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3月29日讯(记者 李丹萍)“2024年是新华保险公司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稳中向好,各项核心指标表现优异。公司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在新华保险举行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杨玉成如是评价过去一年的成绩。
从数据来看,去年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亿元,总资产达到1.6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三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长期险首年期交272亿元,同比增长15.6%。新业务价值63亿元,同比增长超100%。综合投资收益率8.5%,同比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公司内含价值达到25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
在提及2025年重点工作时,杨玉成总结了三大方向:一是做改革发展的有为者,通过继续全面优化体制机制,把改革进行到底。包括系统推进寿险营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全面实现队伍优增破局;大力改善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推进分红险转型,提高浮动收益型产品和健康保障型产品的占比。二是做客户服务的守护者,把对客户服务上升到战略高度,为客户提供立体式、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三是要做耐心资本的担当者,切实推动投资板块做大做强。
“我们从上至下要拿出‘店小二’的精神,为客户服务,为代理人服务,我是公司的第一服务员、第一营销员、第一宣传员、第一学员,从上到下贯彻服务精神,坚定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喊空口号。”杨玉成说道。
通过“三个平衡”降低利差损风险
利差损风险,毫无疑问是当前寿险行业最关注,也是最焦虑的核心问题。
“利差损风险是寿险内在的风险,内嵌的风险,因为寿险附带的成本相对刚性,在签发保单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业绩会上,新华保险总裁、首席财务官龚兴峰说道,公司努力通过“三个平衡”在发展过程中降低利差损风险。
一是是平衡好传统型产品与浮动收益型产品。一方面抓好传统型产品销售,另外一方面顺应低利率时代寿险发展的需求,加大推动浮动型收益产品,更好满足客户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的需求。
二是平衡好保障型产品与储蓄型产品。低利率时代对投资对定价都是挑战,定高定低可能都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不相匹配。因此,公司细化客户需求,同时更加关注传统保障保险功能的发挥,会推出一些对于利差依赖相对较低的定期寿险、健康险、医疗险,这类产品也更考验公司保险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平衡好存量业务与新业务。在管理利差损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到公司资产接近1.7万亿,在可见的未来很快能够达到2万亿的规模,存量资产的风险要怎么管理好。另外一方面就是对新增风险的管理。龚兴峰指出,对存量风险,目前从资产配置、从投资能力来看都可以覆盖负债的成本,不存在利差损的风险。
“在低利率时代,控制风险的目的还是在发展。未来我们主要围绕着销售力、产品力、服务力三方面加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也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加力控制风险。”龚兴峰表示,一是坚持发展主基调;二是建立动态的浮动定价利率管理机制,在源头管控好利差损风险;三是加强多元化产品供给;四是做好资产负债管理。
其透露,2025年公司会重点加强对分红险转型的推动,并规划一系列“组合拳”。希望通过加大分红险的培训、推广、销售,能够有力地改善未来业务结构,提高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拓宽投资渠道,提升投资能力,同时结合负债端产品的转型、结构的转型,做好资负匹配,降低错配风险,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关系是铁的”
2024年,新华保险的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59.70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32.35亿元,同比增长19.7%。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16.7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达到历史新高,为138.73亿元,同比增长11.5%;续期保费267.55亿元,同比增长42.8%。
“公司银保业务的增长和价值的大幅提升既是天帮忙,也有人努力,面向2025年以及‘十五五’规划的后五年,新华银保的增长依然可期。”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说道。
王练文表示,近几年,公司银行保险业务持续发展,价值率提升,特别是价值贡献大幅提高,2023年、2024年公司银保业务的平台价值连续创新高,均超过百亿。特别是2024年,公司银保新业务价值达到25亿元,增速高达516%。银保业务在公司的新业务价值贡献中占比达到40%,较2023年提升27%。在公司新业务价值的增量贡献中,银保业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65%。
对于新华保险的银保业务持续增长和价值快速提升,王练文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业务平台实现增长。2024年,新华保险银保期交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了连续五年的快速增长。去年是“报行合一”实施的元年,要实现持续的增长对大公司是有挑战的。在这一年新华保险在银保市场上“老七家”的市场占比中排在第四,较以前提升了两位。并且2024年公司银保业务同比增长率是在“老七家”中排名第二,业务平台增长,量的提升为价值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是银保价值率持续攀升。2024年监管部门在银保渠道推行了“报行合一”的政策,新华保险既是监管政策坚定的执行者,也是政策的受益者。在广大合作渠道的支持下,银保渠道通过前端的成本控制和中后台的精益化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从产品端回馈客户,从公司端创造价值。2024年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报行合一”政策推行和公司精益管理的纵深推进,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大幅提升。
