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年报”。3月18日,小米CEO雷军在微博这样概括小米集团(01810.HK,下称“小米”)2024年的成绩。
小米2024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
从单季度看,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破千亿,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3亿元,同比增长69.4%。
2024年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全面落地之年。小米在财报中提到,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的交付量增加、智能手机和IoT产品的销售增长。
从业务板块来看,手机×AIoT部分收入3332亿元,同比增长22.9%;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板块收入为人民币328亿元。
手机是小米的基本盘,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21.8%。财报提到,高端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表现突出。具体看,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23.3%,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汽车业务虽然还未盈利,但过去一年为小米带来了远超此前的关注度。
小米提到,公司的汽车业务大跨步前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321亿元,去年小米 SU7系列全年交付量达136854辆,智能电动汽车的平均单价为每辆234479元。
而在财报发布的3月18日,雷军发微博透露,第20万辆小米汽车正式交付。
在今年2月亮相的SU7 Ultra也在频频超出预期进度。
开售三天,SU7Ultra标准版大定即突破19000台,锁单突破10000台。3月18日,雷军在其个人微博称,小米SU7 Ultra提前完成全年1万台销量目标。
雷军曾在去年12月31日的围炉跨年直播活动中透露,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是30万辆。3月18日,他将2025全年交付目标加码至35万台。
汽车的销售网络也在全面铺开,据小米透露,截至去年12月31日,小米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58个城市开设了200家汽车销售门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智能电动汽车分部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62亿元,如果按全年交付136854辆来计算,则每辆大概亏4.53万元。
对于汽车的盈利预期,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电话会坦言,小米汽车还在大投入期,核心技术研发、车型开发、工厂投入和智驾投入等都比较大,所以对盈利时间暂时还没有要求。“当然,我们未来会努力整体改善盈利情况。”
另外,包含了家电、可穿戴设备和平板等产品的小米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与生活消费品板块也备受关注。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能大家电、平板、可穿戴产品以及若干生活消费品收入增加的共同推动下,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从801亿元攀升至1041亿元,增长30%。
作为“人车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收入同比增加56.4%。小米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空调、冰箱及洗衣机出货量增加。
具体看,空调产品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对于家电来说,2024年的国补影响不小。小米提到,在四季度,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加105.1%。
“去年家电领域普遍受到国补拉动,但国补之外,小米的成长高于大盘。”卢伟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开年,小米就推出米家中央空调Pro。“预售速度或者说销量,已经达到了预期的5到6倍。”卢伟冰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
对于小米在大家电市场,尤其是空调市场的未来,卢伟冰颇有信心。“我们传统空调技术的‘课’基本补齐,智能技术上遥遥领先。”他提到,使用空调的用户,有超过70%使用了智能化联网功能。他表示,小米的空调业务今年计划排到全国市场第三,2030年左右成为市场数一数二的品牌。
“无论是B端还是C端,小米都有快速突破的能力。”卢伟冰认为, 小米有信心通过进入前装市场一定程度上改变B端市场不透明的现状。
另外,卢伟冰表示,AI对于小米“人车家”战略的持续推进非常重要。“在今年整体约300亿元的研发费用中,用于AI的部分占到了约四分之一。”他表示。
但在他看来,技术上来看,当前离真正的AIOS最起码还有两三年时间。对于未来,小米自信能凭借数据、用户和产品构建AI时代的优势。卢伟冰提出,“长期来看,AI、OS和芯片三项被列为小米核心技术。”
在“人车家”布局逐步推进落实的2024年,小米的股价也一路看涨。
截至3月18日收盘,小米的股价已经来到了57.65港元/股,对比2023年财报发布当天(2024年3月19日)的小米股价(开盘开14.92港元/股)翻了快4倍。
3月18日晚电话会议后,在美股普遍走低的情况下,小米ADR保持上涨,收盘涨幅达到3.73%。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