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中国纸业大亨,走了

华商韬略
18 Apr

刚刚,那个创造中国纸业奇迹的人,走了。

2025年4月18日凌晨,恒安集团官微发布消息称:

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许连捷,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17日16时50分逝世,享年73岁。

这个曾蝉联福建首富,被誉为“福建商业教父”的大佬级人物,在过去三十余年,将恒安集团从一个乡镇小厂,打造成国内生活用纸的龙头企业。

他被先后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其商业思想影响了很多企业家。

安踏董事长丁志忠、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特步董事长丁水波,都曾感慨,从许连捷身上学到了很多。

福建晋江安海镇有一座工业园,名为恒安工业城,是恒安集团总部所在地。

你可能没有听过恒安集团,但你一定听过安尔乐、心相印、七度空间……这些品牌都是恒安集团的。

恒安集团不但品牌强大,而且业绩出众。

2024年,其全年营收226亿元,净利润超过22亿元,是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

其生产的心相印纸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执掌恒安集团的创始人许连捷,是国内第一批做卫生巾的企业家,推动了我国女性卫生习惯的转变。

1953年,许连捷出生于福建晋江农村,他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睡觉都只能去祠堂打地铺。

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早早开始工作。

许连捷不想种地,因为赚不到几个钱,他觉得只有做生意才能养家糊口,便开始卖鸡蛋、水果、芋头,还给人拉人力车。

这些小生意让他积累了一些储蓄,家里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

不过那时做生意是很危险的,被抓住就要挨批斗。许连捷自然知道其中的风险,但却没有放弃做生意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对策:

假装下地干活,但锄头还没握热就溜了,去外面打听各种赚钱门路。

许连捷从这种早期商务交流中学到了很多,而且与外界建立了商业联系,不过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被人举报“不务正业”,被关进了“学习班”。

在“学习班”时,许连捷进行了深刻反思。不是反思还要不要做生意,而是还要不要提篮小卖、小打小闹下去。

1979年改革开放,许连捷觉得“天上掉金子”的时代来了,便很快行动起来。

1980年,他将之前的运输生意进行升级,组建了汽车运输队;1981年,他又创办了后林劳保服装厂,从事代加工业务。

彼时,晋江有大量服装代加工厂,订单来自海外,稳赚不赔,生意非常红火。

但这种好日子很快就遭遇了危机:1983年,美国出台针对中国内地的进口纺织品限额制度,使得晋江的代加工订单锐减。

为了应对危机,许连捷在同年创办了一家拉链厂,希望能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可遗憾的是,由于这项业务与服装业务联系紧密,而且都依赖国外市场,所以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许连捷当时非常着急,四处寻找商机,而商机在1985年出现了。

1985年,许连捷认识了一个推销卫生巾设备的人。

那人告诉他,国外女性都用卫生巾解决“大姨妈”问题,与国内当时的草纸或月经带相比,又卫生又方便,是一个赚钱的好项目。

许连捷对此项目很感兴趣,觉得它尚处于产业空白期,而且是针对国内市场,可以做品牌,不像以前那样只挣加工费。

他很想上马该项目,可心里又没底,于是就去找好友施文博商量。

施文博也是福建人,20世纪70年代移居香港,改革开放后则回大陆做服装生意,与许连捷是同行。

施文博在香港见识过卫生巾,知道是个好项目,回复许连捷说“可以一起干”。

得到施文博反馈后,许连捷还是觉得没底,于是又跑去上海做调研。他一位上海朋友的太太说曾经用过卫生巾,特别好用,就是很难买到。

听完这话,许连捷踏实了:这么好的产品当然要做了。

回到福建后,他便开始筹备办厂事宜。

除了施文博之外,他还把安海镇政府拉来做合伙人,工厂就设在安海镇,取名恒安实业公司,品牌则定名为“安乐”,取安全、快乐之意。

三方的合作安排是:三方集资136万元,各占三分之一,镇政府负责压台,施文博负责海外事务,许连捷则负责日常运营。

这之后,许连捷开始招聘、培训、投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可是产品一出来才发现根本卖不动。