三是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监管政策为公司银保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特别是对新华保险这家稳健经营、在银保市场有品牌的公司提供了利好。去年,网点“1+3”政策的放开也让公司拥有了更多的网点渠道合作基础。此外,市场需求发展变化,居民财富管理更趋稳健和安全,寿险业银保渠道的产品符合客户的需要,受到客户的欢迎,可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为银保渠道的业务提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是公司改革持续赋能。新华保险持续优化顶层设计,特别是新一届党委加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完善服务生态,增强金融与投资板块功能,推进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为公司各个渠道的业务发展持续赋能。而银保渠道作为公司的重点渠道也是获益良多。
“银保渠道始终是新华保险的重要渠道,坚持规模与价值并重的业务发展策略。我们有几个优势,一是公司实力是强的,二是公司银保能力是亮的,三是公司银保的发展策略是明的,四是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关系是铁的。五是公司的产品服务是活的。我们已经与超过58家银行开展了银行保险的业务合作。包括6家国有行、7家股份行、45家城商行、农商行。公司银保与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合作伙伴关系渊源深厚,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效协同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们也会得到更多合作银行的支持。”王练文说道。
险资入市要“做长、做深、做宽”
投资端表现优异,是支撑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的首要因素。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新华保险的投资规模为16293.61亿元,实现投资收益163.06亿元。新华保险的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为8.5%,同比大幅提升了5.9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为5.8%;净投资收益率为3.2%。截至2024年末,公司投资规模超过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
此外,去年以来,新华保险频频举牌上市公司,被举牌标的包括上海医药A股和H股、国药股份A股、海通证券H股和杭州银行A股等,覆盖医药、券商、银行板块,也受到市场关注。
“新华保险始终敬畏每一分保费,因为这是老百姓的钱,也是投资者的钱,所以要非常专业以及认真地管理好每一分钱。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投资者获得感为中心的理念,按照这样的理念保持长期投资战略的定力。”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表示。
着眼于未来,其表示,新华保险将从两方面平衡市场短期波动与长期战略协同,一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延长考核周期,降低当年考核权重,来引导关注长期回报。另外一方面将持续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细化机制,针对具有不同负债特性的保险账户设置精细化、个性化的考核指标,保证投资行为更加精准理性,平衡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投资之间的关系。
针对监管部门关于保险资金入市政策,新华保险的理念和策略可以归纳为“做长、做深、做宽”。着眼于2025年的具体措施,新华保险会通过四方面来实施投资策略。
第一是围绕战略产业趋势方面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核心逻辑是要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立足保险资金运用规律,建立健全与耐心资本特性相符合,与服务新质生产力要求相匹配的中长期投资发展规划和具体策略,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先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构建与战略资产配置相匹配的新型投资团队和投资管理模式。
第二强调服务国家战略与团队投研能力建设相配合,投研团队坚持以国家重大经济产业政策为导向,聚焦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升级,聚焦服务绿色发展等等。不断扩宽覆盖面,紧跟前沿科技,同时要持续加强对国家战略重点行业公司的深度研究,促进保险资金、先进科技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第三强调权益投资品种多元化和投资方式丰富,保险资金理应通过股权债券金融产品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这不仅有利于保险资金实现多元化投资,也能够让公司通过权益投资大盘子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双重目标,既服务国家战略,又能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
第四是加强风险管理,适应趋势变化,在投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方面做好平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加强投资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特别注重持续保持资产负债端的平衡和财务能力稳健性,加强风险资本的计量和计提,持续进行投资组合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确保公司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始终处于稳健的状态,确保公司持续有序健康发展。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