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海医药2024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2752.51亿元,同比增长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3亿元,同比增长20.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0.65亿元,同比增长13.04%。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上海医药在2024年也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58.27亿元,同比增长11.39%。
在发布靓丽业绩的同时,上海医药在国际领域也收获肯定与成绩。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近日发布《2025年全球医药品牌价值榜》,上海医药以卓越的品牌实力与持续增长的市场影响力再度入选榜单,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9位,较2024年提升1位,这是上海医药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六年跻身全球医药品牌价值前列。同时,上海医药凭借不断优化的业务结构,深化数字化转型,夯实国际化战略,本年度实现了品牌价值的跨越式突破,跻身全球十大最强医药品牌排行榜。
创新医药产业生态圈,夯实“产学研医资”一体化发展
上海医药是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企业50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医药企业第二。
财报显示,2024年上海医药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37.31亿元,同比下降9.62%;工业板块贡献利润21.93亿元,同比增长3.95%;医药商业销售收入2515.20亿元,同比增长7.47%;商业板块贡献利润33.85亿元,同比增长1.05%。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70亿元,同比下降12.98%。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8.1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23.94亿元,同比增长8.64%。
能取得上述成绩,与上海生物医药积极发挥链主作用,加快构建开源创新生态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24年9月,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前沿”)正式揭牌,上海医药以上海前沿为枢纽,创设“一张桌”机制,聚合“产学研医资”资源,加速构建“没有围墙”的开源创新生态圈。在报告期内,该园区已入驻国家级生命科学研究院(SRI)、上海生物医药引导基金、拜耳、赛多利斯、循曜生物等15家生态伙伴,并成功举办浦江学科交叉论坛、浦江峰会等活动。
同时,上海医药也在持续优化研发体系,夯实“产学研医资”一体化发展。上海医药在2024年成立科学委员会产业创新理事会,调整研发组织架构;并以“双聘”方式聘请上海交大药学院院长担任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院长,联手共建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复旦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顶尖科研院所聚焦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同时参与设立上海生物医药转化基金二期,深化产融结合。
此外,上海医药还在持续深化布局细胞治疗产业,如推动上海康健生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并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国干细胞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细胞治疗产品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
3月31日,上海医药还参与了以“集聚国际医疗服务资源推动跨境医疗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方案发布会暨首批项目签约揭牌仪式,进一步展示了其创新医药产业生态圈,夯实“产学研医资”一体化发展的决心。
加速新药开发,完善产品布局
当前,面对医改政策持续深化,医保控费、带量集采等举措深刻影响药品价格,以创新谋出路成为所有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在此方面上海医药也进行了多层次布局。
财报显示,2024年,上海医药研发投入达28.1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23.94亿元,同比增长8.64%。公司重点布局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六大领域。
在新药管线方面,上海医药54项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其中创新药40项(含美国临床Ⅱ期1项)、改良型新药14项。其中,上海医药自研的I001片(SPH3127)治疗高血压适应症的NDA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4月获得CDE受理;B001项目(静脉注射液)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适应症已正式进入关键临床研究阶段;B007项目(皮下注射液)治疗膜性肾病、重症肌无力和天疱疮3个适应症已进入临床Ⅱ期。一致性评价进展方面,上海医药共计15个品种(16个品规)获批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目前过评产品累计增加到74个品种(103个品规)。
在优化新药布局的同时,上海医药亦在中药、罕见病药等优势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中药方面,上海医药持续守正创新,打造大品种群战略。2024年,上海医药中药板块实现工业收入95.71亿元,多项核心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瘀血痹胶囊完成2000例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真实世界研究的病例入组;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进展顺利。罕见病药方面,上海医药已有51个在产品种,覆盖67个适应症,行业领先优势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上药睿尔重点产品SRD4610(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已提交国内Ⅲ期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工商协同多维突破,创新业务亮点纷呈
随着上海医药加速新药开发,其创新成果不断扎实推进,如何重塑其医药工业和商业运营体系,也成为上海医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财报显示,2024年上海医药加快了工业营销体系整合,营销模式转型,以及进一步拓展医药商业网络布局,推动管理一体化。
工业营销体系方面,上海医药2024年完成了对原来五个销售部门的整合,组建新上药销售公司,整合优化中后台职能,推动营销模式转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通过加强工商联动、产销协同,公司全年工业销售过亿元产品数量达44个,其中过10亿元产品有2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合计137.32亿元,同比增长1.43%,覆盖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领域。
同时,上海医药成立了工业产业布局专班,形成了上药信谊、上药第一生化+上药康丽、上药中西、上药新亚、微生态的产业产品规划实施方案,以进一步聚焦核心技术,推动技术升级。另外,上海医药亦稳步推进原料、制剂一体化布局,并通过落实“六大降本举措”,系统推动工业制造降本增效,2024年完成精益项目16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实现了降本增效与技术创新的双丰收,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
在医药商业领域,上海医药持续深化全国25个省市纯销网络布局,推动管理一体化,提升运营效率,增强药品应急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创新业务,提升服务价值。报告期内,2024年上海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2515.20亿元,同比增长7.47%。
为了让消费者获得全球好药,在进口及创新药服务方面,上海医药为全球医药企业创新产品打造涵盖上市前合作、进出口服务、全国分销、创新增值在内的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报告期内,公司2024年创新药板块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涵盖20家企业。
此外,2024年上海医药依托镁信健康在健康商业保险领域的先发优势,助力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建设,并结合上药云健康“商业保险+专业药房”新零售模式,打通创新药生态闭环,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用药解决方案。
投资并购力度加大,国际业务拓展加速
作为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企业50强,上海医药在2024年也积极开展医药工业并购及合资合作,加大项目筛选储备。2024年12月,上海医药正式签署收购和黄药业10%股权的交易协议。通过本次收购,公司有望依托业务资源的协同整合,赋能公司现有中药品种,进一步提升在循证医学、学术推广及国际化方面的能力。
对于当前的中药出海热潮,上海医药也紧跟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潮,以香港为桥头堡,依托香港总部与上药香港中药发展专班,积极推进中成药在香港的注册上市及相关工作,并通过加强与香港政府及在港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国际业务方面,上海医药选择在东南亚、中东等多国进行布局,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上海医药2024年新增海外产品注册申报18个,累计完成项目申报25个,其中获批1个;同时上药泰国公司顺利完成首年度销售目标、上药菲律宾公司完成公司设立等多个既定目标,使上海医药实现海外销售收入39.67亿元,同比增长24.53%。
显然,上海医药作为工商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药企,在2024年通过工商板块业务协同造就竞争优势,同时以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企业转型,从而在收获靓丽数据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未来,上海医药表示,将继续秉承“筑牢底盘,做强核心,创新突破”的战略方针,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上药力量”。
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
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