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退步集 | 粤海天河城的“压力测试”

观点网
26 Mar

观点网 2024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仍在挑战中寻找增长机会。可惜机会并不算太多,零售商业和写字楼两个最主要的板块各有各的难处。

从宏观角度看,来自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报告,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四个一线城市,其核心零售市场租金周期去年至今仍处于“萧条期”阶段,即“租金加速下跌,接近触底”。

2024年内,广州核心购物中心租金预测是会下调0-5%,而2025年也将继续延续这个趋势。同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也一样。

而写字楼更不用多说,这个细分市场过去一年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如过去几年一样依旧是高空置率。空置率持续上升,意味着租金下行,也意味着企业租户们资本开支计划与中长期发展预期的同步收缩。

这种较悲观的市场情绪,直至2025年初才有明显修复,因此也影响不了2024年的市场基调。在这种“压力测试”之下,作为核心物业聚集于大湾区的商业地产运营商,粤海天河城集团的运营表现会是如何?

新物业持续扩充

作为省属国企粤海集团旗下的一个业务部门,它由粤海投资控股,其部分资产也在粤海投资平台内上市。

据粤海投资业绩报告中描述,粤海投资目前持有广东粤海天河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76.13%权益,还持有天津粤海天河城购物中心有限公司76.02%权益(以上统称为粤海天河城)。

资料显示,粤海天河城经营的物业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以零售商业为主,包括3个自有物业资产——天河城广场、番禺天河城购物中心、广州动漫星城。

同时,还有两个通过承租方式运营的深圳天河城和粤海天地,不过业主方其实也同样来自“粤海系”。以及一个位于广东省外的项目天津天河城。

自被纳入上市平台,粤海天河城经历过几次资产扩充。

最初,作为中国内地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购物中心的天河城广场,一直是粤海天河城的业绩支撑。随后直至2017年6月,天河城集团打造的第二座自营购物中心天津天河城宣告开业。

根据当年业绩报告,天河城广场期内收入达到11.36亿元,税前利润录得7.86亿元,妥妥的“现金奶牛”。而刚起步的天津天河城收入仅为8151.2万元。

后续,粤海天河城第三座自营购物中心番禺天河城,于2020年12月开业;2022年6月,粤海集团将广州动漫星城注入。同年12月,深圳天河城开业。

最新一个开业的项目,是位于珠江新城的粤海金融中心配套商业粤海天地,在2023年12月迎客。

随着在管物业的不断扩容,粤海天河城的收入也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即使在被认为市场最困难的2023年,粤海天河城收入为14.64亿港元,高于2019年水平。

在最新的2024年度,市场氛围有所好转,粤海天河城就录得收入16.15亿港元,同比增长10.3%,主要增长点来自于粤海天地、深圳天河城、广州动漫星城几个新项目。同时,税前利润为9.07亿港元,为2019年以来第二高点。

展望未来,上市平台内的“粤海天河城”不排除还将获得粤海系注入新项目。例如与广州动漫星城原属同一业主方的北京路天河城。北京路天河城原为粤海仰忠汇,2015年由天河城团队接管后,成功实现了项目转型升级。

随着商业体量约4万平方米的B区在2023年末开业,北京路天河城的商业体量如今扩充至15万平方米,是北京路商圈商业体量最大的商业项目。

项目情况

接下来详细探究一下粤海天河城各个上市物业的情况。

最核心物业天河城广场位于黄金地段天河路商圈,广州地铁一号线体育西路站上盖,占地面积4.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10万平方米,拥有天河城购物中心、粤海天河城大厦、粤海喜来登酒店三个业态。

其中,天河城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当中10.6万平方米用作出租用途。该商场于1996年开业,至今经营将近30年。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硬件设施较老但不旧的购物中心,虽然如今看来,项目层高、采光等跟不上时代,但可逛性也较高。

品牌方面,商场负一以主力店永旺超市与一些轻食茶饮品牌组成;

商场一楼临街大店主要有李宁阿迪达斯两大旗舰店坐镇,内部则主要以高端腕表、轻奢服饰和美妆精品店为主,如Rolex、Omega、Jager-le-Couture、IWC等腕表品牌,Pinko、coven garden、Marisfrolg等服饰品牌,以及Dior美妆、Armani美妆、Jo Malone、Estee Lauder等美妆品牌;

