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不到30年,国内调味品行业变化天翻地覆,已由单一调味品升级至复合调味品,形态由固体、粉状走向液态,渠道从单一走向多元。
复合调味品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越来越细分,单身、宅家等懒人群体,用一包复合调味品就能轻松烹饪出一道硬菜,味道毫不逊色于热门餐厅。
复合调味品更大的消耗,在于餐饮和食品工业端。外卖、连锁餐饮以及预制菜等,将复合调味品市场推升至2000亿元以上。
几乎所有调味品上市企业,正攒足劲头染指这一赛道。无论是酱油一哥海天味业,还是几经辗转登陆资本市场的天味食品,纷纷在这一赛道上疯狂卡位。
未来,行业会有怎样的变局,又会衍生出怎样的资本故事?
崛起
中国人厨房里的调味品,大致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食盐、酱油、食醋等单一调味品,另一类是以酱汁、糖醋汁等为代表的复合调味品。
30多年前,家庭和餐饮端所用的调味品,绝大部分是业已工业标准化的基础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尚在萌芽状态。
1984年,王守义在河南驻马店创立“十三香”,将海南的辣椒、云南的草果、四川的花椒、广西的大茴等多种佐料按比例配制磨粉,包装后出售。
从此,中国家庭主妇们烧菜,不再只用油盐酱醋,十三香这种复合香辛料,渐成打开香味之门的新钥匙。
王守义的配方从来密不示人,还是引来同行疯狂抄袭。上世纪90年代,王守义公司每年不得不耗费巨资在市场上打假。为保护“十三香”注册商标,公司甚至将商标从“十一香”注册到“三十九香”。
这样一盒40克的“十三香”,利润只有8分钱。1998年,王守义公司年销售规模达4亿元,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
也是在1984年,荣耀中在河南扶贫过程中,利用当地土鸡资源发明鸡精产品,1988年回到上海创立太太乐鸡精品牌,将这种浓缩鲜味产品送入中国人的厨房,“中国鸡精教父”荣誉加身。
同一年,陶华碧在贵阳绕城公路边的凉面店开业,餐桌上的豆豉酱成为南来北往司机们的必选。1996年,她将这种辣椒酱进行工业化生产,2023年全年销售规模近54亿元。
老干妈的风靡,让红99食品董事长黄万明深有感触。他早在1993年,就创立了四川工商重庆火锅研究所,主攻浓缩火锅底料。后来将研究所迁址重庆,注册了红99品牌,在火锅底料细分领域拉开阵型。
在他主导之下,红99火锅底料,突破了原有产品局限,向通用性调料方向发展,用了十年时间,年销售做到20亿元。
洗牌
与黄万明同一时代里,天味食品邓文夫妇、海底捞张勇,已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分道而行,在调味品和餐饮两大领域活跃至今。
红99火锅底料在川渝两地盛极一时,邓文和张勇,后来转过头来,争抢黄万明的火锅底料生意,且很快实现超越。
颐海国际成功的背后,有海底捞庞大门店网络和品牌背书,在群雄争霸的川味火锅底料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5.40亿元。
邓文食品专业科班出身,从成都金牛区供销社下海后,1993年创立天味食品,旗下的大红袍品牌主营火锅底料业务,配合“好人家”等品牌,共同推动天味食品的发展。2011年,公司年营收还不到6亿元,到2024年已飙升至34.76亿元,净利润达到6.25亿元。
川渝调味料行业,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成就双雄地位。在火锅底料之外,它们各自推出了复合调味料产品,颐海国际有酸菜鱼调味料、小龙虾调味料等;天味食品推出麻婆豆腐、鱼香肉丝、老鸭汤等复合调味料,帮助“懒人”们一包调料轻松搞定一道硬菜。
天味食品辗转7年登陆资本市场,获得资本助力之后大杀四方,从上游机械、原料,到下游的渠道和线上品牌展开收并购。
迄今,公司手里已有5张王牌,即好人家、大红袍、天车、天味食品餐饮高端定制及拾翠坊,领跑火锅底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以及香辣酱4大赛道。
这让邓文底气十足。2024年拍板要求经销商,在公司、千禾味业、吉香居之间“二选一”,一时在市场掀起巨大风浪。
复合调味品迅速崛起,与外卖行业的兴起不无关系。在外卖的带动下,2011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432亿元。到2022年,整个市场规模已达1899亿元。可约26%的市场渗透率,与欧美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艾媒咨询预计,2027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3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3%,增速高于整体调味品行业。
这样的市场背景,引发调味品行业集体行动。不仅调味品头部企业海天味业频频动手,中小企业也瞄准了这一赛道。2019年上市的日辰食品,在调理食品之外,也为下游厂商提供粉体、液体类复合调味品等,找到了扭转命运的密码。
分化
国内的复合调味料产品,大致可以划分为鸡精、中式复合调味品、西式复合调味品、日式及东南亚其他复合调味品4大板块。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为2032亿元,同比增长13.77%,占调味品总市场规模的34%。
其中,中式复合调味品已跻身第一大品类。最主流的就是占比7成左右的川式复合调味品,代表产品即火锅底料、川菜调味料。
火锅底料在中式复合调味品中最先爆发,且在火锅餐饮行业里延续至今。主要在于,火锅底料易标准化,间接推动火锅餐饮成为第一个标准化的中式餐饮业态。
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风口,不仅颐海国际、红99,以及天味食品,小龙坎、谭鸭血以及老干妈等都纷纷推出了同类产品。
除火锅底料外,其他复合调味料产品,层出不穷。从多年前的粉状,迭代升级成如今的液态,酸菜鱼调料、排骨料、鱼香肉丝调料等等。
但凡用过一两次,就能体验到这些复合调味料的魔力。烹饪时间被大大压缩,对味型复刻精准,做完吃完甚至在瞬间,会产生专业厨师的幻觉。
这些复合调味品的使用,主要有三大渠道,餐饮、家庭和食品工业,大约分别占比60%、30%和10%。
如今,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不断提升,复合调味品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基础调味料。产品更加细分,一包料几乎可以一比一复刻菜谱。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复合调味品的品类分化。随着品牌竞争,加剧了市场分割,以及产品迭代的速度。
除此之外,产品多渠道布局、产品矩阵化已是行业主流,就像近年并购小旋风天味食品一样,在上下游疯狂“扫货”,挖深自己的护城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