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A股家居龙头美凯龙(601828.SH、01528.HK)通过上证路演平台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其3月27日晚间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有所亏损,且亏损额较上年度进一步扩大。
这家曾被誉为“中国家居零售航母”的企业,为何连续两年深陷亏损泥潭?其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行业变局?
亏损飙升,营收缘何一路“滑坡”?
公开信息显示,美凯龙2024年业绩承压明显,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达29.83亿元,相较于2023年22.16亿元的亏损额,亏损幅度再度扩大35%。
图源:红星美凯龙2024年度业绩公告
在收入构成方面,各板块均遭受冲击。2024年,自营商场的租金及相关收入下降21.0%。受相关产业发展波动的波及,商场与商户经营状况均不容乐观,商场出租率及租金呈现阶段性下滑态势。与此同时,为帮扶商户,公司加大稳商留商优惠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该板块收入。委管商场相关收入下降幅度更大,达28.1%,主要归因于委管商场数量减少以及委管项目履约进度延缓。不仅如此,建筑装饰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较2023年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截至2024年末,美凯龙的业务布局仍较为广泛。旗下运营着77家自营商场,平均出租率为83.0%;257家管理深度各异的委管商场,平均出租率为82.5%;通过战略合作经营7家家居商场;另外,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33家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涵盖405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这些业务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2个城市,总经营面积达20,325,659平方米,尽管规模庞大,但仍需应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诸多挑战。
针对公司营收同比下降的原因,美凯龙回复,受相关产业发展波动影响,商场和商户的经营情况均受到影响,商场的出租率和租金出现阶段性下滑。同时,为支持商户,公司稳商留商优惠增加。另外,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项目数量减少、进度放缓,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转型迷途:新业态难救主业
实际上,陷入困局的红星美凯龙并未“坐以待毙”。
在易主国资之后,公司管理层迅速行动起来,推出了一系列业务转型战略,旨在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家居卖场租赁收入的局面,全力向多元化方向突围。
自2023年8月建发股份入主当月,红星美凯龙便果断提出了“3+星生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在坚守家居、家装、家电三大主营业务赛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汽车、餐饮、社区服务等新业态,意图构建起一个以“家”为核心的多元生态圈。在这一过程中,红星美凯龙积极与“建发系”资源展开深度联动,期望借助国资背景的资源优势,推动战略转型的落地实施。
尽管红星美凯龙在转型之路上动作不断,频繁推出新举措,但截至目前,其主营业务的下滑态势依旧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在多元化拓展方面,新涉足的业务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体量相对有限,在短期内难以弥补主业收入出现的巨大缺口。
以卖场引入的新能源汽车展示销售、餐饮娱乐等“偏中频”业态为例,虽然这些新业务为卖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看点,然而从实际营收贡献来看,它们在公司整体营收中所占的比例依旧较低。业内有评论指出,红星美凯龙当前的多元化探索正处于培育期,就如同远处的水源,难以在当下迅速解决企业面临的紧迫难题。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以及消费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这些尚不成熟的多元化业务,暂时还无法有效抵消主业所遭受的冲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年初,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拟豁免公司于过往作出的“不从事房地产开发”这一承诺。董事会已同意解除2020年公司主动施加的涉房限制。根据计划,公司将把部分项目土地以及在建工程中具备可售条件的部分,以预售的方式面向市场销售,其目的在于盘活资产,尽快回笼资金。这一举措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意味着红星美凯龙不得不放弃曾经的初衷,选择通过变现卖场物业的方式,来为企业“补血”,以缓解当下的资金压力。
腰斩出售!多个家居卖场、门店被拍卖
步入 2025 年,经查询发现,家居卖场及家居门店相关资产频繁现身拍卖平台。曾经坚守 “不从事房地产开发”原则的红星美凯龙,如今也陷入变卖房产土地的艰难处境。
眼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的漳州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部分资产正处于变卖阶段,涉及D1号、D2号、D3号、G1号建筑,地下室的288个车位,还有第四层的59套房产。根据拍卖标的调查情况表所示,此次变卖标的涵盖了红星美凯龙南馆(红星?美凯龙家具馆)、北馆(起居生活馆)、一栋五层办公楼,以及地下室的部分车位。其建筑面积总计102081.58平方米,评估价值达5.77亿元,而如今的变卖价为3.23亿元。
图片来源: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
整体而言,相较于5.77亿元的评估价,此次变卖价近乎“腰斩”,降幅高达44%,这一情况迅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目光。作为曾经的商业地标,该项目已历经多次流拍,如今以如此“骨折价”重新寻觅接手者,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感受到商业地产市场带给美凯龙的窘迫。
业内人士剖析指出,该资产频繁流拍,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商业地产大环境持续遇冷,同时项目本身存在运营困境。虽然3.23亿元的变卖价仅为评估价的56%,看似价格诱人,但大宗商业资产向来处置周期漫长,对买家的资金实力要求极高,而且后续还面临着艰巨的业态重构任务,诸多难题交织,导致接盘者寥寥。
红星美凯龙曾是行业龙头,如今却面临重重困境。2024 年业绩亏损加剧,各业务板块收入下滑,尽管实施多元化转型战略,新业务却难以短期内弥补主业缺口。2025 年,公司拟打破不涉房承诺,变卖资产 “补血”,且部分卖场资产遭拍卖,多次流拍后以近乎 “腰斩” 价格仍难寻接盘者。
当下,美凯龙虽积极应对,却仍深陷困局。未来,其能否成功摆脱困境,实现业务转型与业绩回升,不仅取决于自身战略执行,也与行业环境、市场变化等因素紧密相关,仍有待市场的长期考察。(《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