滞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需求乏力,二是价格偏高。

需求方面。当时卫生巾的主要消费者在大城市,而许连捷最初的策略是从中小城市往大城市做。这一策略让他做了很多无用功,他带着几个男业务员狂跑零售终端,却没能打开市场:那些零售店主不愿意进货,甚至摆都不让摆,说会影响食品销售。

价格方面。当时卫生巾主要由四家国营厂生产,产品规格是每包16片,售价一般为0.7元,而安乐是四家国营厂的竞争对手,同规格产品的售价则为0.9元。

贵的原因主要是原料成本太高。

当时卫生巾的原料90%需要进口,国营厂有国家配给的外汇额度,花2.4元人民币就能换1美元,而恒安则没有外汇配额,要花5.6元人民币换1美元。

为了扭转局面,许连捷开始在产品设计上增加亮点,比如,他用两条背胶设计取代当时普遍采用的两点背胶设计,以使卫生巾更加稳固。

遗憾的是,这些尝试并没有什么用,产品仍旧卖不动,工厂亏损严重,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1986年春节前,许连捷在安海镇的街上挨家挨户借钱,拿到钱后马上去开工资,总算过了年关。

痛定思痛,许连捷决定改变营销策略,先打知名度,去进军本来就有需求的大城市。

1986年,他在财务极度吃紧的情况下,重金买下热播港剧《八仙过海》的片中广告,希望能打开局面。

他成功了,广告播出后,安乐卫生巾以所向披靡之势快速进入大城市,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80%,把四家国营厂挤到了角落。

与此同时,许连捷还带领营销团队在中小城市铺零售门店,开拓基层市场。

这番努力下,到1991年,安乐卫生巾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为同品类第一,“安乐”甚至成为卫生巾的代名词。

安乐奇迹刺激了卫生巾行业的发展,花王、金佰利强生等跨国巨头趁势进入中国,而国内也迅猛注册了四五千家卫生巾厂。

不过即便如此,安乐卫生巾也仍处于产销两旺状态,其10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其提货单甚至成了被倒卖的对象——100箱卫生巾的提货单被炒到1000元。

此时,许连捷完全可以继续享受安乐的品牌红利,但他却提出要进行产品升级。

他的理由是“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危机到来的时刻”,大家都来做,很快就会打价格战,只有主动进行产品升级才有出路。

1992年,他提出“对标日本花王”的策略,并顶住资金和股东压力,将家当全投入到设备采购中。

当年,他先是从日本采购了一台价值几十万元的弧形超薄卫生巾设备,升级“安乐”的生产线;其后,他又斥资1000多万元,采购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护翼型卫生巾的设备,新的品牌则定名为“安尔乐”。

与“安乐”相比,“安尔乐”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以现代、时尚、健康为理念,于1993年面市,结果一面市就大卖,并引领市场进入“护翼型”时代。

安尔乐很快就成为恒安的主要利润来源和主打产品,还于1999年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有了安尔乐,恒安就形成了高低搭配的产品线,而且具备技术优势。

产品问题解决之后,管理的问题又出现了。

许连捷在恒安发展早期引进了许多亲朋好友,分给人们工作和股份,而伴随公司壮大,这种安排导致裙带关系滋长。

对此,许连捷深感头疼。一方面,他不能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另一方面,他又不愿伤害亲友团的感情。

一番权衡之下,他决定用上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许连捷的考虑是,公司上市就必须进行合规操作,从而清理运营中不合规的人员和制度,使恒安最终成为一家规范、透明的现代化企业。

这个办法很高明,但却遭到了亲友团的激烈反对。他们质疑,公司并不缺钱,甚至有丰厚的盈利,为什么要去上市融资,为什么要把好处白白便宜外人,而且要把自己人赶走?

