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亿市值到首度亏损 锂业龙头的逆周期豪赌能否突围?

蓝鲸财经
18 Apr

文|《投资者网》乔丹

当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的巅峰跌至阶段性低点7.5万元/吨,全球最大金属锂生产商赣锋锂业(002460.SZ)交出了上市15年来首份净利润亏损年报。

这家曾因成功押注新能源风口而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明星企业,在行业“凛冬”中暴露出多重经营压力。面对可能持续至2029年的锂供过于求周期,董事长李良彬推动的“逆周期扩张”策略,正将赣锋推向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临界点。

周期拐点下的利润骤冷

碳酸锂价格的断崖式下跌,令锂电行业从此前的高速增长期骤然转入深度调整期。2024年,碳酸锂阶段性现货价格一度跌至7.5万元/吨,全年均价约为12万元/吨,较2022年60万元/吨的高点回落八成。价格重挫直接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2024年,赣锋锂业旗下锂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同比降50.88%,锂电池系列产品则下降23.49%。

利润空间的迅速收缩,导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赣锋锂业净亏损20.74亿元,同比下降141.93%;营业收入为189.06亿元,同比下降42.66%。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10.82%和-13.91%,同比分别下降2.86个和27.79个百分点。

更具挑战性的是,根据能源资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的预测,锂市场的供应过剩可能持续至2029年。这意味着行业将面临长达五年的“价格磨底期”,行业景气度难以短期回升。

价格体系的下行还引发了更多连锁反应。截至2024年末,赣锋锂业存货规模升至86.13亿元,同比增加4.23%,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39%。全年共计提资产减值4.2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8.38%。

而且,风险或尚未出清。公司2024年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25.23亿元,较2023年的30.09亿元有所减少,在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仍存在新一轮跌价风险。

在业绩承压与资产价值波动的双重影响下,赣锋的资金流动性也面临严峻考验。公司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高达316.7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59.44亿元。尽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3423.52%至51.61亿元。但面对庞大的短期偿债压力,这一改善仍显捉襟见肘,财务安全边际较为脆弱。

野心扩张遭遇现实摩擦

行业下行周期中,赣锋锂业选择了最激进的扩张策略。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合计136亿元,重点投资项目包括阿根廷Mariana盐湖、马里Goulamina锂矿等上游资源。

今年4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与Lithium Argentina AG(LAR)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联合开发位于阿根廷Pozuelos-Pastos Grandes盐湖盆地的三个锂盐湖项目。赣锋锂业在该区域的控股与参股比例不一,意图进一步巩固资源掌控力。

公司在年报中表示,计划于2030年或之前形成总计年产不低于60万吨LCE的锂产品供应能力,涵盖矿石提锂、卤水提锂、黏土提锂及回收提锂等多种技术路线。

理论上,“逆周期囤矿”契合资源型企业的传统思路,但当下的市场环境与过去已有所不同。

相比2015-2018年的价格低谷,本轮下跌不仅源于供需错配,更叠加了技术路线的快速演变。钠离子电池商业化提速、磷酸锰铁锂渗透率提升、固态电池技术逐步落地,均对传统锂资源的定价逻辑构成长期压制。一旦碳酸锂价格跌破边际成本,这些储备资源将不再是“战略资产”,而可能变成沉重的资金负担。

公司的多元化转型还未能及时托底基本盘。以固态电池为例,作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还尚未规模化交付,短期内难以撑起新的增长曲线。

在核心业务大幅缩水、新兴业务无法快速接棒的双重夹击下,赣锋锂业的“全产业链”战略逐渐陷入进退失据的局面。

内幕交易下的资本信任危机

2024年7月,证监会认定赣锋锂业在2020年与江特电机并购期间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并作出行政处罚。这一事件不仅引发法律风险,更直接导致原本寄予厚望的赣锋锂电分拆上市计划流产。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项目夭折,并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Wind显示,2025年3月17日,赣锋锂电23名股东集体退出,包括小米科技、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产业链重要企业。此前,摩根大通也于2月27日和4月3日两度减持赣锋股份。

相较财务层面的亏损,资本市场的信任崩塌杀伤力更大。赣锋曾凭借“绿色锂业”形象被评为MSCI ESG评级A级,但因内控问题,其ESG评分已被多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截至2024年末,港股通持股比例从2022年的5.48%降至3.87%,外资持续撤出进一步加剧了估值下行压力。

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52.8%,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4.82亿元。在锂价剧烈波动背景下,过度依赖金融衍生品操作可能放大财报波动性,令估值体系更加不稳。

赣锋锂业的遭遇,是整个锂电产业由“供不应求”转向“结构性过剩”的缩影。过去资源为王的逻辑,如今正在接受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双重检验。

对于李良彬而言,当务之急或是重建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将负债率压降,对庞大库存建立动态对冲机制,为可能到来的行业洗牌储备充足的现金。

在新能源的寒冬中,活下来,比跑得快更重要。(思维财经出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