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1日,以“由云向智,共绘算网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出席大会主论坛,并作题为《由云向智,共绘算网新生态》的主旨演讲。
杨杰表示,作为网信领域的中央企业,中国移动将算网基础设施作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重点领域,创新提出“算力网络”原创性理念,并围绕“算力多元化、算网一体化、全域AI化”三个关键方向强化产业实践,推动算力成为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深化算力多元化布局,综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一是通用算力泛在部署,优化“4+N+31+X”算力网络布局,拓展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覆盖广度和深度,算力服务器规模超100万台。二是智能算力规模上量,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打造多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超43EFLOPS。三是多元算力汇聚融通,并网21家智算中心、3家国家级超算中心、3家量算中心,可调度算力资源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加强算网一体化融合,供需匹配精度大幅提升。一是算网资源一体建设,率先完成国家八大枢纽400G大带宽、超高速网络直联,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二是算网大脑规模商用,在京津冀、长三角等4个枢纽级、区域级算力节点落地,特别是在“长三角芜湖集群”,打造全国首个“四算合一”的国家枢纽算力调度平台。三是算网技术加速突破,牵头提出全调度以太网、全向智感互联等原创技术,异构计算架构、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提升全域AI化水平,算网创新效能全面释放。对内,实现算网运营能力深度融智,构建以AI大模型为引擎的算网融合调度平台,整合超25万条网络链路,汇聚300余城算力资源,打造用户意图感知、多因子智能决策、故障自动修复等能力,支持日均超亿次的算网大规模、跨地域调度。对外,实现算网产品服务全面注智,发布“灵犀”智能体,推动云手机、云电脑、视频彩铃等24款产品AI升级,“AI化产品”客户超1.9亿;推出中训边推、跨域热迁等多项面向AI创新的任务式服务,落地超4万个标准化、场景化AI解决方案。
杨杰指出,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设施和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推动经济社会从“互联网+”“5G+”向“AI+”加速转变,为算网基础设施演进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
AI的“规模效应”持续深化,呼唤基础设施新架构。作为数智化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AI发展呈现“两个规模效应”。一是技术能力的规模效应,随着高水平算法、高性能算力、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投入,AI整体能力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每年提升约10倍。二是经济效益的规模效应,随着AI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AI使用成本将显著降低,每年下降约10倍。在“两个规模效应”驱动下,AI任务成为算网基础设施承载的主要内容,到2030年在全网流量中的占比将达到64%。这一变化将对算网基础设施架构创新提出迫切需求。
算力的“回弹效应”加速显现,释放算力服务新需求。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广泛应用,将大幅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引发算力领域的“杰文斯悖论”,带来“两个新变化”。一是算力总量的指数增长,未来3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超2.5倍,年均复合增速近40%。二是算力结构的显著变化,推理算力需求将超过训练算力需求,未来3年,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将达到训练算力的近4倍,到2028年,推理算力规模将超过训练算力规模。这一进程将给算网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推动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连接的“加速效应”不断拓展,催生信息消费新形态。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推动“人机物”多元主体的全面连接,加速数算智的系统融入,引发“比特×瓦特”的融合聚变,实现能力和价值的显著倍增,催生信息消费“新三样”等新业态新模式。一是AI智能终端,云边端算力、数据和模型在网络的带动下加速整合贯通,显著提升AI智能体的性能,深度嵌入各类终端设备,打造能够提供专家级、个性化服务的“生活助理”,未来AI智能体数量将超过人的数量。二是智能网联汽车,依托高性能算力和低时延网络,车路云协同不断深化,加速端到端智能驾驶的落地,拓展人类数智生活的“第四空间”,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车中占比将超过80%。三是智能机器人,算网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多元算力供给和全域网络连接,加速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的协同发展、交叉渗透,创造可在制造、居家、养老等多个领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精细服务的“硅基劳动力”,到2030年,80%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未来机器人数量也将超过人的数量。