面对质问,许连捷不厌其烦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劝不合格的亲友高管把位置腾出来,他承诺,将会用自己的钱补贴那些生活困难的亲友。

一番运作之下,恒安终于在1998年12月8日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7亿港元,成为港交所当年融资最大的一支新股。

上市后,劝退不合格亲友高管的行动仍在继续,许连捷希望彻底完成从家族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

截至1999年上半年,劝退了41名创业元老,其中包括许连捷的舅舅。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起一套更加规范的财务系统。

这时许连捷踌躇满志,准备迎战当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宝洁,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前面等待他和恒安的竟是一场飞来横祸。

1999年8月9日,恒安创始人之一、分管财务和行政工作的集团副总裁吴世界在家中被杀,一同遇害的还包括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此案一出,举国震惊,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

“分账不均买凶杀人”“强势改革招致报复”,社会上说什么的都有。

警方也高度关注此案,指派了五个刑警大队驻扎恒安,调查从高管到员工的各级人员,包括已离职员工,每人至少问话三次,闹得人心惶惶。

很快,恒安就陷入了“无政府状态”,高管们忙于洗清嫌疑,底下人则趁机渔利。

一些当事人回忆,“库管员要供应商的红包,不然不给发货,搬运员要库管员的红包,不然不给装车,采购员买点东西就要收回扣。”

许连捷在接受采访时称,天津、河南的一些业务员胆子更大,甚至直接卷走了将近2000万元的货。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许连捷自己也陷入迷茫,“他(吴世界)全家都被杀了,你说钱还有用吗?这么拼命为了啥?”

想开之后,他就回农村老家了,每日养鱼网虾,调理身体。

由于群龙无首,恒安的困境越发严重,先是股价大跌,紧接着盈利状况急速下滑,从案发前的1.6亿元,滑落至案发后的1.4亿元,1.29亿元……到了2000年下半年,只剩下8000万元。

2000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吴世界案告破,法院认定凶手系入室抢劫,与恒安的内部转型无关。这之后,恒安的人心才算稳定下来,各项工作也开始恢复正常。

许连捷后来不断强调,恒安当时如果没有上市,没有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以及财务体系,是挺不过这一关的。

不过,这次风波也让他认识到了公司当前体系的脆弱性,再加上恒安自1995年起年营收无法突破10亿港元瓶颈,他回归之后决定,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变革。

2002年,经股东之一的摩根士丹利推荐,许连捷聘请美国咨询公司汤姆斯集团(Thomas Group)进驻恒安,推行一套名为“TCT行动”(Total Cycle Time,全周期时间管理模式)的管理变革计划。

整个行动推行了18个月,耗资560万美元,由许连捷亲自挂帅。

“TCT行动”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以及公司在信息方面的一体化;二是将之前的分公司体制,调整为事业部体制。

先说第一点。以开会为例,以前恒安开会非常随意,想到哪说到哪,就像生产队开会一样;而变革之后,开会前要确定会议主题,所需时间,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的一概不谈。

信息一体化方面:以前销售情况只有一线业务员自己清楚,总部无法汇总出一个完整图景;而变革之后,一线业务员的工作被量化了,每日跟进门店和走访经销商的路线、数量及时间需要上报,是考核业绩的标准。

再说第二点。除了卫生巾项目之外,恒安集团还于1996年推出了“安儿乐”纸尿裤项目,于1997年推出了“心相印”纸巾项目。以前,在运营中,各分公司管理所有项目的生产、品牌和销售,而变革之后,生产与销售分离了,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也要结算。这种新体制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专业化和经营效率,同时降低了行政成本和无谓竞争。

推行“TCT行动”的当年,恒安的年营收便突破10亿港元,达至11亿港元,此后更是顺风顺水,到2007年达至54亿港元,5年时间增长了5倍!

