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冉学东
消费贷利率跌破3%,逐渐向2.5%下探,有些中小银行为了获得更多客户,扩大市场规模,叠加补贴后甚至触及2.4%,这就在消费贷市场上打起了价格战。
价格战事实上是价格调控失灵的产物,信贷资金作为市场经济最核心的资源,其配置需要价格信号来引导,银行通过价格高低,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领域,以实现银行经营效益增长,从而支持实体经济。
但是目前消费贷利率下降过快,存在两大明显的问题,一方面是消费贷跟房贷利差过大,形成较大的套利空间。随着重新定价日的到来,当前首套房贷平均利率约为3.3%,二套房利率则普遍在3.8%以上。而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跌7BP,同比下降28BP,这就导致房贷和消费贷的利差越来越大。
如果消费贷利率过低,没有跟随央行的政策利率波动,就与其他资产利率形成利差,这就会形成套利,比如最近几年经常发生的,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购买房产或者炒股票,这不仅仅没有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而且会导致一定风险。房地产贷款一般期限较长,消费贷一般期限较短,导致期限错配,形成一定风险隐患。
另一方面,消费贷价格战,会导致银行风险出现。目前银行收益绝大多数来自利差,也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银行的收益在于利差减去各项运营成本,最主要的部分还要减去不良资产的部分,才能形成银行的真正收益。
消费贷属于信用贷款,没有抵押,相对容易形成不良。由于房地产市场最近几年比较疲软,需求较低,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向消费贷转移,消费贷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不良的增幅也是比较大的。
根据商业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末,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2.39%,较上年末上升1.05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55%,较上年末增加0.5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了0.23个百分点。
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1.8%是警戒线。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52%,同比下降17个基点。这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低于警戒线28个基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净息差下行的同时,不良上升,银行就只能赔本赚吆喝了。
因此,目前消费贷定价,商业银行应该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权衡好收益和风险,在总体盈利的前提下,做好消费金融服务。
但是,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要吸引客户引导他们理性消费,价格总是最主要的变量,如果利率定价过高,则可能导致一定的道德风险,部分借贷者可能由于利益驱动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出现违约、欺诈等行为。而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可能就会削减消费贷,这样就不能产生刺激消费的目的。
比如,3%的消费贷利率能否有效匹配风险,能否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能否把银行存款有序引导到消费市场,这是一个值得科学研究的课题。
从目前货币政策的取向看,监管层多次强调“择机降息降准”,也就是在未来的方向上,整体利率仍然是要向下走的,那么存量房贷利率也应进一步下调,套利空间进一步收窄,消费贷利率也将继续下调,这样才能真正引导银行存款向消费流动。
责任编辑:王馨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