“三个效应”的叠加释放,将引发算网基础设施的结构性、深层次变革,使得“由云向智”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趋势下,算力网络的核心载体由传统的“云计算”向云和AI深度融合的“云智算”升级,体系架构从IaaS、PaaS、SaaS三层拓展为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层:一是AI IaaS,即智算网一体化供给的基础设施服务,通过泛在网络推动东中西、云边端、通智超量、训练推理等多类型算力“联算成网”,依托算网统一编排的算网大脑,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按需使用。二是AI PaaS,即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工具平台服务,提供以AI为核心的研发、运营、测试等全环节工具链和开发环境,显著提升全社会AI创新效率。三是MaaS,即加速AI一站式落地的模型服务,汇聚模型、能力、智能体等资源,推动AI在各行业的普及渗透。四是AI SaaS,即覆盖多样化场景的AI应用服务,赋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数智化转型,充分释放AI价值潜能。
杨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移动牢牢把握数智化革命机遇,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的创新引领,聚力“四个重点方向”,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的“AI全栈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数智能量。
聚力打造融合型算网基础设施。把握基础设施负载从“Bit”向“Token”转变趋势,推动算力、网络、算网大脑的全方位升级。一是建设超大规模的“算力工厂”。推动万卡级、千卡级智算中心的倍增扩容,积极开展十万卡智算中心前瞻研究,建设“集中化+分布式”推理算力资源,形成“中心集约、边缘泛在、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智算体系。二是构筑立体布局的“网络枢纽”。加快天地一体、智能融合、通感一体等6G特性的现网应用,强化800G和1.2T超高速下一代网络的试点落地,拓展低空网络、航空网络、卫星网络,支撑“人机物”的全域连接。三是打造AI驱动的“算网智脑”。依托“九天”算网大模型,推动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全面纳管网云数智安边端链等要素,构建需求智能解析、方案自主生成、资源动态调优等特色功能,实现算力的精准供给。
聚力打造自助式工具平台。以“人人都能够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为目标,强化对AI创新的赋能支撑。一是锻造模型高效率开发能力。面向模型训推全环节,提供模型预训练、对齐精调、性能评测、量化部署等端到端开发支持,赋能模型敏捷创新。二是锻造算力高性能适配能力。面向大规模训练和高并发推理等重点场景,沉淀万卡并行、异构混训、断点续训、推理加速等能力,充分释放算力效能。三是锻造数据高质量供给能力。围绕数据运用全生命周期,广泛汇聚多模态通用数据和行业数据,提供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服务,夯实模型创新的数据基础。
聚力打造一站式模型服务。以成为“AI领域最强集成商”为愿景,加强模型、能力、智能体等资源整合。一是加快多类型模型汇聚。不断完善“九天自研+业界领先”模型谱系,提供“云-边-端”大中小模型串联,以及文本大模型、图像大模型、编程大模型等多类型模型并联的新型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加快多领域能力沉淀。打造语言交互、图像理解、视频生成等AI通用能力,沉淀边缘智能、隐私计算、量子信息等共性能力,促进AI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三是加快多场景智能体打造。构建智能客服、办公助理、医疗助手等智能体库,打造可视化、模块化的智能体开发工具,助力客户轻松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智能体。
聚力打造原生型产品应用。面对经济社会“AI+”发展需要,加快产品形态和功能的全方位智能化重塑。一是拓展“AI+产品”矩阵。推进全量产品AI化,面向个人娱乐、智慧家居、健康养老等多样场景,加速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消费“新三样”布局落地,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二是创新“AI+DICT”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快移动云向“智能云”升级,面向工业、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构建AI+工业质检、AI+车路协同、AI+低空智联等“自动驾驶”级解决方案,更好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三是打造“AI+数字政府”标杆。依托政务大模型,升级“AI+”城市超脑平台,拓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等多场景应用,提升公共安全、社区服务、应急响应等管理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杨杰表示,推动云智算从理念构建走向产业实践,需要社会各方紧密协作、携手共进。中国移动将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杨杰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共同攻坚核心技术。深化各类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加速突破存算一体、类脑计算、异构计算等前沿技术。二是共同培育普惠应用。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共建好用、易用的云智算产品服务体系。三是共同构筑全球生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在云智算的技术路线、演进方向等方面形成共识,为算网基础设施演进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杨杰最后表示,数智化革命为云智算发展孕育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中国移动将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与广大合作伙伴一道,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绘就云智算发展美好图景,加速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好服务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为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