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3日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以来,恐慌情绪引发全球股市巨震,港股市场于4月7日跌破2万点大关,单日跌幅超过13%。与此同时,市场的回购活动似乎有再次走翘之势。
4月7日,港股69家公司在市场暴跌之际进行了回购行动,其中11家回购金额超千万港元。从个股来看,腾讯控股单日回购6.01亿港元、快手-W回购1.46亿港元、名创优品回购5241万港元、瑞声科技回购4018万港元;近两年上市的公司中,锅圈回购989万港元,极兔速递-W回购770万港元,速腾聚创回购747万港元。
截至4月7日,今年以来港股已有166家公司执行了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473.5亿港元,平均每家公司回购超过2.85亿港元。
其中,“回购王”腾讯控股独占192亿港元,汇丰控股亦回购超100亿港元,友邦保险、中远海控、快手-W等公司的回购金额也在10亿级别以上。
年内回购金额排名16位的小米集团-W自2025年1月17日后,暂停了回购动作。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回购均价在8.41-18.46港元不等,公司2025年的回购均价在33港元左右。
此外,不少A+H上市公司也积极回购或发布回购计划公告,为公司价值托底,包括中远海控、中国外运、顺丰控股、长飞光纤、天齐锂业、美的集团、海尔智家、中国神华、国泰海通、东方证券等等。
截至4月7日,今年A+H公司中合计已有26家(去重)展开了股份回购,其中13家在港股市场回购了33.5亿港元,21家在A股市场回购了34.25亿人民币。
4月8日,“招商系”7家上市公司,包括招商蛇口、招商积余、招商轮船、招商港口、招商公路、中国外运、辽港股份等集体公告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将加快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维护全体股东权益,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美的集团于8日亦发布公告,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份,计划一年内通过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回购15亿至30亿元。美的集团在今年3月底发布2024年报之际,曾公告计划以自有资金50亿元至100亿元回购股份,其中70%及以上将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前不久刚完成合并的券业新巨头国泰海通董事长提议回购10亿至20亿元,东方证券则拟回购2.5亿至5亿元,险资巨头中国太保的董事长亦提议以公司自有资金回购股票。
一些拟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也在行动。例如,万亿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拟回购40亿至80亿元。
再例如,刚向港交所递表的“果链龙头”蓝思科技4月8日发布公告表示,拟回购5亿-10亿元公司股份。已官宣拟赴港上市的三一重工4月8日午间公告称,公司上午回购2006.05万元公司股份,下午将继续回购。
今年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海康威视、京沪高铁、中国建筑、京东方A、牧原股份、华懋科技、中远海控等公司回购金额排名靠前。
其中,贵州茅台于4月8日表示,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公司控股股东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截至2025年4月7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131.59万股,已支付总金额为19.48亿元。公司将按照回购金额上限,尽快完成剩余约40.5亿元的回购及股份注销程序。
通常而言,股份回购行动往往与市场表现呈现反相关性,两者相互影响。当股价出现大跌或处于低位时,上市公司的回购更加频繁,而当公司开启回购时,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起到支撑股价的作用。
从历史经验看,港股的回购往往发生在熊市期间,但回购信号通常也预示市场底部,随后出现反弹的概率较高。
文章来源:活报告公众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