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企业精简组织架构、调整团队的动作不断。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金茂获悉,近日,在宣布公司执行董事陶天海接任主席职位之后,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开始调整,从目前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取消目前的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5个区域公司架构,通过对城市公司撤并,调整为14个地区公司。
中国金茂表示,此举是为了提升决策效率,做大做优重点城市。据了解,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金茂一改此前土拓收缩态势,加速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拿地,“补仓”意图明显。
其中,上海、北京是其重仓城市,尤其是上海市场,其从去年年末至今年2月份,已先后拿下5宗地块,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
组织架构三级变两级
中国金茂官网显示,集团地产开发业务共分为5个区域公司,分别为华东区域、华北区域、华南区域、华中区域和西南区域,基于这5大区域公司,布局了56座核心城市。
随着此次区域公司的撤并,总部对区域的管理将更加直接,更为扁平化。
中国金茂表示,此次架构调整总体导向是为了让公司重点城市做大做优,通过强化总部运营管控及管理穿透,提高组织敏捷度,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此外,集团强调组织架构调整及管理提效,会在保持现有队伍规模的前提下进行。
据了解,中国金茂此前实行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模式曾是房地产行业主流的管控架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行业发展初期,房企所拿项目基本是总部在操盘,随着项目逐渐增加,业务会慢慢地向区域下放,出现城市公司、区域公司,这些区域/城市公司的成立初衷也是因为接近一线,能够灵活应对,便于总部实现当地化管理。随着业务逐渐精细化,房企管理层级也逐渐增加,审批流程愈加烦琐。
这些问题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被规模、利润的快速增长所掩盖,而在市场下行阶段,精简架构、优化人员就变得迫在眉睫。
过去几年,已有不少民营房企在层级架构上进行了优化精简。比如龙湖集团在多年前就已实行“总部—城市”的二级管控架构,城市公司拥有较高话语权。
去年3月份,央企中交地产率先对组织架构进行精简。从三级架构变成由集团总部直管城市公司,实行两级管控。同时还将16个城市公司,按项目地理区位采用就近原则重组为9个:北京、武汉、成渝、苏杭、广州、上海、雄安、厦门、长沙。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这样做一方面为了有效避免总部“头重”,失去对市场快速的反应;另一方面,这样使总部可以作为职能部门,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资源整合和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
做大做优重点城市
据了解,在此轮调整前,中国金茂5大区域总分别为:华东区域总关翀、华南区域总李兴、西南区域总刘光华、华中区域总杨冰、华北区域总吴进。而此次区域公司撤并后,各大城市总如何安排,中国金茂尚未明确。
3月11日,中国金茂发布正面盈利预告,预计本年度盈利将达到10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的亏损69亿元,实现了显著的扭亏为盈。
同一日,公司公告称,张增根因达至退休年龄而辞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执行董事陶天海获董事会委任将出任公司主席。
据了解,张增根任职期间主导制定了“深耕聚焦、提质增效”的经营策略。2023年10月,中国金茂曾对组织架构进行过调整,撤销了此前的创新战略部,新成立成本合约部和资产管理部。同时还成立了新华东区域,全面提升中国金茂在华东区域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价已呈现筑底回升态势,市场情绪逐步回暖。中国金茂一改此前土拓收缩态势,加速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拿地,“补仓”意图明显。
其中,上海和北京是其重点布局城市。在上海市场,去年12月土拍收官之战中,中国金茂分别与宝冶、招商组成联合体连夺宝山区杨行、淞南板块三幅地块,共计耗资103.5亿元,获取土地面积超24公顷;今年1月13日,其以20.7亿元再次在宝山拿地;2月20日以89.6亿元获取上海虹口瑞虹新城地块,溢价率38.2%。
在北京市场,今年2月11日,朝阳区三间房组团地块出让,吸引中海、招商以及保利+金茂联合体三家企业报名。竞拍当天后半程主要是中海与保利+金茂的竞争,最终,保利+金茂以87.295亿元竞得,溢价率10.5%,成交楼面价约5.2万元/平方米。此前,其还于去年10月23日,以底价40.13亿元竞得丰台区东铁营地块。
据统计,去年仅11、12月,中国金茂就已拿下12宗地块,拿地金额合计158亿元。
市场机构克而瑞统计显示,今年1—2月,全口径拿地金额超过100亿企业共计8家,除滨江集团外,其余均为央国企。其中,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中海地产5家央企新增土地金额、货值均超过百亿元。
从同比增速来看,上述5家央企拿地金额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中国金茂涨幅最为明显,前2月拿地金额达到188.5亿元,排名第二位。
克而瑞一位研究员指出,在市场“止跌回稳”的过程中,央企投资提前“抢跑”,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块,实际上投资靠前也是央企一贯的投资风格,一季度拿地并能在年内形成可售货值。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