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入侵大脑,如何才能摆脱塑料焦虑

虎嗅APP
18 Ap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Foodthink,作者:豆豆,编辑:王昊,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冰冻水中的塑料碎片)

塑料危机,定期刷新

“微塑料进入人类大脑,脑中的微塑料重量甚至超过一个塑料勺。”前几天好几个朋友都给我发送来这条消息。

因为几年前进入环保机构工作,我开始格外注意日用品材质,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提醒朋友“避雷”。慢慢地,朋友们刷到相关内容就会发给我鉴别,问得最多的就是塑料问题——“塑料盒可以拿来装泡菜吗?”“黑色塑料都是回收塑料是真的吗?”

相信不止我有类似的感受,关于塑料危害的新闻好像是地球Online定期会刷出的系统通知,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

还有每次新闻里海滩上出现大型海洋动物尸体,解剖必有“肚子里都是塑料袋”;去徒步爬山一路捡垃圾怎么都捡不完。焦虑得多了就会变成厌烦,有人会选择不再理会这些报道,觉得“除了担心,无能为力,不如不看”。

这次“微塑料进入大脑”的消息再次引起了朋友的恐慌。

我本有心安抚:“只是发现了塑料,并不一定伤害大脑”,但马上想起,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微塑料和人类疾病存在不少关联。最后很失败地回复“其实空气里就有微塑料,不是我们想避免就能完全隔绝的”,结果让朋友更加焦虑。

●多项研究证明微塑料会对大脑造成伤害,例如在2025年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实时追踪了微塑料在小鼠大脑内游走的过程,发现免疫细胞会吞噬微塑料,致使细胞变成不规则形状。随后在血液中高速流动,卡在大脑皮层区域的毛细血管中,细胞逐渐在血管中堆积,形成脑血栓,诱发血管流量减少(下图所示)以及神经行为异常。

虽然我们打心底里知道泛滥的塑料制品存在很大问题,但非专业人士很难搞清楚他们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甚至很难分清楚日常使用的哪些东西是塑料,什么不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危险,比起恐惧,更容易让人感到无力、焦虑、沮丧。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塑料究竟有没有可能?在塑料焦虑最严重时,我曾经参加过一些短期实践小组,记录自己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数量,和小组成员讨论避免产生塑料垃圾的方法。我们发现,在格外注意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两天“零塑料”,但没有人能坚持21天都如此。彻底“破功”的那天,我收到了一箱桃子,拆开包装的塑料胶带,迎面而来十几个桃子,每个都套着泡沫网,那天我的记录是:“今天产生了数不清的塑料垃圾”。

我无法苛责果农套袋的行为,因为每一个碰坏的水果,都需要他们赔付,去实体超市买也是如此。

可见,塑料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个人的控制范围。我曾经开玩笑说,想治好塑料带来的“生态焦虑”,只能使用“森田疗法”:带着塑料污染问题,继续使用塑料,生活下去。

但是“带着塑料生活”,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塑料问题完全无能为力?有没有退而求其次,先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办法?

对我来说,去了解塑料的危害是什么,就是我面对“塑料焦虑”的开始。

塑料的健康危害到底是什么?

塑料的整个生产过程复杂且漫长,简单点说,可以理解为把“塑料单体(合成树脂颗粒)+添加剂”合成在一起。当塑料制品老化、崩裂,不会一下子还原成单体,而是降解成大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和各种添加剂。

●塑料的组成,以及初步老化破碎后的产物。

而对普通人造成健康风险的,主要是微塑料和塑料添加剂。越是不坚固、易破损的塑料,释放出这两者的量就会越大。

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微塑料有可能引起种种健康风险。去年的一篇研究发现,与颈动脉中未见微塑料的患者相比,颈动脉斑块中有微塑料的患者,发生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3.53倍。同时,在其他生物上的研究已经发现微塑料会诱发炎症、引起胚胎畸变、降低生育水平。微塑料大量孔洞的物理结构也让其具备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的能力。

●人类摄入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空气吸入和食物摄入,每个成年人每年会摄入16.3万个微塑料碎片。

而许多添加剂本身就含有毒性,其中最常见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双酚A。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一般作为一种增塑剂,提高塑料的可塑性。柔软可塑的塑料,其中添加的增塑剂一般都较多。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成分类别,在塑料中的添加量通常为10%~60%,最高可达90%。

双酚A(BPA)是一种树脂单体,在很多场景里都有应用:环氧树脂(食品容器、饮料瓶、罐头内涂层)、收银单据、塑料水瓶、眼镜镜片、橡皮擦等等。

这两种物质因为和雌激素结构相似,都被发现有干扰内分泌的作用。

●常见有害塑料添加剂。资料由作者整理,制图:王珂

知道了这些有毒添加剂的名称,你就可以直接在购买时,对商家疑问三连:这个产品是什么材质?是否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或双酚类?安全的使用环境是什么?

