(0268.HK)发布2024年年报:经营性现金流9.34亿元,同比增长42.9%;营收62.56亿元,同比增长10.2%;亏损大幅收窄32.2%至1.42亿元。

从整体业绩深入到细节末梢,进而洞察企业多个维度的细微变化,《市值观察》认为:金蝶正站在新旧动能转化,向上拐点进一步验证的新周期。

【“漫步”云端11年,金蝶如期“破茧”】

云转型的第11个年头,金蝶如期“破茧”。

财报显示,2024年,金蝶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1.07亿元,同比增长13.4%,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1.6%,较上年扩大2.3个百分点,成为公司的绝对支柱业务。

其中,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ARR)34.3亿元,同比上升20%。拉长时间轴,从2020年到2024年,金蝶的云订阅ARR从10亿元壮大到3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CAGR)率高达36%,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强劲生命力。

对比之下,2024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13.7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0.0%,增速较2023年回落3.4个百分点。

ARR代表着来自客户订阅的连绵不绝的“活水”,具有强复购、可衡量、高确定等特点,是企业未来收入扩张的底座,也是评估SaaS企业财务健康状况和真实市场价值的关键指标。

34.3亿元的云订阅ARR,相当于金蝶只要保持稳定的续费率,即便不再新签客户,也能“躺吃”三年。

而就外界最为关心的金蝶公司何时迈过盈亏平衡线问题,金蝶透露,2024年下半年云服务业务的经营利润率转正为6%。

这意味着,相较同业,金蝶将率先结束“烧钱”的阵痛期,提早跨入“赚钱”的腾飞期。

云订阅ARR勃勃生机的背后,是金蝶合同负债“蓄水池”的先行充盈。

2024年,金蝶云订阅服务合同负债高达31.2亿元,同比增长28.5%,基本是行业规模最大,与2019年底相比,提升了5.4倍。

关于合同负债,通俗解释就是当期已经收款,但还未履约服务的金额。金蝶国际通过合同负债的形式,把“粮食”稳稳地放在仓库里,随着履约服务的推进,一点一点地转化为实际收入。

中长线视角,好比在其身后,常备了一口能获得客户持续性充值的“蓄水池”,为行稳致远供给养分。

体现在报表中,2024年,金蝶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9.34亿元,创出自2020年以来历史最高。

拓客方面,针对大型、中型和小微三个细分板块,金蝶“三箭齐发”,交出了一份齐头并进的高分“答卷”,而非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来瓢”。

特别要提及的是,在过往相对弱势的大型企服市场,金蝶云·苍穹和金蝶云·星瀚依托创新的AI应用和场景落地,撬动大单时愈发游刃有余。

报告期内,金蝶签约了中国石油集团、中国航空、中国电子、中国人寿等一批500强巨头,共录得云服务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32.9%,云订阅ARR同比增长30.0%;合同金额21亿元,同比猛增51.9%;净金额续费率从半年报时的97%拔高到108%。

在《市值观察》看来,对大型企服市场的突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金额大,服务生命周期长,还关系到与它相连的整个生态体系和产业链上下游,即金蝶锁单一家商业巨擘,大概率能拓展出更多合作机会。

接着把视线拉回到中型市场和小微市场。2024年,前者云服务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0.3%,净金额续费率95%,客户数达4.4万家;后者云服务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3.8%,净金额续费率93%。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到2027年,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这从侧面印证,大量“毛细血管”的数字化渗透率过低,尚存在很高的成长“天花板”。

而该阵地一向是金蝶的“大本营”,坐拥较强的话语权和扎实的基本功,叠加宏观政策推动,有望为其带来新增量。

目前,金蝶位列SaaS云服务中国市场第一,在企业SaaS ERM(资源管理云)、财务云等领域的市占率很高。

综合上述信息,不难洞悉,经过过去一年的磨砺,金蝶国际的中枢力量又得到新一轮的强化,并彻底转型为一家以云订阅模式为主、以产品导向为根本的云服务厂商。

【AI+管理,金蝶迎来DeepSeek时刻】

伟大的企业,总是一边低头赶路,一边抬头追光。

透过金蝶的这份“成绩单”,我们看到的也不只是其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有对当下和未来趋势(AI)的前瞻、把握。

