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极光月狐数据研究院
自2025年开年,新茶饮圈在资本市场的动作频频,多家头部企业推进上市进度:2月12日,古茗在港股敲钟上市;3月3日,“雪王”蜜雪冰城成功“登基”港股;与此同时,沪上阿姨也成功取得港交所备案,霸王茶姬境外发行上市也获证监会备案,计划赴美上市。这场资本热潮背后,是行业竞争格局的剧烈洗牌,还是企业寻求资金弹药的无奈之举?茶饮品牌对资本市场的热情达到新高、寄予厚望,但这剂上市“止痛药”能否真正治愈行业隐疾,仍需冷静审视。
一、新茶饮存量博弈仍在酣战,破发魔咒难逃脱
尽管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抢滩登录愈演愈烈,但伴随密集上市潮而来的,是股价破发、估值缩水的行业性困境。据第三方数据,2024年连锁新茶饮品牌的开店总数同比下滑了10.6%,与开店下滑相对应的,是闭店数量的上升,去年连锁新茶饮品牌门店闭店总数突破两万家,同比增加33.2%,近三年来的新茶饮闭店潮仍在延续。
茶饮行业大环境承压并非新鲜事,近年来,茶饮消费市场供给过剩压力持续,茶饮企业的高估值与业绩增长空间缩窄的差距难以弥合,市场和投资者难以反馈积极态度,2021年上市的奈雪的茶、2024年上市的茶百道以及2025年上市的古茗,在上市首日,均以收盘价跌破发行价收尾,而目前茶百道的市值较上市初期已大幅缩水,近乎减半,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了对茶饮行业前景的疑虑票。从近三年的行业投融资情况可以看到,2024年新茶饮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数量近乎腰斩,仅有18起,在资本冷却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风险区中存活下去已然成为了茶企们的重要命题。
二、行业困局源于陷入同质化内卷和效率瓶颈
当前茶饮市场的价格战和联名营销已成常态,但当所有玩家都在低价、数字化和联名营销的叙事中打转时,爆品缺失、差异化价值的缺失正在让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失去耐心和兴趣。
在产品策略方面,据咖门报告,以创新迭代快为重要特征的新茶饮市场,其茶饮新品推出周期从2023年的平均6.2天延长至2024年的7.2天,同时,85%的茶饮产品定价集中在20元以下,新茶饮行业在产品创新上逐渐放缓,企业更倾向于在有限的价格区间内进行竞争,进一步加剧了产品市场的同质化现象。红餐网数据显示,2024年新茶饮品牌上新了1895款新品,其中超六成新品集中在水果茶和经典奶茶品类中。
在营销方面,作为联名营销的大户,据公开媒体报道,新茶饮主要品牌在去年一共推出了149次联名营销,联名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在短期内的影响力,但对新茶饮业来说,现在似乎已去到了一种“过犹不及”的境况。从上市茶饮品牌近两年的联名次数可以看到,2023年的茶饮联名大户在2024年的联名事件布局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而蜜雪冰城去年联名数量则同比增加了2倍,或为上市前市场声量的提升做好准备。
网易数读的调研显示,有将近五成的受访消费者认为对联名营销兴趣下降的原因是“联名活动太多,看腻了”。对于现阶段的新茶饮品牌而言,联名这套玩法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正在逐渐丧失优势,若只追求联名数量而忽视质量,后续IP营销策略无法跟上,联名营销反而会稀释品牌价值,导致联名营销的投入和转化率不成正比。
三、破咒之法在于效率和温度的平衡中
短期来看,在资本市场补充弹药之后,可对现金流压力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长期而言,从资本对三家上市茶企的态度来看,新茶饮行业已然进入了价值重估的深水区,若无法摆脱低价内卷、构建差异化标签,在供应链效率、用户忠诚度和品牌认同上构筑壁垒,资本退潮将不可避免。
而从蜜雪冰城的案例中,我们或许能够窥见“破咒”的路径:
一方面,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是破局关键。通过五大生产基地以及核心仓和分仓体系,实现了原料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20%,这种供应链运作模式,使得蜜雪冰城在低价策略下仍能保持可观利润,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的强链接锚定了品牌心智。蜜雪冰城通过品牌人格化的策略,亲民接地的品牌形象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战略迅速圈定了大批长尾消费者。据极光月狐iApp小程序数据显示,四大上市茶企中,梯队分化情况明显且保持稳定,近一年以来蜜雪冰城小程序MAU持续领先于其他头部茶企,今年2月份录得MAU超2800万。即便在今年“315”中,蜜雪冰城因隔夜柠檬片被推上热搜,舆论反而继续选择为“雪王”站台声援。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家茶企似乎已成为了“自己人”,这种“自己人”的心智定位已然是超越商业契约的强情感链接,为其扎实筑牢了消费者基石。
这种兼顾效率与温度的策略,让蜜雪冰城构建起了成本优势-规模效应-情感溢价的高壁垒带,通过供应链效率支撑的极致性价比吸引海量用户,将省下的成本反哺用户体验。新茶饮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从蜜雪冰城中我们或许可以概括出一条“破咒”法则:效率决定生存底线,温度决定增长上限。
当下来看,新茶饮行业的上市潮既是机遇,也是警示,如果企业仅仅将上市当作是缓解现金流压力的“止痛药”,而非重构竞争力、找准发力点的起点,这场资本热潮最终会沦为泡沫破裂的前奏。因此,对于茶企们来说,既要做好供应链效率,也要做好品牌温度,从而赢得资本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否则,当这波潮水退去时,裸泳者的名单只会越来越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