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经历千亿过山车 泡泡玛特暗藏长寿基因

格隆汇APP
02 Apr

当晨光穿透曼谷MEGA BANGNA的玻璃穹顶,几只金色犄角的森林精灵悄然苏醒。LABUBU抖了抖毛茸茸的耳朵,在58000平方米的"人造山谷"中蹦跳着——这是泡泡玛特为它打造的全球首个主题王国。粉丝举着印有精灵图腾的拓印帆布包挤满长廊,只为那些抢到心仪已久的小确幸。

远在1万公里之外的伦敦,哈罗德百货的鎏金旋转门前,一场看似更"荒诞"的时尚朝圣也在上演,以高端、奢华著称的哈罗德百货里开设了泡泡玛特快闪店。奢侈品店的常客们,对着橱窗里龇牙的毛绒精灵时发出少女尖叫,售价不过几十块的玩偶在顶奢商场成为了抢手货。

从东南亚到欧洲,当这些碎片拼合成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数字迸发出了惊人的叙事张力:公司营业收入130.3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6.9%;净利润33.08亿元,同比增长203.9%。

亮眼的业绩让泡泡玛特被资本市场重新评估,业绩发布当天(3月26日),泡泡玛特股价涨超10%。拉长时间维度,泡泡玛特上市以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跑出了惊人的U型反转,从质疑否定到鲜花遍地,时间不过短短4年。去年年初至今公司累计涨超7倍,市值突破2000亿大关。

(来源:富途)

从泰国警车开道的玩偶货车,到哈罗德VIC们的社交货币,泡泡玛特如何用一场全球化IP革命,让市场重新理解中国消费品牌的增长逻辑?这样的增长是可持续的吗?

一、可复制的出海方法论

海外业务依然是本次财报最亮眼的"仔"。

2024年,公司港澳台及海外市场收入50.66亿元,同比增长375.2%,占总营收比例为38.9%,成功实现"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的目标。

与快速增长业绩同步进行的是泡泡玛特在全球的扩张。从首尔到东京、从新加坡到越南、从意大利米兰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伦敦到巴黎,泡泡玛特的商业版图已经铺满了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需要注意的是,泡泡玛特在欧美地区也取得了惊人的增长。

拆开来看,东南亚市场营收达到24亿元,贡献了近一半的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619.1%,成为增速最快的海外板块。

北美市场紧随其后,当期贡献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556.9%。从业绩会上管理层表态来看,北美市场将会是未来泡泡玛特全球化战略重点发力区域之一。毕竟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拥有庞大消费潜力,并深刻影响着全球艺术潮流走向,对于泡泡玛特全球化战略落地至关重要。

泡泡玛特海外以本土化为主要手段深耕当地市场,如北美市场线下几乎完全启用本土化团队,充分发挥出本土团队对当地市场深刻认知,而线上则仍然以国内团队为主,将国内成熟的线上运营经验复刻到北美市场。

王宁在业绩会上坦言,公司内部有信心2025年单北美市场就可以达到2020年整个集团收入规模(25亿元)。据首席运营官司德所说,今年一季度北美市场收入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收入,这样看高管团队对与北美市场的增长预期还是很合理的。

更深层次来看,泡泡玛特海外市场"多线突击"并非无序扩张,背后是一套颠覆传统消费品出海的"文化共生"策略,即与当地文化建立连接,汲取本土文化养分赋予IP生命力的同时,反哺当地文化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双向赋能的共生生态。

此外,中国企业出海开设线下门店时往往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直接铺设店铺的风险很高。

泡泡玛特可以依靠"快闪店+机器人商店"的组合试水市场,以较低的前期投入试错,经过验证、调整后再铺设旗舰店,能够尽可能规避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在新市场设立旗舰店时,往往会优先选择高势能区位,比如伦敦Shaftesbury大道、巴黎卢浮宫,通过这些地标乃至具有精神图腾意义的空间能够迅速积攒人气,打出品牌声量与调性。更深层的逻辑在于打破文化阶层的次元壁。潮玩入驻艺术馆、历史街区等高势能空间,使泡泡玛特获得跨圈层穿透力,成功吸引高净值文艺消费群体。

这套玩法能够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各类经济、人文、法律、社会背景迥异的地区都能收获成功案例,说明了泡泡玛特这套方法论是可复制的,也构成了其从区域作战转向全球作战的基础。

二、IP矩阵底座愈发扎实

如果一定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泡泡玛特的成长密码,那一定就是"IP",如果非要再加一个词,那就是"商业生态"。

作为行业领军者,泡泡玛特通过金字塔型IP生态结构与工业化IP运营体系,构建了极具生命力的IP商业生态,新老IP接力有助于抵御单一IP生命周期波动风险。2024年,泡泡玛特共有13个IP营收过亿,其中,四大IP营收超过10亿元。

这一点,实际上也是在不断打破市场上长期以来存在的疑虑--泡泡玛特怎么能保证自己的IP持续火爆?

