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时尚零售商Forever 21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法庭文件显示,该公司估计负债为10亿至100亿美元;估计资产为1亿至5亿美元。
事实上,这已是该品牌时隔6年再次申请破产保护。
巅峰时在全球拥有800多家门店
如今再“破产”
公开资料显示,Forever 21由韩裔美籍人士张东文夫妇在1984年创立,凭借以较快的上新速度和平易近人的价位,一经进入美国市场便开始快速扩张。不同于ZARA、H&M等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 偏甜美路线,颜色亮丽,设计相对前卫,富有年轻人朝气,更适合20多岁的女孩子。
据了解,该品牌巅峰时在全球近50个国家拥有8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可达41亿美元。
但在2019年时,Forever 21就曾申请破产保护,以重组其业务。2020年2月,Forever 21迎来重新出发的机会——以8100万美元的低价被西蒙房地产集团、布鲁克菲尔德房地产公司,以及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组成的财团收购。
然而,Forever 21的重生之路再次被截断。
2025年2月,有消息传出,Forever 21的运营商CatalystBrands正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为应对危机,CatalystBrands计划关闭至少200家店铺,并积极寻找买家收购剩余门店。若未能成功找到合适买家,预计约350间店铺将面临清盘。
消息称,Forever 21因经营不善陷入财务危机,正在制定潜在的破产计划,最快可能于3月启动关店程序。
时隔一个月,Forever 21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据媒体报道称,此次破产申请仅针对美国运营公司,知识产权不受影响,也不会波及国际授权门店。
“三进”中国市场
曾在北京、上海等多地开设门店
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Forever 21就曾进驻中国市场,当时它在江苏常熟开了中国区的第一家店,但很快验证了品牌脱离一线市场的差异化战略并不适合中国,之后的Forever 21 又关闭了这间门店,匆匆退出了中国市场。
2011年,Forever 21又开始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在北京王府井开设线下首店,占地近2500平方米,一度成为打卡胜地。随后,又在上海、杭州(靠近西湖)、重庆等地开设门店。
杭州湖滨步行街曾有一家Forever 21大型门店,拥有整整三层。不少杭州人都去逛过,是部分网友的“青春回忆”。不过该店已于2017年关门。
Forever 21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其在2019年4月宣布中国官网和天猫旗舰店暂停运营前,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只剩下11家。
2021年8月,Forever21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双渠道正式官宣回归中国市场,消息发布次日,声明就被匆匆删除。随后品牌方面回应媒体称,Forever21回归中国的事情属实,但因公告内容需要进一步审批,故暂时删除。
根据媒体报道,业内人士称,Forever21的回归是把品牌授权给中国的代理公司做线上,“不是以前的规模了”。
根据媒体报道,Forever21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是部分衣服风格不被接受,而且质量和性价比也不高,并未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
快时尚的衰落?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的日子愈发不好过。
2021年年初,ZARA母公司Inditex宣布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个快时尚品牌所有实体门店;2023年4月,MANGO关闭在北京的线下门店;2024年4月,ZARA关店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随着本土品牌和小众设计师品牌崛起,快时尚品牌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被挤压。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认为,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消费者更趋于理性购物,快时尚品牌的短板就凸显出来。未来,快时尚品牌更需加强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的细分市场产品线和款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时尚的需求。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