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恒指从最低19600点附近开启反弹行情,不断创出新高。年初至3月17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分别达20.37%和31.44%,在全球各类资产中“遥遥领先”。
在当前港股市场强势反弹环境下,“哑铃策略”可以通过两端资产的平衡,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哑铃”的一边是产业趋势引领的科技成长类资产,另一边则是稳定的高股息资产。尤其在市场不确定凸显时,高股息资产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分红收益,还能在市场下跌时起到缓冲作用。
由此来看,通过“哑铃策略”实现攻守平衡,或是投资者在港股进行资产配置的最优解。新鸿基公司(00086)作为优质的高股息标的,可以用“确定性分红”对抗波动,自2024年至今,新鸿基公司股价涨幅接近35%,涨势喜人,可见投资者对其认可。
3月20日,新鸿基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期内,公司总收益为38.43亿元(单位:港元,下同),股东应占溢利为3.7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此外,公司宣布派发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4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12港仙,每股股息总额为26港仙,按3月21日的收盘价算,公司股息率接近9%。自1997年起,新鸿基公司透过股息派付及股份回购向股东返还合共154亿元。
重回盈利轨道+“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新鸿基公司经营向上,得益于其在充满变数的金融市场,通过多元业务协同,增强投资组合韧性,从而获得正向回报。另外,强劲的流动性和低负债率,为公司持续增长和抗风险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压力测试下盈利韧性增长 投资管理业务穿越变局获正回报
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秩序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高利率与强美元的双重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屡屡不及预期。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打断了不少企业原有的成长节奏。
尽管发展前景多了一些不确定性,但在压力测试之下,依然能实现稳健经营的公司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新鸿基公司作为领先的另类投资公司,凭借多元化业务(涵盖信贷、投资管理及基金管理),成就穿越周期的韧性成长。具体来看,信贷业务作为“现金牛”,为公司持续的财务健康和业务战略发展提供强大的底气;投资管理业务凭借稳健多元的投资组合管理能力,整体回报率稳中有进;基金管理业务更是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为新鸿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期内,公司能够实现盈利韧性增长,离不开三大业务协同发力。具体来看,公司信贷业务除税前利润8.07亿元,是利润第一大来源;新业务基金管理贡献4900万元,一跃成为公司利润的又一增长引擎,值得关注的是,投资管理业务取得正向投资收益,亦是新鸿基公司重回盈利轨道的重要推手。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投资管理业务由另类投资、公开市场及房地产组成,另类投资作为该分部的核心业务,资产占比达到74.2%。值得关注的是,期内公司投资管理的收益总额为3.9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此外,投资管理业务的所有分项均实现正回报,另类投资、公开市场及房地产的年内回报率分别为2.6%、1.7%及3.0%。更为亮眼的是,持续对冲基金录得回报 10.6%,引领其他分项。
回顾2024年的金融市场,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年初,部分新兴科技板块在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崭露头角,一度引领股票市场上行。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干扰,股市很快陷入了大幅波动之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依然是影响全球股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加息预期的反复变化如同“指挥棒”,左右着资金的流向和投资者的情绪。
新鸿基公司探索投资组合的弹性和多元化,使得公司另类投资和房地产的金融工具分别录得已兑现收益8620万元,以及未兑现收益2.5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间,另类投资和房地产的金融工具累计已兑现收益为 52.48亿元,充分证明公司通过多元的投资组合持续获得有利回报。
事实上,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家族办公室和个人投资者如今也越来越多地接受私募另类投资行业众多部门提供的回报和多元化收益。高回报、低波动以更好应对公开市场动荡,以及获取更多主题性机会,都提升了该行业的吸引力。