除整体氛围较好的一楼,再往上的楼层就略显常规。例如4层集中了大量电子数码品牌门店,餐饮食肆则集中在5层-7层。

天河城购物中心目前仍是广州人气最高的购物中心之一,人流密集坪效优秀,且出租率非常高,不过近年来业绩已有下滑趋势。该项目巅峰期年租金收入曾超过10亿港元,但近年来收入在7亿港元左右徘徊。

分析认为,天河城购物中心作为国内零售商业的先行者,似乎并没有构建起相应的先发优势,特别是在品牌资源上始终有所缺乏。

尤其是接下来几年,广州零售商业供应将持续拔高。例如重奢定位的广州华润万象城预计在2026年开业,太古地产的聚龙湾太古里也预计在2027年落成。

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天河城购物中心近年来也积极推动分区翻新,市场则更期待它在业态层面有更大的改变。

至于天河城广场的写字楼部分——粤海天河城大厦就持续承压,2024年收入相比2023年下降7.3%至1.73亿港元,平均出租率也从87.8%下滑至84.5%。

番禺天河城是粤海天河城在广州市内的另一个重点项目。

商场于2020年12月开业,占地面积5.28万平方米,商业体量在15万平方米左右,是天河城集团最新一代的标杆性购物中心。项目交通条件不错,与地铁7号线和18号线交汇的南村万博站相连。

番禺天河城目前相信是万博商圈内质感和层次最佳的商场。尤其是在餐饮方面表现很好,例如在去年进行品牌调改中,就分别引入了gaga、新加坡巧克力品牌awfully chocolate、入续糖水,还有超级网红店、正佳广场的“排队王”博多天妇罗泰。

2024年,番禺天河城收入有所提升,录得约2.5亿港元,但仍未赶上开业前两年的数据。

市场普遍认为番禺天河城在零售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尤其是可以引入更多的中高端品牌首店,或至少可引入天河城广场购物中心的部分品牌资源。

番禺天河城面临的竞争也不小,即将落地的K11 Select、华润长隆超级万象天地、新鸿基地产的南站ICC等都是它的潜在竞争对手。

至于天津天河城,该项目位于天津金街南端,体量达20万平方米。作为天河城品牌异地复制的成果,天津天河城与广州天河城购物中心一样,也是“百货+超市+品牌专卖店+影院+餐饮”的组合布局,还带上了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百货等“广州特色”品牌,业态十分丰富。

市场普遍认为天津天河城虽然经营时间已久,但出于地段好、运营优秀等因素,现时人气仍十分畅旺。2024年,天津天河城收入微升至2.81亿港元。

而与广州地铁一号线公园前站连通的动漫星城,2006年开业,体量在3.2万平方米。项目划分东西两区,东区以餐饮、服饰为主,西区主要集中动漫商家和数码游戏设备商家。

过去一年,动漫星城受惠于兴起的“谷子经济”,收入有一定提升。但市场期待这个经营多年的地下商场能有更大的软硬件更新。

相比上述较为成熟的项目。深圳天河城和粤海天地均仍在培育期。

其中,深圳天河城为深圳粤海城商业部分,以“深圳品质生活中心”为定位,致力于打造集餐饮、购物、娱乐、体验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多元化购物中心。商场A区体量约12万平方米,于2022年12月开业。

项目中高端定位,与广州天河城广场购物中心一楼一样,引入以“高端腕表、轻奢服饰和美妆精品店”为主的品牌组合,如丝芙兰、兰蔻、植村秀、欧舒丹化妆品品牌,以及Lola Rose、Swarovski、PANDORA、天梭等珠宝腕表品牌。

商场南区在去年下半年亮相,引入不少餐饮和休闲玩乐品牌,与北区形成互补。项目去年收入同比增长27.4%至7880.5万港元。

粤海天地则是广州珠江新城粤海金融中心的商业配套,由8个开放式商业独栋组成,商业体量在3万平方米左右。项目主要引入茶饮、咖啡、轻食和一些特色餐饮品牌,餐饮业态占项目总业态比例将近60%。

项目十分注重引入首店品牌,例如全国首店有主打潮粤菜的耘景里、法餐SOLO STAND、西餐厅The Food Lab、日式烧肉YAKINIKU lang、日法融合菜Leowe等。

粤海天地2024年增长明显,收入同比提升超22倍至4572.6万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