回顾过去,最初MOLLY爆火时,有人认为泡泡玛特很难创造第二个这么火的IP,后面出现了SKULLPANDA,销售收入甚至一度超越MOLLY,如今在MOLLY一年卖20亿元、SKULLPANDA一年卖13亿元的时候,又跑出来年销售额破30亿元的THE MONSTERS(LABUBU属于该系列成员)和一个增速达到15倍、年销售破11亿元的CRYBABY。

说回那个问题,其实泡泡玛特没有办法保证什么IP能火,也不能确定某个IP能火多久,但LABUBU已经十周年、MOLLY更是接近二十周年,但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繁荣。

一方面,泡泡玛特不同于传统IP公司,走了一条"用产品做IP"的差异化路径,通过不断精进产品质量,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另一方面,总会有一些IP扛起大旗,这也再度验证了其构建的"核心引擎+潜力梯队+长尾储备"的IP生态系统合理性。

而能够让这套系统跑起来的关键在于泡泡玛特的核心能力--IP运营。

以LABUBU为例,其实早在2015年LABUBU就被香港知名艺术家龙家升创作出来,2019年龙家升和泡泡玛特开始合作,LABUBU正式成为泡泡玛特IP矩阵的一部分。

早期,LABUBU更像是刚进入经纪公司的练习生,会有一群粉丝喜欢,但破圈能量有限。但2023年伴随出海战略的深耕及乐园让IP形象更加鲜活互联网形成切片式的病毒传播,LABUBU开始展露头角。再到包括Lisa、蕾哈娜等明星成为IP自来水,LABUBU逐渐成长为全球受欢迎的超级IP,甚至可以说,LABUBU是泡泡玛特首个成功推向全球的世界级IP。

可以看到,泡泡玛特的IP运营不是一棍子生意,而是将IP视为动态生命体,将其放在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运营,通过产品迭代、全球化策略、供应链敏捷响应和生态协同,持续激活用户情感连接,这也构成了泡泡玛特的核心壁垒。

三、破界带来更高想象力

近年来,泡泡玛特以IP为核心构建的商业生态体系持续扩容,其发展路径早已超越单纯的品类扩张逻辑。

看似给人一种"不务正业"之感,也会有人担忧步子迈太大过于激进。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泡泡玛特从来不是机械地拓展新品类,而是根据每个IP的独特基因,打造适配其生命周期的成长路径,进而逐渐构建起一个IP商业生态。

例如MOLLY的高端化路径,本质是将其艺术基因与非遗技艺、博物馆藏品乃至其他公司IP进行"充足的稀缺性嫁接"。

MEGA ROYAL MOLLY 400%梵高博物馆杏花、MEGA SPACE MOLLY 400%三丽鸥家族系列等产品将全球不同文化元素融入MEGA之中,引起更多人群的情感共鸣。2024年,MEGA COLLECTION实现收入16.8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到12.9%。

这也展示了初泡泡玛特IP独特的兼容属性,不同于传统IP公司以内容起家,泡泡玛特的IP是靠产品说话。正是这种看似"没有内容"的IP,反而能与更多其他IP合作共生,而非竞争,进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再比如,LABUBU作为一个欧森林精灵形象,给人一种调皮、乐观、善良和勇敢的感觉,配合搪胶毛绒形式,能够带来更加生动的正面形象,再叠加毛绒材质特有的柔软触感,让人收获满满的治愈感,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让一部分原本对潮玩不感兴趣的用户能够认识到这个有趣的IP。2024年,毛绒实现收入28.3亿元,占总营收21.7%,已然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

在用户共创维度,积木品类的突破性意义在于构建了IP情感连接的"第二曲线" 。当消费者亲手将散乱的木块搭建成一个"活生生"的LABUBU,这种"亲手赋予IP生命"的沉浸式体验能更好让消费者感受到IP传递的情绪。

尽管这部分积木业务的体量相较于其他业务而言规模还比较小,但就像最初毛绒由小变大的过程一样,一旦其潜力得到释放,这个全新的业务增长点无疑会进一步扩大泡泡玛特的IP矩阵能量。

实体场景构建方面,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已发展成为IP生态的重要载体。原本该乐园主打北京本地亲子游乐场所,但从实际运营来看,约52%是外地游客,非亲子类游客占比也接近50%,2024年乐园表现超过预期,这意味着泡泡玛特IP势能通过乐园形式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辐射。

本质上,乐园是让用户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类似逻辑在首饰品牌POPOP上也得以体现。该品牌通过解构MOLLY、LABUBU、SKULLPANDA等核心IP的视觉基因,用饰品重构潮流符号体系,让用户看到了IP的更多可能性。

通过布局更多新品类,泡泡玛特不仅突破了潮玩的商业边界,更构建起覆盖全年龄层、全场景的IP消费生态。多维度扩张战略,既延长了IP生命周期,又以差异化产品矩阵覆盖全球化市场需求。

结语

从上市时全市场直呼看不懂,到突破千亿市值时迎来的质疑,再到两年内股价大跌时的"四面楚歌",又到如今股价持续突破新高时无数的鲜花与掌声......泡泡玛特的资本市场之路可谓跌宕起伏,这场"千亿过山车"的背后,是商业逻辑的螺旋式进化:从单一潮玩业务,到以IP全球化运营为核心的生态重构。

当泡泡玛特从亚文化符号进阶为全球化情感通货,所贩卖的是塑料外壳还是毛绒材质都不再重要,能够引起跨越国界的情绪共鸣——这也正是泡泡玛特最难被复制的商业护城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