在本期财报会议上,金蝶首发提出,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AI公司。

据Omdia最新报告,受益于AI技术的成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等因素,2024年全球AI+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970亿美元,同比2023年激增32%,并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以18%的复合年增长率,至2029年时将突破2180亿美元的大关。

金蝶对AI的洞察更加先知先行,亦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订阅优先,AI优先”的核心战略。

早在2017年,公司便开始探索AI技术,之后从2018年金蝶云・苍穹平台出世,到2023年发布金蝶云・苍穹GPT大模型平台及中国首个财务管理大模型,再到2024年亮相的AI管理助手及苍穹APP,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所谓AI优先,也不限于产品层面,而是金蝶要All in AI,能用AI解决的事情全部用AI来做,同时,秉持“予力企业 成就不凡”的全新使命,助力客户将贝塔的势能转化为经营的动能。

在金蝶看来,随着DeepSeek的引爆,我们将进入AI普惠时代,并重塑企业管理。

具体而言,金蝶将以“AI+管理”的新范式,涵盖运营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层面,革新过往“基于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传统商业模式”、“经验决策”的“老黄历”,取而代之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AI原生商业模式”、“智能决策”的新质生产力,正如下图所示。

据《市值观察》了解,迄今,金蝶围绕“AI+管理”的企业级AI应用,提供了“1+1+N”的智能化能力,即1个苍穹APP、1个Agent平台和N个智能体,以及提供100+个AI应用场景,涵盖财务、HR、供应链制造和应用开发领域,助力企业业务能力重塑。

在应用层面,已在光伏、先进制造业、机器人、生命科学等众多高精尖赛道落地,签约海信集团、温氏集团、智洋创新、湖北中烟等20家客户;金蝶云·星瀚上线超过20个AI应用,签约近20家大型企业。其中物产中大借助智能数据洞察,推动财务管理流程提效;通威上线HR AI助手,实现智能询问、无感提单、一键导航;中船九江依托智能合同管理,提升了合同管理及审核效率,降低合同风险。

海信集团与金蝶联手开发的智能活水平台、智能任职资格评定、智能干部考察等应用,涉及近20个子业务场景,放大内生能量,使其内部招聘比例提升了120%,干部考察过程效率提升了70%。

可见,金蝶对企业的赋能,或者说增值,绝非流于表面的言语承诺,而是可量化、可分辨的实际成果。

在最近Gartner公布的首份《中国AI代码助手市场指南》中,金蝶凭借其苍穹AI编程助手的表现,成功入选,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管理软件企业,充分彰显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深厚实力。

正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金蝶基于客户价值的考量和笃行,最终也将反哺自己,融入自身基因成为驱驰业绩日新月异的飞轮。

而在AI革新一切的背景下,《市值观察》认为,金蝶的先发举动,大概率还会喝到时代红利的“头啖汤”。

参考既往经验,在PC时代,IBM虽然发明了个人电脑,但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却是凭借杀手级应用(如Windows和Office)崛起的微软;移动互联网时代,谷歌虽然对安卓系统进行了深度优化,但最大的赢家却是Facebook、Tik-Tok、X等依托平台生态迅速壮大的应用巨头。

站位该角度,加持AI后的金蝶也有望迎接自己的“DeepSeeks时刻”,不单单是迅猛进阶的产品力,还有乘数效应下大幅延展的创收创利半径和加速放大的竞争壁垒优势。

【结语】

从传统ERP厂商转身为云服务厂商;AI+管理,捅开成长“天花板”。很显然,一个更好的金蝶正在路上。

并且在本次财报会议上,金蝶又一次领行业之先,给出2025年盈利的业绩指引。

遵循既定的经济规律,当双向奔赴的事实和拉满的预期,反馈至资本市场,那个曾经触碰过千亿市值的金蝶,如今更有想象力,或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

对投资者来说,是时候重新审视金蝶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