尝到甜头后,许连捷继续重金购买管理。

2007年年底,他又聘请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做目标管理,主要针对战略规划、管理控制、供应链优化和绩效管理等模块。

变革之后,恒安的业绩再次迅猛增长。到2009年,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到2013年,则更突破200亿港元,又翻了一番。

这样的成绩下,许连捷希望再接再厉,未来成为宝洁那样的公司,做百年恒安。

营收突破200亿港元大关后,他决定开启恒安的第三次管理变革,于2014年3月聘请IBM公司和SAP公司,推进建立一套整合供应链、流程、库存、物流和渠道的信息化系统,打造大数据产业模式。

如今,恒安集团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家与国际接轨的快消品公司。

在恒安发展早期,许连捷选定的对标公司是日本花王,后来则变更为美国宝洁,因为后者的行业地位更显赫,与恒安的竞争也更激烈。

宝洁于1988年进入中国,1991年在内地推出“护舒宝”卫生巾,之后以重金砸电视广告,主攻上海等都会市场,一时品牌与销量齐飞。

到1998年,《中国消费行为调查》称,护舒宝在中国女性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位列第一。

恒安推出安尔乐与宝洁推出护舒宝,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双方的目标消费者相似,所以竞争格外激烈。

除了宝洁之外,恒安还面临来自尤妮佳和强生的强劲挑战,后两者的苏菲和娇爽则成为年轻、时尚女性的选择。

到2000年,尼尔森公司的数据显示,宝洁的护舒宝已经成为领袖品牌,其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高达53.5%,而安尔乐却渐渐失宠。

这种局面让许连捷很是着急,经过一番外脑咨询,他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推出更加时尚的产品与宝洁等巨头竞争,二是全力压缩成本,比对手更具经营效率。

新产品被命名为“七度空间”,是聘请国际知名4A广告公司策划的,专门针对都会的年轻女性市场,以“七重防护,全效照顾”为品牌口号,在包装上也更贴合少女的偏好。

此外,七度空间主要不通过电视广告推广品牌,而是选用平面媒体和网络,尤其是QQ。

七度空间让许连捷打了一个翻身仗,其产品售价虽然是安尔乐的将近两倍,但消费者很认,到2009年,其销售额在公司卫生巾品类中占比57%,而且是利润率最高的子品牌。

这时候,恒安已经拥有了安乐、安尔乐、七度空间三大品牌,而且各有针对。

其中,安乐是针对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市场,主要走量;安尔乐则主打功能牌,价格定位在中端,以一、二线城市白领为消费群体,而七度空间则主要抢占年轻、时尚、高利润的市场。

成本压缩方面,许连捷的动作也不小,而且首先向自己下手。

自宝洁于1998年宣布护舒宝是“市场第一品牌”以来,许连捷就再也没有装修过自己的办公室,甚至不让别人提。

此外,他还努力压缩行政成本,定了几条规矩,比如公司的车不鼓励私用,私用则需交钱,再比如,招待客户不准去KTV等娱乐场所,以减少营销支出。

当然光靠这样省是不行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压缩生产成本。

为此,许连捷广泛结交富士康、三星、丰田等制造业名企的管理大咖,向后者请教,或聘为外脑,以不断地降低恒安的生产成本。这也是他能将毛利率做到47.6%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许连捷还有一个宝洁所没有的杀手锏,就是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

到2012年,恒安的零售门店总数超过70万家,由1.5万个业务员经营。

“宝洁、金佰利都靠批发去铺店,如果要管1.5万个业务人员,他们头都大了。”许连捷自豪地说。

依靠这个强大的零售网络,恒安在各项业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纸巾业务。

事实上,纸巾业务早已成为恒安的主要业务,其销售收入占年营收的44.2%,比卫生巾业务的占比还高12.8个百分点。

不过,此二者的全国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同品类第一。除了纸巾业务之外,儿童纸尿裤业务也发展强劲,已位居行业三甲。

卫生用品之外,恒安集团还进军到化妆品和食品领域,于1998年推出了中华草本护肤品牌——“美媛春”,又于2008年控股收购了福建亲亲食品,就是那家生产虾条和果冻的企业。

有记者问许连捷,恒安是否会成为宝洁那样的、涵盖众多品类的快消品公司,许连捷回答说已经在路上了,但会一步一步来,不会贸然铺个大摊子,他的经营理念是:

做专,做精,做透,而且要盈利。

在福建商界,许连捷是一个很受推崇的企业家,人们说,他的生意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连战连捷。