新鸿基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始终强调长期价值判断、坚定避免短期投资潮流。此外,在行业配置上较为均衡,并且通过系统化的投资管治实现投资组合之间的协调,以确保整体投资策略的一致性。正是得益于内外兼修的长期主义,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不仅能取得整体回报率的可观成绩,也能享受私募另类投资市场的增长红利。
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兑现 基金管理业务利润弹性如期释放
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新鸿基公司的基金管理业务成长稳健,随着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兑现,该业务利润弹性如期释放。
期内,公司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20亿美元,其中原有业务线(基金合作伙伴、家族办公室解决方案及SHKCP基金)实现有机增长,贡献16亿美元,主要得益于3.84亿美元的净现金流入和2.11亿美元的市场收益。截至2024年底,资产管理规模中外部资本的贡献率提升至79.9%,反映市场对其策略的认可。由于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幅上升,基金管理业务的费用收益同比增长55.6%;除税前贡献暴增191.7%至4900万元。
事实上,2024年股市与债市均经历了较大的起伏,新鸿基公司能够取得可观的回报,并保持竞争力实现管理规模的增长,与其销售端、管理端、产品端等多维度共筑核心优势有关。
销售端来看,新鸿基公司通过广泛的网络资源,提供差异化的另类投资准入。比如,新鸿基公司利用其广泛渠道,在保持与客户高接触的同时,选择性地扩大家族办公室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基础。简言之,通过与客户和投资准入的融合推动业务渗透。
管理端而言,公司通过动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确保与客户的利益保持一致。此外,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另类投资经验、机构级的治理和基础设施,均为新鸿基公司多元化布局产品,提高投资表现,以及服务客户夯实基础。新鸿基公司的基金合作伙伴实现了关键性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 采用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ActusRayPartners于年内成功推出第三只基金,ActusRayPartners的回报与广泛市场不具关联性,可谓是穿越各经济周期的全天候策略。截至 2024 年末,ActusRayPartners 的资产管理规模已增至超过11亿美元,突显公司利益高度一致的协作模式取得成功。
至于产品端,新鸿基公司主动布局多元化产品,保持较为均衡的投资策略配置。年内,公司与 GAM Investments(GAM)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在大中华区分销及服务其基金,进一步多元化产品种类。年内,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至财富管理领域,在 SHKCP及GAM的客户之间交叉销售另类投资及财富服务。另外,公司与Wentworth Capital建立的新合作伙伴关系使其透过一间致力服务澳洲本土市场的大型机构化房地产平台,进一步参与当地迅速发展的房地产私募融资机遇。多元化组合进可攻退可守,在波动的市场中实现稳健应对。
可预见的是,随着新鸿基公司持续利用自身连接全球的商业网络和投资管理专长,使基金管理平台上的策略更加多元化,公司将更好地发挥其全球授权的另类投资平台的作用,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兑现。
信贷业务不改现金牛底色 波动市场高股息仍处配置价值舒适区
信贷业务是新鸿基公司的传统强项业务,今年依旧贡献稳定现金流。消费金融是信贷业务的核心,且与资本市场波动无甚关联。得益于亚洲联合财务的扎实表现,公司的消费金融业务已经具备庞大且稳固的基本盘。自2017年起,就无抵押贷款未偿还结余而言,亚洲联合财务一直在香港所有放债人当中排名首位,并在所有市场参与者当中排名前五。
2024年,公司香港贷款结余总额为91.99亿元,实现0.8%的温和增长,平衡增长与风险缓解。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底,香港SIM信用卡累计交易金额已突破15亿元。而且,信用卡业务持续完善业务流程,并通过PCI-DSS 4.0合规认证,贷款服务获得ISO 27001:2022认证。预计信用卡业务会进一步拉动贷款规模增长,并继续夯实其市场领导地位。
从宏观角度来看,长期的高利率环境正在给传统的投资组合构成挑战。在地缘政治局势趋于紧张、盈利和通胀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市场可能持续波动。汇丰认为可以转向新的多元化投资工具,比如另类资产。这对新鸿基公司的业务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此外,未来一年,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很可能生变。各国经济及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世界进一步趋向经济碎片化和格局“多极化”,这将对各个经济体构成不同的机遇及挑战,轮换和波动可能构成2025年全球市场的主线。而在波动的市场中,高股息资产仍处在配置舒适区,新鸿基公司作为港股市场优质高股息标的,配置价值不言而喻。
因此,在轮换的市场中,无论是从业务增长前景还是价值配置窗口,新鸿基公司均不乏竞争力。公司通过多元协同的的业务能力,内外兼修,穿越变局中的风险升级和巨大机遇,稳健致远,韧性优势明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