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UG》栏目 徐苑蕾
双汇二代接班人万宏伟“掌舵”的首年,发布了一份堪忧且有些尴尬的财报。
堪忧在于,其全年营收595.61亿元,同比下滑0.55%,归母净利润49.89亿元,下降1.26%,这已是其连续第四年营收下滑。其中,包装肉制品收入锐减6.16%,生鲜猪产品业务同样疲软。
尴尬在于,几乎同时,明星谢霆锋在一场活动中透露,他创办的锋味派爆汁烤肠累计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虽然细分赛道不同,但也意味着其蚕食了部分双汇的份额。
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双汇这家中国肉制品巨头还仍坚持高比例分红政策,全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8.8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98%,几乎将全部盈利回报股东。“清仓式”的分红政策在A股上市公司中实属罕见,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治理和中小股东利益保障的广泛争议。
更严峻的是,针对双汇产品的食品安全投诉不断,生产环节乱象此前频遭曝光,品牌信任危机持续发酵。万宏伟时代的双汇,能否打破“吃老本”的惯性?
双面夹击,传统肉制品遇到“天花板”
财报资料显示,2024年,双汇发展年实现营业收入595.61亿元,同比下滑0.55%;归母净利润49.89亿元,同比下降1.26%。这也是双汇发展连续第四年出现营收下滑。
回溯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67.98亿元、627.31亿元和600.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65%、-6.09%和-4.20%。由此可见,双汇发展面临一定的营收增长压力。
长期以来,火腿肠、午餐肉等传统包装肉制品构成了双汇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类产品正逐渐失去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一方面,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普及,消费者更倾向于新鲜、低加工的肉类产品,预制菜、低温肉制品的崛起进一步挤压传统包装肉制品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一些新潮品牌同样在蚕食市场。根据媒体报道,2021年,谢霆锋和杭州谦寻共同创立了锋味派品牌。借助直播电商和明星创始人影响力的叠加,锋味派迅速破圈。近期其宣布累计销售额达15亿元,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
财报还显示,双汇2024年肉类产品总外销量318万吨,同比下降1.67%。报告期内,包装肉制品业务收入247.88亿元,同比下降6.16%;此外,撑起营收半壁江山的生鲜猪产品业务也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303.36亿元,同比下滑2.06%。
不过从趋势来看,双汇发展的年营收降幅正在缩小,扣非归母净利润也逐步站稳,止跌回升。2024年,双汇发展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48.13亿元,同比增长1.71%,而2023年同期为47.32亿元,同比下滑9.29%。
2022年,双汇发展正式提出“两调一控”战略,即“调结构、调价格、控成本”。据公司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上的介绍,2024年,公司肉制品吨均经营利润约4700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预计肉制品原料成本还会低位运行,同时公司将加大市场投入,参与市场竞争,并加强推出吨利相对较低的高性价比产品,因此预计2025年肉制品吨均经营利润可能会低于2024年,但仍会是历史较高水平。
二代首份成绩单,“豪横”分红A股罕见
在2024年业绩表现平平的背景下,双汇发展依然延续了其“分红标兵”的传统,宣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5.98亿元,2024年全年双汇发展累计派发现金红利高达约48.8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近98%,几乎将全部盈利用于分红。
实控人获益巨大是高分红政策最受诟病之处。根据股权结构,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持有双汇发展70.33%的股份,而罗特克斯的实际控制人是兴泰集团,后者本质上是双汇发展掌门人万隆的家族企业。这意味着,双汇发展的现金红利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万隆家族控制的公司。
事实上,双汇发展的分红超过净利润的现象已持续多年。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双汇发展累计分红金额达231.01亿元,而同期累计归母净利润为217.96亿元,分红率接近106%。
这种近乎“清仓式”的分红政策在A股上市公司中实属罕见。一位机构人士表示,高分红公司一般都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所处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增长空间有限,企业会选择将利润返还股东而非再投资。二是现金流比较充沛,分红资金多来自经营性现金流,比如双汇2024年经营现金流84亿元,远高于净利润。三是大股东持股比例高,通过分红获取现金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财报也是万隆次子万宏伟接棒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2021年,公司曾爆发“父子反目”风波,万隆长子万洪建被突然解除职务,随后公开发文指控父亲多项不当行为。这场风波进一步暴露了公司治理中的家族化、人治化问题。
2024年8月,万隆次子万宏伟接任董事长职务,完成了权力交接,双汇发展自此进入“二代领导”时代。不过,家族控制的本质并未改变,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公司的重大决策是否完全以企业长远发展为考量,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在双汇发展的经营中,还有一把悬顶之剑,那就是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数据显示,针对双汇投诉内容累计达到4640条,多数投诉涉及“食品发霉变质”、“存在异物”等。同时,还有消费者表示,投诉后出现客服响应迟缓、问题推诿不决甚至承诺补偿却迟迟不兑现等一系列问题。这种“重销售、轻售后”的态度,让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
2022年3·15前夕,媒体曾曝光双汇发展控股子公司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存在工作服发黑发臭、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消毒环节随意、风淋系统形同虚设等问题。尽管公司当时发表声明致歉,并声称已对事件自查自纠,但目前来看,针对双汇的食品安全投诉依然高企。
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持续存在,正在不断消耗消费者对双汇这个老品牌的信任。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被快速传播、放大,形成难以挽回的品牌伤害。
更严重的是,当消费者对品牌的基本信任丧失后,任何新产品、新战略都可能事倍功半。对双汇而言,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不是简单的危机公关,而是需要从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供应链管控到售后服务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运营。
责任编辑:江钰涵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