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1日,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会上表示,未来三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总量将增长2.5倍,年均复合增速近4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推理类算力的年增速将是训练类的近4倍,预计2028年推理类算力规模将首次反超训练算力。
当前,生成式AI正全面渗透产业各环节、算力基础设施成为新型生产力关键支撑。在此背景下,杨杰指出,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点,算力不仅是“新基础设施”,更是支撑智能社会的“基础能源”。
为此,中国移动正通过“算力多元化”“算网一体化”“全域AI化”三大战略路径,推动传统云计算基础设施向“云智算”迭代升级。
可调度算力已占全国六分之一
“我们创新提出‘算力网络’理念,并积极推动其落地应用。”杨杰指出,中国移动正以“云为底、网为脉、智为核”的思路,构建面向未来的算网基础设施。
在算力多元化方面,中国移动持续扩展全国智算资源网络。目前,其通用算力已部署于“4+N+31+X”布局体系中,超100万台服务器支撑着全网算力供给。同时,公司已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总智算能力超过43 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通过并网21家智算中心与国家级超算、量算中心,中国移动可调度的算力已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在算网一体化建设方面,中国移动率先完成国家八大算力枢纽400G大带宽直联,打造出“长三角芜湖集群”等具备“四算合一”能力的枢纽平台,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最引人关注的是全域AI化的加速落地。中国移动打造了以AI大模型为引擎的“算网大脑”,实现300余座城市的算力资源智能调度。在用户侧,推出“灵犀”智能体,并将云手机、云电脑、视频彩铃等24款产品进行AI重构,累计AI化产品客户超1.9亿人次。
推理算力规模将实现反超
“‘由云向智’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系统性的生产关系重构。”杨杰在演讲中强调,AI技术的演进正带动算网基础设施发生深层变革。
其一是AI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在高水平算法与高性能算力的双轮驱动下,AI能力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AI的边际成本却在急剧下降,使用成本每年下降约10倍。这种“指数级提升+大幅降本”的趋势,使得AI任务在2030年预计将占据全网流量的64%。
其二是算力的“回弹效应”。通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激发“杰文斯悖论”,即效率提升反而带动总体需求上升。据测算,未来三年,中国智能算力总量将增长2.5倍,年均复合增速近4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推理类算力的年增速将是训练类的近4倍,预计2028年推理算力规模将首次反超训练算力。
其三是连接的“加速效应”。高速、低时延、安全泛在的网络正在催生信息消费“新三样”——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机器人。其中,AI智能体数量预计将超越人类总数,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车中的渗透率也将在2030年超过80%,机器人则将在制造、养老、家居等多个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
杨杰表示,面对“AI+”浪潮,中国移动提出构建“AI全栈服务”体系,覆盖AI IaaS、AI PaaS、MaaS和AI SaaS四大层级。
其中,他透露,在基础设施层(AI IaaS)中国移动正打造超大规模“算力工厂”和立体“网络枢纽”,并通过“九天大模型”构建具备自主调优能力的“算网智脑”。
为了加速这一进程,杨杰最后向产业链提出了三项倡议:一是联合攻克核心技术,推动存算一体、类脑计算等前沿突破;二是共同打造普惠型产品与服务,让AI更好惠及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三是携手构建全球生态,探索统一的技术路径与标准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