除了卓越的业绩,人们还佩服许连捷的商业思想和处事风格,并认为这是其取得商业成功的前提。

许连捷的商业思想与处事风格有时候是一回事,最受称道的是以下五点。

第一点是讲诚信。

许连捷讲诚信并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放在交往中,直到对方认为“这个人很靠谱”。

在1986年春节前的那次借款中,他从安海镇商业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只要他开口,没有不借的,最多的一家借给他10万元,而且不用打借条。

早在卖鸡蛋那会儿,他就一直用心经营自己的信用,因为父亲告诉他信用就是生意人的本钱。

许连捷重视信用还体现在与政府的关系上,他不在税收等问题上耍聪明,他的名言是“多交税不会少赚钱”。

这一信念与吴世界案有关,当初有外地业务员卷款离职,他事后就去追索和起诉,他的底气来自于自己的生意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把柄在别人手上。

第二点是吃亏精神。

许连捷将这种吃亏精神总结为49%准则。

“在与别人合作时,我说任何的一种事物,是没办法绝对平衡的,但是只要你抱着自己得49%,让别人得51%的这么一种心理,你就会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

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恒安集团,他自己要稍微少一点的股份,做副主席,而把稍微大一点的股份和主席的位置,让与比自己年长三岁,且与自己合作至今的港商施文博。

第三点是“众人扛山”的心态。

卫生巾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要面对宝洁这样的国际巨头,而且要将家乡的中层干部派到全国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整体的精诚团结和全情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许连捷的办法是将股份分给那些打天下的人,而且向后者提供财务资助,比如你买3万元的原始股,但自己只有1万元,公司就借给你2万元。

如此,他把全体骨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恒安的一位执行董事将此总结为,“众人扛山山会动”。

其实众人扛山不仅能使山动,而且能防止山崩。

1999年的吴世界案没能动摇恒安的根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恒安刚上市9个月,施文博持股20.39%,许连捷持股19.3%;员工持股49.42%;其余的是社会公众股:这样的股权结构是不容易崩塌的。

第四点是谦虚宽和。

许连捷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在福建之外,他几乎没有什么名气,但他并不在乎,甚至反对外界给他加封号。

当2013年被某媒体封为“闽商首富”时,他赶紧出来辩解,“我好像没那么多钱!”随后则又补充,“有多少财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第五点是带头做慈善。

许连捷从很早就开始做慈善了,他做慈善并不是基于多么宏大的理念,而是觉得自己难的时候别人帮过自己,自己发了财自然也要帮别人。

在捐赠时点上,许连捷喜欢选在晚辈的婚礼上,一个侄女结婚时他捐了1000万元,次子和三子结婚时他分别捐了6666.66万元,等等。

除了个人捐款外,他还主导恒安集团在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2亿元,而五年之前,集团已经捐款1亿元,成立了恒安慈善基金会。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不仅自己投身慈善事业,还为慈善事业做说客,出任晋江慈善总会会长,去其他福建企业家那里“跑钱”。

由于社会成就突出、影响力颇大,他还于1997—2011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八届执委、第九届常委和第十届副主席。

不过即便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许连捷仍然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本色,不对自己行业之外的事指点江山。

十几年前,他受邀参加第三届世界华商地产论坛。

会上,有记者问他怎么看房地产,他回答说自己完全不懂,只是知道做生意要守信,要专业,先不求赚钱多少,而一定要把产品做好。

他相信:不管做任何事情,把事情做到全行业最棒,都能够赚钱。

这些道理,看似都是大白话,但越是深邃的商业逻辑,越是浅显易懂,力透纸背,这是许连捷勤耕不辍,数十年闯荡商海换来。

安踏董事长丁志忠、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特步董事长丁水波等众多商业大佬,都曾感慨:从许连捷身上学到了很多。

如今,这个曾大战宝洁,将一个乡镇小厂,打造成世界级企业的福建大佬,已驾鹤西去,但他的经营思想和理念,还将继续激励并启发更多的企业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