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预算“赤字归来”:生活成本压力下的财政抉择

市场资讯
24 Mar

  汇通财经APP讯——本周,澳大利亚政府将公布年度预算,预计将结束连续两年的财政盈余,重返赤字状态。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总理阿尔巴尼斯为缓解家庭生活成本压力而推出的财政措施,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澳洲经济前景的冲击。

  一、生活成本压力成焦点,财政政策转向扩张

  澳洲财长查默斯在预算案发布前表示,新预算将以“负责任”的方式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重点关注生活成本问题。政府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家庭提供财务支持,以缓解通胀和生活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查默斯强调,这是一份“关注生活成本的预算”,旨在帮助家庭应对物价上涨,同时增强经济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韧性。这一政策转向标志着澳洲财政从紧缩转向扩张,以应对国内外的经济压力。

  二、重返赤字:财政盈余时代的终结

  在连续两年实现财政盈余后,澳洲2024/25财年预计将重返赤字。尽管赤字规模可能低于政府去年12月预测的269亿澳元,但这一转变仍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金融机构对赤字规模的预测略有不同:澳新银行预计赤字为200亿澳元,AMP预计为170亿澳元,而澳洲联邦银行(CBA)预计为225亿澳元。尽管赤字重现,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澳洲的债务与GDP之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为政府提供了更大的财政空间。

  三、经济前景与政治考量交织

  澳洲政府的预算决策不仅基于经济现实,还受到政治考量的影响。总理阿尔巴尼斯希望通过减轻家庭财务负担来提升政府的支持率,为未来的连任铺路。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如贸易紧张局势和能源价格波动)也给澳洲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

  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旨在平衡短期经济支持与长期财政可持续性。然而,如何在刺激经济与控制赤字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澳洲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结语:赤字归来,澳洲财政的“双刃剑”

  澳洲政府的预算案标志着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向,从盈余回归赤字,以应对生活成本压力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这一政策选择既是经济现实的反映,也是政治考量的结果。未来,如何在支持经济与维持财政健康之间取得平衡,将考验澳洲政府的智慧与执行力。

  澳洲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重返赤字来缓解生活成本压力,短期内可能对澳元形成压制。财政扩张政策通常会导致市场对政府债务增加的担忧,从而削弱投资者对澳元的信心。此外,预算案中针对家庭的补贴措施可能刺激国内需求,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这可能会限制澳洲联储降息的空间,但对澳元的直接影响有限。

  北京时间10:54,澳元兑美元现报0.6279/80。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建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