避毒建议

结合资料学习,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我大概整理出自己的“避毒”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建议一:关注塑料标号,避雷PVC和PS

●常见塑料类型及对应编号。制图:万琳

普通人了解塑料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塑料标号,它代表不同的塑料成分,也有不同的使用用途。一旦超出正常使用环境,就可能造成危害,一般人对此也有一定概念,例如,PET矿泉水瓶不能用来加热。

而在其中,又有两种塑料是最容易产生毒性的,日常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3号塑料PVC(聚氯乙烯)堪称危险塑料里的MVP。究其原因是纯PVC太易碎,需要添加大量的添加剂才能拥有较好的性能。软质PVC产品(如浴帘)中增塑剂含量更是高达60%~70%。但PVC单体没法和这些添加剂稳定结合,生产出来后,添加剂就会时快时慢地从塑料中释放出来。这也是大部分PVC塑料制品都会有一股“胶味”的原因,这是释出的添加剂的气味。

最常见的PVC产品有:塑料浴帘、一次性包装袋、塑料水管、石塑地板、保鲜膜、各类塑料卡片如信用卡、广告牌、餐垫、清洁刷、粉扑、儿童玩具球、文具、雨衣。

●常见的石塑地板产品介绍。商家的宣传很有迷惑性:作为塑料,确实不需要胶水,所以“无甲醛”。商家会介绍这是“SPC”(即石塑板的英文名称),本质仍然是PVC+石粉。但因为主要成分是PVC树脂,就无法避免塑料添加剂释放到环境中的问题。

6号塑料PS(聚苯乙烯)也叫泡沫塑料、发泡塑料、保丽龙,现在最常见于运输中使用的泡沫保温箱。

PS塑料的单体苯乙烯本身就是致癌物质。虽然PS塑料本身无毒,但它极不耐热,安全温度仅为70-90度,70度左右就会发生形变软塌,开始释放苯乙烯和各类添加剂。

以前常见的发泡餐盒,因为其高风险,我国在2020年就已经将其禁止,在淘宝上搜索,会被告知因“禁塑令”已禁止销售,然而市面上仍能见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PVC和PS塑料在法规允许的场景下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因为即使在正常条件下,塑料也会缓慢释放内部物质,日常使用仍应该尽量避免出现。

建议二:谨慎使用塑料用作食品包装

日常饮食是人体摄入微塑料和塑料添加剂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外卖包装则是劣质塑料制品的集中营,中餐饮食高温高油更是给添加剂释出提供了便利,所以尽可能少吃外卖就已经减少了很大部分风险了。因此,“避塑”上策是自带玻璃、不锈钢、陶瓷餐盒来打包食物,或者直接在家自己做饭。

但这些餐盒都太沉重,打工仔带着通勤宛如上刑,退一步自备相对安全的PP塑料饭盒也比没有强嘛。相较而言,它们的风险比外卖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要小得多。

●装泡菜的密封盒是玻璃的,相对放心些,虽然盖子是塑料的(PP)。

●之前上班长期使用的饭盒,PP材质。如果当天的饭菜比较油,会在办公室倒入陶瓷餐盘再微波加热。

●一般的纸制一次性餐饮具,其实很可能也是塑料制品,甚至比塑料餐盒更危险。如果它有防水防油的效果,不是覆盖了塑料膜(可能含双酚A),就是涂抹了防水防油涂层PFAS(含氟类的防水防油剂)。PFAS包含近5000种化学物质,具有可移动性、持久性的特点,已被证明会导致实验动物的生殖、发育、肝脏、肾脏和免疫问题。

另外,无论食物接触哪种塑料包装,一定要遵循“无酒、少油、不烫熟”的原则,即不用塑料容器装载含酒精、高油脂的食物,不用塑料容器进行高温加热。

虽然一般塑料餐盒使用的PP塑料理论上的形变温度是120度,但水蒸气的温度可以触达这个临界线,油脂被加热则可以轻易超过170度,所以还是避免使用塑料餐盒直接放入蒸锅或者微波炉加热为好。

其实,PP塑料也不是理想的冷冻容器,因为在0度以下它会变脆,极容易摔碎。我在还没了解塑料前,曾经也买过一批PP塑料密封盒在家使用,已经摔碎大半,逐渐淘汰中。

如果不得不点外卖,可以优先选择温度低、油脂较少的食物,如冷面、沙拉,或者汤汁较少的食物,如手撕鸡饭。

●后来买装面粉的容器已经对塑料有一定了解,跳过了塑料密封盒,买了玻璃罐。但装米的容器(画面外)还是之前的PP密封盒。

建议三:别为了节俭,重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因为不需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设计环节就不会考虑材料的稳定性、耐磨性、清洗难度,因此往往更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剥落微塑料,释出添加剂。重复使用固然节约,但也有一定风险,特别是用来储存食物时。

相对的,价格贵的耐用塑料往往更稳定更安全,因为他们的标准检测流程包括了例如“冲洗1000次后释出物质量不会有害人体健康”、“摩擦1000次保持表面完整不崩解”等要求。

