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本周二的GTC大会上发表了一场长达两个小时、未使用讲稿的主题演讲,演讲结束时,他向所有客户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购买英伟达所提供的最快芯片。
黄仁勋指出,客户对图形处理器(GPU)的成本及投资回报率存在疑虑,而解决这些疑虑的最佳方式就是采用更快速、更先进的芯片。这些芯片可以通过数字化分割,使单个芯片同时为数百万人提供人工智能(AI)服务。
黄仁勋在主题演讲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十年,由于性能的显著提升,速度将成为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
在大会的演讲中,英伟达专门用了约10分钟时间,详细解释了更快速芯片对于云服务提供商的经济效益,并由黄仁勋现场进行简单计算,分析了每个芯片的“每个Token成本”(cost-per-token,即创造AI输出单位的成本)。他坦言,这正是大型云服务商和AI公司的关注重点。
英伟达透露,今年即将推出的Blackwell Ultra系统,由于速度优势突出,在数据中心的AI服务方面,创收能力可能高出前一代Hopper系统多达50倍。
投资者一直担忧,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和甲骨文在内的四大云服务巨头可能会减少对昂贵AI芯片的资本支出。尽管英伟达并未公开其AI芯片的售价,分析师估计,每片Blackwell芯片的售价可能高达4万美元。
根据英伟达周二公布的数据,四大云服务提供商已经订购了360万颗Blackwell GPU(按照英伟达新的计算标准,每颗Blackwell算作2颗GPU)。相比之下,上一代的Hopper GPU销量为130万颗。
此外,英伟达还决定提前公布2027年和2028年的芯片路线图,分别是Rubin Next和Feynman AI芯片。黄仁勋解释,这是由于云服务客户正在规划高投入的数据中心建设,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英伟达未来的发展蓝图。
“我们现在清楚地知道,未来几年内,将有数千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黄仁勋强调,“预算已获批,能源供应也已落实,土地资源也到位了。”
至于一些云服务提供商自研定制芯片是否会对英伟达的GPU构成威胁,黄仁勋则明确表示并不担忧。他认为,这些定制芯片(业内称为ASIC)通常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AI算法需求。他还表示,很多新发布的ASIC芯片最终未必能真正进入市场。
“许多ASIC项目最终都会被取消,因为它们必须做到比现有最好的产品更出色。”黄仁勋补充道。他强调,自己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些数千亿美元级别的大项目,都使用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系统。“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几千亿美元的投资,你想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