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市值一夜蒸发约1.2万亿元,仅因一份报告?

中国金融信息网
27 Mar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3月27日电(葛佳明) 近期,市场对于美国数据中心建设过剩的担忧令美股算力产业链承压。截至26日美股收盘,纳指收跌2.04%,费城半导体指数收跌约3.3%,英伟达收跌超5.7%,领跌“科技七巨头”,市值一夜蒸发16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91亿元)。

美国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TD Cowen基于对英伟达GTC大会等近期行业活动的渠道调研分析称,虽然数据显示数据中心需求仍同比呈现增长势头,但微软取消或延期数据中心租约的数量超出最初预期。

报告表示,由于计算机集群供应过剩,微软已经退出在美国和欧洲的多个数据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的总耗电量合计达到2吉瓦。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在香港举行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称,美国厂商的AI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全球科技巨头数千亿美元的AI投资规模令人担忧,许多项目建设时还没定位明确客户。

美国数据中心供应过剩?

TD Cowen的分析师表示,微软在过去六个月内取消或推迟了美国和欧洲总计约2吉瓦的数据中心租约,此举意味着数据中心供应相对于当前需求预测存在过剩。

2025年以来,美国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仍未见放缓。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2025财年(截至2025年6月)计划投资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56亿元),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则宣布,公司计划在2025年投资600-65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1月正式推出的“星际之门项目”则计划4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建设支持AI发展的基础设施。

美国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师马克·莫尔德尔此前曾称,在主要云计算公司近期财报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微软退出数据中心建设的消息可能预示着需求下降。

TD Cowen在报告中表示,一方面微软的收缩意味着供应出现过剩局面,另一方面,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正在重新设计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支持更高的机架密度和更高效的冷却解决方案。

在人工智能巨额支出面前,缺乏回报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担忧。微软财报显示,Azure云业务增长低于预期。在大规模资本支出增加之际,大型科技公司数十亿美元人工智能开发支出能否带来回报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微软削减数据中心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AI算力“供大于求”的预警,但也有分析认为此举十分正常。

分析师表示,OpenAI可能更多地自建或与多家第三方合作,微软最先开启“收缩”并非意味着整体行业下行,相反,Meta和谷歌在本阶段依旧保持较快扩张,行业整体由AI及云需求驱动的高资本开支趋势并未改变。

为何是微软率先收缩?

作为OpenAI的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 CSP ),微软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阶段的资本开支(CapEx)增速较快。有分析师表示,因微软资本开支前期激增幅度大,现在的回调更明显,而Meta、谷歌在过去一两年一度出现投入增速放缓,如今则反弹较快。

具体来看,2024年,美国四大科技头部企业资本支出均达到史上最高点。最新财报显示,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 2024年资本支出分别是756亿美元、777亿美元、525亿美元、373亿美元,同比增长83%、62%、63%、35%。这四家公司2024年资本支出总额2431亿美元(约合1.8万亿元),同比增长63%。

从报告与行业消息来看,微软在大举投资之后,近几个季度开始对租赁和新建数据中心进行更精细化的评估和调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在前期为支持AI训练需求而快速扩张后,微软发现部分区域产能存在一定“超前”或“闲置”风险,因此在需求进入相对平稳或换挡期时,会对尚未落地或尚未完全签署生效的外部租赁合同进行重新审视。

二是,微软现阶段更注重中期和长期的部署节奏,保持相对健康的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较为重要,管理层会审慎评估新的产能扩张计划,以确保整体资本利用效率。

此外,微软的战略调整可能与其和OpenAI的合作关系有关。微软此前为满足OpenAI的算力需求,曾激进扩张数据中心。OpenAI当前可能更多地自建或与多家第三方合作,微软此次收缩或因其将不再支持增量OpenAI 训练工作负载有关。

编辑:谈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