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费主张/木予
3月7日,呷哺呷哺(以下简称:呷哺集团)发布盈利预警。据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收入约48亿元,同比减少约20%;净亏损录得约3.9亿元至4.1亿元,较2023年近乎翻番,创下自2014年上市以来最高亏损纪录。值得关注的是,呷哺集团近四年连续亏损,累计总额已逾12亿元,而2014-2020年净利润总和才19.44亿元。
面对亏损不止的窘境,创始人贺光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呷哺集团实际上是一家挣钱的公司,账面亏损只是受预计餐厅闭店等计提减值损失和递延税资产的减少影响。但资本市场显然无法认同其观点。从2025年初开始,公司股价一直徘徊在1港元以内。截至发稿日前收盘,呷哺集团每股价格约为0.87港元,市值不足10亿港元,甚至低于IPO时募集的11.12亿港元总额,与2021年最高点相比已跌去96.3%。
盲目扩张、逆势升级 重新降价留不住消费者
公告显示,呷哺集团报告期内亏损的3.9亿至4.1亿元中,有2.6亿元为计提闭店及减值损失,约占全年亏损三分之二。
这并非其首次因裁撤门店而造成损失。2021-2023年,呷哺集团由于关闭持续亏损门店计提相关非流动性资产减值亏损分别为1.51亿元、0.58亿元、1.50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相关减值损失高达2.03亿元。
撤城闭店的苦果,源于呷哺集团过于自信的门店扩张和不合时宜的品牌升级。
据往期财报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主品牌平价小火锅呷哺呷哺平均每年新开门店数量保持在100家以上,五年间共新增705家门店,平均每周至少有3家新门店开业。公司总门店数从2014年的452家一路涨至2020年的1201家,年复合增长率约15.0%。即便在线下业态备受困扰的疫情期间,呷哺集团也丝毫没有放缓拓店的脚步,旗下三大品牌呷哺呷哺、凑凑和趁烧新开门店数量合计496家,平均每周有2-3家门店落地。2023年,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正式对外营业,标志着公司出海布局东南亚市场。
与此同时,呷哺集团大刀阔斧地进行门店改造。2016年,公司重新设计品牌Logo,为不同城市和商圈门店提供5种装修风格,并增加宽敞的四人桌和榻榻米样式,更换锅具、注重摆盘,服务员着装和上菜流程也更加精致和人性化。升级完成后,呷哺呷哺的客单价由2014年的44.4元提升至2023年的62.2元,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和烧烤品牌趁烧客单价更是突破150元、250元。据窄门餐眼公开数据披露,凑凑的新式茶饮业务茶米茶,平均客单价约为23.5元,而原高端茶饮“三巨头”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平均客单价分别为17.24元、19.33元、18.41元。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更高性价比,愈发拥挤的赛道引发“价格战”,火锅人均消费整体呈下行趋势。据红餐产业研究发布的《火锅创新发展报告2024》显示,“一人食”需求推动小火锅市场显著增长,门店数和消费规模同比增速均超20%。但无论是尚百味、围辣小火锅等新品牌,还是海底捞、小肥羊等老品牌,小火锅品类的人均消费都在30元左右,一味追求高端化的呷哺集团主场地位反而被动摇。
2020-2023年,呷哺呷哺的翻座率稳定在2.0次/天上下,与2014年的3.8次/天相去甚远,同店销售额除了2023年皆同比下滑。凑凑的翻座率一度低至1.9次/天,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9.5%、-0.9%、-22.0%、-9.7%。趁烧和茶米茶虽然没有披露运营数据,但前者门店已于2024年7月全部关闭,品牌周期只有1.8年。后者目前仅剩9家门店,基于窄门餐眼数据简单推算,2021-2024年净闭店率约为64%。
呷哺呷哺的快餐基因撑不起高溢价,凑凑、趁烧和茶米茶也未能在各自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呷哺集团紧急转向。
2024年1-6月,呷哺呷哺的客单价重新回落至60元以内,凑凑则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137.8元。无奈降价也无法挽回消费者,报告期内,两个品牌的翻座率分别为2.3次/天、1.6次/天,同比均有所下降。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9.0%、-43.0%,而2023年同指标为29.1%、8.9%。业绩预警公告明确指出,凑凑成立八年至今仍未实现盈利,是拖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曾逼走CEO暴露内部治理隐患 贺光启身兼三职走向何方?
呷哺集团如今的危机或许在更早时候便已埋下。
2021年5月,公司原CEO、执行董事赵怡突然被罢免执行董事职务,原因是其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随后,赵怡的一封“致投资者公开信”,将自己与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家族之间的恩怨曝光在公众面前。其中最主要的矛盾点,是赵怡认为公司和独立子品牌茶米茶之间持续的关联交易涉嫌利益输送,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利益。
据公开信息显示,茶米茶由贺光启100%控股,通过其个人财务及其他资源拨付所需资金维持运营,公司董事、总经理和法人为贺光启妻子陈素英的侄子刘冠纬,董事会成员包括贺光启和儿子贺显翔。
呷哺集团与茶米茶2019年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约定,茶米茶向呷哺集团出售生产茶饮及茶食产品所需的食材,及提供员工培训等相关经营培训;呷哺集团则与茶米茶分享餐厅出售茶饮及收益的5%。协议框架下,呷哺集团2020年预计向茶米茶购买食材和收益分成总额上限高达1.38亿元。
结合后续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分析,2021-2023年,总公司与茶米茶之间的实际收益分成分别为2389万元、3052.40万元、3205.20万元。若加上2020年确认的2040万元收益分成,四年间茶米茶累计分成1.07亿元,而同期公司扣非后归母净亏损合计14亿元。根据最新框架合作协议,2024-2026年,呷哺集团预计还将继续向茶米茶分成,上限分别为6800万元、8650万元、1.1亿元,逐年增幅约为27%。
缠斗近三个月,这场闹剧最终以两败俱伤结尾。职业经理人赵怡被迫“出局”后,其核心团队遭“清洗”,中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贺光启同时担任集团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一人身兼三职,决策权高度集中。呷哺集团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暴跌76.5%,连续22次刷新最低纪录,市值蒸发近230亿港元。
据港交所规定,连续三年亏损且股东权益低于上市时50%的企业将触发退市机制。截至2024年6月30日,呷哺集团股东权益合计9.68亿元,较2014年底已减少近四分之一。如果2025年依旧无法扭亏,昔日风光的“连锁火锅第一股”或将面临强制退市的惨淡结局。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