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在3月17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720万部(同比下降14%),其中中国品牌手机出货量为2280万部(同比下降13%),外国品牌手机出货量为440万部。高盛表示,1月外国品牌手机出货量(该行将其视为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销量的代表指标)同比下降21%,尽管相较于2024年12月1%的同比增幅有所放缓,但仍优于2024年9月至11月期间的同比降幅(分别为40%、44%、47%)。高盛补充称,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数据可能受到了库存积累的推动,因为自2025年1月20日起,中国正式实施国家智能手机消费补贴政策。
高盛表示,从环比来看,2025年1月外国品牌手机出货量增长了17%,但低于过去三年同期(2022-2024年)的平均环比增幅(51%)。而从市场份额来看,2025年1月,外国品牌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16%,较2024年12月的11%有所提高(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但与2024年1月的17%相比略有下降,且相较于历史水平,16%的市场份额仍远低于2023年1月的48%和2022年1月的22%。
从外国品牌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数据可以推断出,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而中国市场对苹果而言十分重要。除了在中国市场增长乏力之外,对苹果股票高估值的担忧以及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拖累苹果股价在今年以来已跌近15%,该股股价在上周一度跌至去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高盛仍维持对苹果的“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294美元。这一目标价较苹果3月18日收盘价212.69美元有约38%的上涨空间。
高盛指出,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设计类别定义和创新产品(如iMac、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数字隐私保护、提供优质服务和体验。这些竞争力为其无与伦比的品牌实力做出了贡献。苹果的品牌忠诚度带来了不断增长的用户基础,通过减少用户流失、降低新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用户获取成本,为苹果提供了可见的收入增长。
高盛认为,市场对苹果产品收入增长放缓的担忧掩盖了苹果生态系统的强大实力以及相关收入的持续性和可见性。苹果的活跃设备基数不断扩大、服务业务的长期增长趋势和创新产品带来的增量需求应该足以抵消产品收入的周期性逆风(比如iPhone需求受换机周期拉长影响,以及PC/平板市场需求减弱)。
高盛认为,苹果当前估值相较于历史水平仍具吸引力(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科技同行)。未来五年,苹果的服务业务将成为主要的毛利润增长引擎,这应该标志着其服务业务投资叙事的拐点,并支撑苹果的高估值水平。苹果活跃设备基数的持续性、以及通过附加更多服务和产品带来的收入增长可见性,是支撑该公司经常性收入或苹果即服务机会的因素。
不过,高盛也指出了苹果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逆风、产品耐用性提高、产品创新乏力等导致的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需求减弱;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监管风险;资本配置执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