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九果品暴雷,谁把“水果第一股”推入深渊?

蓝鲸财经
Apr 18

作者 | 趣解商业 郝文

停牌一年多的“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6689.HK)突然暴雷。

4月16日,洪九果品发布内部公告称,包括洪九果品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董事江宗英、董事杨俊文、董事谭波、监事会主席余利霞在内的6名核心高管目前均已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原因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就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项进行立案侦查相关。

图源:公告截图

同时,因为该立案侦查事件,自今年1月6日起,公司在重庆市渝北区的一处主要办公地址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公司无法正常办公。洪九果品进一步指出,公司对该事件了解到的信息有限,该事件对洪九果品的影响和潜在可能性无法预测。

从公告来看,此次被立案的罪名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瑕疵”或“审计问题”,而是刑事犯罪,且牵涉面之广令人震惊,更让外界窥见了洪九果品在表面风平浪静之下所掩盖的巨大隐患。

01.“暴雷”前早有征兆?

从董事长邓洪九到监事会主席余利霞均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这几乎将公司核心管理层“一网打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这种几近“灭顶之灾”的级别,极为罕见。但如果重新梳理洪九果品暴雷之前的相关动作,其实并非毫无征兆。

2024年3月19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表示,预计全年业绩发布将推迟,进而可能影响2023年财报的正常刊发,并于一天后停牌至今。

随后在同年4月,洪九果品又对外发布公告称,董佳讯、夏蓓、刘安洲三位非执行董事因“个人工作原因”辞去职务,全部自2024年4月12日起生效;其中,刘安洲同时还是原公司薪酬考核委员会主席。

尽管在公告中,洪九果品方面强调三人“与董事会并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其他事项需告知股东及港交所”;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看似“和平”的辞职潮背后,隐藏的未必只是工作安排这么简单。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认为,洪九果品三位非执行董事长集体辞职,应该与洪九果品的财务问题有着直接关系。

紧接着,因质疑洪九果品2023年第四季度预付款骤增34亿元、付款对象身份存疑、会计资料不全后,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辞任洪九果品的审计师职位。毕马威指出,2023年第四季度,洪九果品向若干供应商支付预付款约34.2亿元,占全年预付款的76%,而整个2023年,其预付款项余额约为44.7亿元,这也意味着其第四季度预付款明显突然增加。

图源:公告截图

然而,部分供应商注册资本极低、社保参保人数为零,且无法提供合规会计资料,疑似虚构交易链条。这一异常操作直接指向财务造假,最终触发公安机关对骗取贷款、虚开发票的刑事调查,导致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层集体涉案。

同时,这一连串密集发生的关键节点,不仅勾勒出洪九果品走向暴雷的时间轴,更揭示出其内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而这一切乱象的背后,根源或许是洪九果品长期以来“家族化治理”的惯性结构。

“趣解商业”梳理资料发现,邓洪九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其妻子江宗英长期担任总经理,其女儿邓浩宇为联席秘书,儿子邓浩吉为首席运营官,侄儿杨俊文为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而从此前公布的招股书上来看,IPO前,邓洪九持股27.79%,江宗英持股9.43%,邓浩宇、邓浩吉、杨俊文分别持股3%。

图源:微博

这一套“家族式管理班子”,几乎将公司从上到下的核心岗位悉数掌握在自家人手中,形成了一个极为封闭的权力运行体系。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外部董事几乎形同虚设,监督机制失灵,内部权力缺乏有效制衡,极易滋生财务操控、利益输送等风险。

当然,在资本市场上,家族企业并不少见,也不乏成功者,但能否将“家族控制权”与“现代公司治理”合理融合,始终是决定企业走多远的分水岭。可遗憾的是,洪九果品没能迈过这道坎,以“亲属信任”代替治理制度,以“内部默契”掩盖透明合规,本质上是一种对资本市场的轻慢,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侥幸。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指出,身为公司创始人的邓洪九,本身胆大心细,吃到中国消费升级的红利,抓住了上半场;但由于他没有风控的这种意识,他身边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专才替他做一个长期的规划,导致洪九果品没能熬过下半场。

02.停牌许久的“水果第一股”

事实上,洪九果品早已不是昔日那个风光无限的“国内水果第一股”。

2002年,洪九果品于重庆创立,创始人为邓洪九及其妻子江宗英,其主要从事水果批发,通过原产地采购水果后在当地水果工厂进行加工、分级筛选,再进一步分销到中国的各个销售渠道。洪九果品也因号称“中国人每吃掉10个榴莲,就有1个源自洪九”,有了“中国榴莲大王”这一称号。

2022年9月5日,洪九果品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水果第一股”。上市首日,洪九果品以40港元/股的价格平开,盘中涨幅一度高达3%,最高市值190亿港元。彼时,资本市场对这家主打高端水果供应链的企业寄予厚望;创始人邓洪九白手起家,从街头水果摊做到千亿估值,创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图源:微博

而洪九果品提出的以端到端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解决生鲜行业分销痛点,也被视为农产品流通效率革新的样板。加之当时的生鲜零售赛道火热,一级市场的VC/PE纷纷抢筹,洪九果品的招股书里不乏阿里巴巴北大荒顺丰控股阳光保险等明星资本身影。

天眼查显示,洪九果品上市前共完成7轮融资,其中在IPO前,阿里巴巴持有洪九果品8%的股份,是仅次于两名创始人的第三大股东。

图源:天眼查截图

洪九果品一直奉行多品类、多品牌策略,在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前,在业绩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表现。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洪九果品的营收分别为20.78亿元、57.71亿元和102.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2.4%;经调整利润分别为2.28亿元、6.62亿元和10.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8.5%。

而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报,洪九果品的表现也是十分出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收入增长46.7%至150.81亿元,毛利增加59.7%至25.76亿元,经调整利润增长33.5%至14.55亿元。

但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洪九果品的势头出现了微妙变化:营收同比虽增长19.37%,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6.51%,盈利能力趋于见顶。

直到现在,洪九果品2023年的财报依然没能发布,2024年的财报也没有了踪影;截至2024年3月停牌之前,洪九果品的市值为19.77亿港元。

从上市到停牌,从190亿港元的高光首秀跌落至不足20亿港元的市值,两年时间,洪九果品完成了一次近乎“垂直坠落”的资本神话反转。而这背后,并不只是市场信心的衰退,更是一场深层治理危机的外露。

如今的洪九果品,已失去经营透明度,财务数据成谜,多名高管被刑事控制,复牌希望遥遥无期,也极难重塑资本市场的信任。

在港股这个充满退市风险的市场环境中,洪九果品的手里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筹码;而对于那些曾参与其IPO、曾深信“高端水果故事”的投资者而言,等待他们的不是复苏的希望,而是越来越现实的“清盘”倒计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