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验丰富的新任CEO陈立武的上任,英特尔正处于执行一项聚焦转型战略的有利位置。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还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新领导层的上任加上政府的强力支持,使英特尔具备了实现转型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英特尔因一系列失误和本可避免的错误,被许多投资者视为“弃子”。然而,这种悲观情绪反而可能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不对称的投资机会。
随着经验丰富的新任CEO陈立武的上任,英特尔正处于执行一项聚焦转型战略的有利位置。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还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新领导层的上任加上政府的强力支持,使英特尔具备了实现转型的坚实基础。
新领导层推动执行力与战略聚焦
陈立武出任CEO可能成为英特尔的转折点。陈立武是EDA三巨头之一的铿腾电子(CDNS.US)的前首席执行官,在半导体领域拥有20多年的经验,他的加入为英特尔带来了亟需的执行力和行业信誉。陈立武在芯片行业拥有深厚的人脉,甚至能够吸引急需的代工客户转向英特尔。值得注意的是,陈立武曾在2024年因对英特尔执行缓慢和官僚作风的不满而辞去董事会职务,如今被任命为CEO,这充分表明英特尔自身对变革的强烈意愿。
陈立武此前在铿腾电子任职期间,带领公司实现了十年的强劲增长,以精准和高效的执行力闻名。如前所述,他甚至与英特尔管理层就变革速度过慢与管理层发生冲突。陈立武致力于在英特尔内部建立一种责任文化,并秉持“保持谦逊、努力工作、取悦我们的客户”的座右铭。他的务实作风与著名半导体分析师Dylan Patel所批评的英特尔“文化腐朽”以及过度重视MBA而非工程师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简而言之,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繁荣时期,英特尔终于迎来了一位能够在关键时刻引领转型的领导者。
激进战略重夺技术领导地位
在陈立武的领导下,英特尔的战略聚焦于一个明确的目标:重夺技术领导地位。在落后于台积电(TSM.US)等竞争对手后,英特尔正加倍努力推进其雄心勃勃的技术路线图,并以更加无情的专注力加速执行。该公司计划在四年内交付5纳米节点,甚至计划在2025年率先推出18A工艺。尽管在台积电的阴影下重夺领导地位极为困难,但最近的进展已显示出多个里程碑的实现。例如,英特尔的首个埃米级工艺,采用突破性的RibbonFET晶体管和PowerVia电源传输技术,已在开发中,并且其18A也已经提前进入测试芯片流程。
同样重要的是,英特尔正在聚焦核心产品和关键市场,同时剥离分散注意力的业务。该公司已精简产品组合,专注于PC和数据中心CPU等优势领域。这一重新聚焦的策略已初见成效。例如,公司已在其新的Intel 4节点上推出了第14代Meteor Lake PC芯片。此外,公司正在准备基于Intel 20A/18A的Arrow Lake和Lunar Lake芯片。这将使英特尔在2025年前重新夺回客户端CPU的性能领导地位。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的Granite Rapids服务器CPU也在加速推进。
财务实力与政府支持
尽管英特尔在重夺技术领导地位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其与行业领先竞争对手的差距仍然巨大,仅靠自身努力显然不够。幸运的是,英特尔拥有强大的财务实力来支持其转型,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得到了全球最强大且最具动力的政府之一的支持。美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将竭尽全力帮助英特尔在全球舞台上重新具备竞争力。
与许多试图东山再起却资金耗尽的公司不同,英特尔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定。2024年,公司通过运营产生了83亿美元的现金流,年末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超过280亿美元。英特尔还采取了痛苦的成本削减措施,以便能够继续在研发和晶圆厂扩建上积极投资。这些成本削减措施取得了成功,2024年第四季度的运营费用同比下降了约9%。
然而,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府甚至合作伙伴的支持,以帮助抵消其巨额资本支出。美国通过《芯片法案》向英特尔提供了高达78.6亿美元的直接资金,用于在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和新墨西哥州建设新晶圆厂。甚至德国的欧洲公司也同意为英特尔计划在马格德堡建设的晶圆厂提供约110亿美元的补贴。这些补贴大大降低了英特尔代工扩张的风险,这对于英特尔在全球舞台上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英特尔还与布鲁克菲尔德(BAM.US)达成了创新的共同投资协议,例如在亚利桑那州投资300亿美元的晶圆厂合作项目。
英特尔在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每年能够投入约2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这是其他半导体公司无法比拟的巨大竞争优势。简而言之,英特尔拥有资源和外部支持,能够实现转型,并在未来多年内与台积电等巨头竞争。
代工业务:英特尔最具潜力的增长引擎
英特尔计划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合同芯片制造商,这一目标经常被市场忽视。然而,这一机会代表了市场尚未充分认识的增长潜力。英特尔首次通过代工部门——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向外部客户开放其先进晶圆厂。这一战略直接瞄准了全球对多样化且地理安全的芯片制造日益增长的需求。英特尔作为一家位于美国和欧洲的代工厂,提供尖端工艺技术和先进封装,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包括英伟达(NVDA.US)在内的许多公司,已经对其过度依赖台积电等亚洲公司感到担忧。而英特尔作为芯片制造的第二来源极具吸引力,这也是亚马逊(AMZN.US)等公司已与英特尔达成协议生产定制芯片的原因。英特尔最近还赢得了美国国防部30亿美元的合同,为其制造安全芯片,这进一步验证了其代工模式的可行性。
然而,英特尔仍需证明其能够达到可接受的质量和可靠性标准。此外,鉴于英特尔自身也设计芯片,许多芯片设计公司对使用英特尔作为代工厂仍持谨慎态度。不过,陈立武领导力有助于缓解这一挑战,他被视为一个更“中立”的人物,能够说服同行相信英特尔会公平对待客户的知识产权。他在半导体行业的关系也为英特尔打开了前任管理层无法触及的大门。
巨大风险依然存在
如果只是说半导体行业竞争激烈,这其实是一种保守的说法。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半导体行业或许是有史以来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繁荣进一步放大了这一行业的激烈竞争,各公司投入更多资金以突破现代技术的极限,设计出更复杂的芯片并推进更小的节点工艺。鉴于英特尔已经落后于台积电和AMD(AMD.US)等竞争对手,其重夺昔日主导地位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英特尔的转型战略依赖于其雄心勃勃的技术路线图能否按时交付。如果过去十年的失误和延迟记录有任何预示,公司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结论
英特尔近期的业绩和行动表明,公司终于走上了真正的转型之路。诚然,挑战依然存在,执行风险仍然很高。在当前1040亿美元的估值下,英特尔的风险回报比倾向于上行,其市值仅为台积电的十分之一左右。鉴于美国政府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的支持,以及公司自身对技术和文化的重新聚焦,英特尔拥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