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见新研社
现在还要没有接入DeepSeek的科技大厂吗?
盘点下来,好像还真没有了。
从国外的英伟达、亚马逊、微软等头部大厂,到国内的BAT、华为和字节跳动,DeepSeek出圈后不就,但凡叫得上名的科技大厂都做出了同样的一个决定,伸出双手“拥抱”DeepSeek。
媒体热衷于分析大厂们的决策带来的变量,在其中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这些大厂之前自研的大模型怎么办?
接入DeepSeek的三种姿势
虽然几乎所有的科技大厂都接入了DeepSeek,然而它们接入DeepSeek的深浅程度却存在差异,总的来说有三种情况。
一是几乎没有保留的全面拥抱。
腾讯是其中的代表,同时也是最先做出反应的大厂。
从产品来看,腾讯首先宣布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同时支持腾讯混元和DeepSeek两大模型;接着,在自家最核心的微信中灰度测试AI搜索功能;此后,腾讯地图、QQ音乐、QQ浏览器、腾讯文档等产品先后接入DeepSeek。
值得一提的是,最先接入DeepSeek的腾讯元宝是腾讯自研的AI助手,腾讯对这款产品的定位是“基于自研混元大模型的C端AI助手App”, 相当于文小言之于百度,豆包之于字节,通义之于阿里。
腾讯元宝并不只是简单的接入DeepSeek,当时还在微信这一最大的流量入口中给元宝提供九宫格下载推广,不但用红点、“new”进行醒目提醒,还在logo下标注“满血DeepSeek”的提示,种种操作,足以窥视出腾讯拥抱DeepSeek的决心。
第二种情况是有所保留的“克制”接入。
最典型的就是字节跳动,根据公开信息,字节目前接入DeepSeek的ToC应用有悟空浏览器和即梦等,ToB应用有飞书、火山引擎等。
字节跳动接入DeepSeek的应用数量不少,但都不是核心产品,抖音和豆包这两款字节在AI大模型时代最为倚重的超级应用始终没有向DeepSeek松口。
百度和阿里也较为类似。
百度的主力产品搜索和文小言虽然都已接入了DeepSeek,但根据百度的官方公布,将在未来上线的深度搜索核心功能则还是来自于文心大模型的自研。
阿里这边,通义大模型的C端主力产品,定位为“全能AI助手”的通义APP目前尚未接入DeepSeek。
很显然,百度和阿里的自研大模型产品都与DeepSeek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给自家产品的发展保留了一部分独立的空间。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云平台的接入,其用意有二,一是用DeepSeek为自己站台背书,反正是“免费开源”的,不用白不用;二是借助DeepSeek来自身自身在AI领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客户,通过提供DeepSeek模型的部署和应用服务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
相同的动作,不同的心境
大厂之所以会放下身段接纳DeepSeek,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自家模型没有表现出“技高一筹”的压倒性优势,需要借助DeepSeek的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
各科技大厂的自研大模型受限于各自的训练数据,比如百度文心一言主要靠互联网文本数据;阿里通义千问来自于电商业务种的文本、图片、音频等多模态数据;腾讯混元为社交网络和用户行为数据;字节豆包的大量数据来自于抖音、字节跳动等自有业务;华为盘古大模型则是用了包含工业、气象、文图、图像在内的各类数据。
这就使得各家大模型的优势长板各有不同,比如文心一言在长文本处理和多语种对话上占优;混元在社交场景更胜一筹;豆包在生成内容和精准推荐上更为领先;通义千问在电商推荐场景响应更快;盘古执行速度和泛化能力出色。这也就使得,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在各个维度上都能碾压其他。
弗若斯特沙利文在《2024年中国大模型能力评测》报告中也指出,百度文心一言、腾讯混元、阿里通义千问等大厂大模型都位于第一梯队,认为它们在技术能力上较为全面,用户量也相对较大。但哪家整体能力更为出色,没有给出明确判断。
具体到各家接入DeepSeek的深入程度,则在侧面反应出这些大厂们不同的心境,总结下来,就是腾讯最“投机”,字节最“傲娇”,百度和阿里则较为“现实”。
腾讯去年5月发布元宝时公开宣布,还没有做推流买量的准备,也没有对标竞品拉高整体规模的打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在感都不是很强,不过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SIG )CEO汤道生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应:“我们在看到明确机遇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加大投入,协同作战可以很敏捷的。”
因而,当DeepSeek出现时,腾讯几乎是以All in的姿态接入,不难看出,在AI业务方面,腾讯依然贯彻的是一贯的投资逻辑,即在没有确定确切风向之前,先用自研产品占位,根据环境的变化,再对资源投入的规模进行调整。
相比之下,字节跳动对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并不“服气“,有媒体报道称,字节内部认为,短期波动不能代表一款产品最真实的用户使用情况。
CEO梁汝波在字节全员会上也表示,去年9月OpenAI发布长链思考模型,成为行业热点后,字节意识到技术重大变化,但“没有觉得要马上复现出来...... 现在回头看,如果一开始重大问题就争先,我们有机会更早实现。”
反馈到业务端,字节3月初上线了豆包大模型推理模式,覆盖问答、搜索、写作、和阅读场景,用户在输入框打开“深度思考“开关就可以直接体验。
今年,梁汝波对字节AI团队提出了“追求‘智能’上限”的首要目标,从首与DeepSeek的拉扯可以看出,字节对自家产品依然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同时也保持着自信。
百度和阿里则是出于现实的压力,希望尽快在产品侧能够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以此为自研大模型争取更多的空间。
DeepSeek不是唯一答案
大厂接入DeepSeek,从短期看,能稳住当前业务,不至于被友商拉开距离,但从长期来看,仍然还有很多的不确定,DeepSeek目前还有很多缺陷,比如通用能力不足、语言混淆、提示词敏感以及软件工程能力不足等,自己也无法回答未来仅凭一己之力就能解决AGI 的所有技术问题。
如果将大模型看成一场长跑,DeepSeek无疑处于第一阵营 ,可是,一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的领先,谁也无法保证 DeepSeek 一定能够以领先的姿态跑完全程。
RollingAI合伙人刘开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尽管DeepSeek目前风头正盛,但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医疗、金融、教育等脑力劳动密度较高的行业适合接入DeepSeek,但对于需要高互动、即时反馈的场景,例如电商客服、游戏陪聊、短视频营销等,DeepSeek的能力并不突出。
除了技术上的适配,刘开还认为,企业接入AI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真正的挑战在于业务壁垒,包括企业内部知识如何让AI理解、业务流程如何与AI结合、数据安全和行业监管如何应对等问题。
行业普遍认为,算法和底层技术上的创新在开源的趋势下,无法构建竞争壁垒,但算法和创新可以为自己赢得时间差,有了时间差,就有了生态上的领先,模型的效果容易提升,各家最终会趋向于同一水平线,只是生态是很难割舍的。
DeepSeek现在被行业接受,被科技大厂们接入,只是AI企业应用的开始,可是大模型的探索还远远没有到底,就像马拉松比赛枪响后,大家刚跑出一公里时有一个跑得比较快的人,但接下来的路还很长。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条路上肯定不会只有DeepSeek,明天突然跑出一个之前默默无闻,但更强大的黑马也犹未可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