另外,很多一次性制品在生产中并不会经历必要的清洗、杀菌环节,即使是餐具,成分复杂的粉尘和细菌大概率会随着产品一起被我们吃进去。广东人在外用餐前习惯用茶水冲一冲餐具的习俗,不完全是玄学安慰。如果接触了快递包装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也建议洗手。

其实对于“用完就丢”的东西,商家会比消费者更不在意他们的质量和安全。最近315爆出的关于一次性内裤、卫生巾的问题也印证了一点。

很多人并不清楚,卫生巾也是塑料制品,传统卫生巾表层是打孔膜(网面)或无纺布(棉面),中间吸水层才会使用绒毛浆,有些也会添加吸水树脂,底层采用PE聚乙烯薄膜防渗漏。如果是液体卫生巾,则更和植物纤维没什么关系了,它的吸水层是一种专利聚丙烯酸酯泡沫,也属于一种塑料。

●某品牌液体卫生巾披露的成分表。

我自己早在几年前就改用可重复使用的硅胶月经杯了。考虑到卫生巾至今还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国家标准,对此很担心的读者可以考虑一下这一选项,自己把控清洁消毒环节。

另外,很多一次性塑料制品并不会在标注塑料类型,靠肉眼又很难识别。既然分不清,就尽量不主动使用,如果被动获得,可以有限度地使用几次,或不作为食物容器使用。

●材质不明的奶茶杯,猜测是PET。因为太少喝奶茶觉得稀罕又好看,决定拿来装杂物。

建议四:不用保鲜膜和保鲜袋

薄膜类产品可以说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很麻烦的一类:柔软、透明、轻薄,但这些性能都是通过牺牲耐磨、稳定,加入大量添加剂换来的。

更何况它们的“保鲜”功能也并不那么好用。保鲜膜和保鲜袋本身并无杀菌保鲜的性能,主要是通过隔绝空气和污物达到效果。但有时候也会起到反效果——相信大家对烂在保鲜袋里的蔬菜叶子并不陌生。我直接丢进冰箱抽屉的菜反而放半个月都没问题。

●蔬菜类食材一般直接放在冰箱保鲜层的抽屉里,垫上吸水布就能避免冻伤冻烂,还容易拿取,省时省力。这个方法让我可以半个月才买一次菜。图中左侧的茼蒿,放置一个月也只是略干瘪,清洗后仍然水灵好吃。

对于需要分装保存的食物,不锈钢或PP塑料密封盒不仅能胜任,不锈钢的速冻效果比保鲜袋更适合保存肉类,硬质材料也不会像薄膜那样直接冻结粘连在食材上。哪怕是厚实的密封袋,强度也比他们好一些。

如果感觉离不开这两样,强烈建议至少要避开PVC,并且平时使用也不要加热或接触高油食物。我家也在使用PE材质为主的密封袋,但我基本不会拿来装含油脂的食物,泡菜类的食物一定是用玻璃密封盒装。

●最便宜的商用保鲜膜产品页面往往大剌剌地标明“PVC”,贵一些的品牌产品或保鲜袋则是相对安全些的PE,但都是不宜加热使用的材质。保鲜袋作为最贵的产品,会在产品信息中写明“不含双酚A”。 

●某位厨师的美食教学视频中,用保鲜膜防止上方蒸汽进入扣肉。虽然这可能是厨师圈的惯例,但事实上绝大部分PE和PVC保鲜膜都不耐高温,在家不要这样使用。

同时,薄膜类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的难度更大,却都更容易泄漏到自然环境里,缠在海洋动物身上几乎无法挣脱。出于环保考虑,我也不愿意使用它们,我家已经不使用这两种东西三四年了。

建议五:拒绝无纺布和洗衣凝珠等“隐形”塑料

无纺布正式名为“非织造布”,而是一种布状形态的物品,大部分无纺布都是塑料制品,少部分包含天然纤维。除了用作包装袋,无纺布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还包括茶包、卫生巾、洗脸巾(代替化妆棉)和一次性抹布等。

●2019年9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表在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茶包在高温下会释放数百亿塑料颗粒。研究发现,在冲泡温度(95°C)下浸泡一个塑料茶包会向一杯饮料中释放约 116 亿个微塑料和 31 亿个纳米塑料。

●部分商家对无纺布茶包的材质进行了升级,改用“玉米纤维”,多数止步于介绍产品材质是“玉米纤维”,不是无纺布,并不会解释其正式名称为PLA(聚乳酸)塑料,虽然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但并不能避免产生微塑料。

●我一般用法压壶和盖碗代替茶包,解决泡茶的需求。法压壶内部是高硼硅玻璃和304不锈钢材质,缺点是不锈钢滤网有一定清洁难度,可以用热水小苏打浸泡或洗碗机,都可彻底清洁。

号称“水溶降解”的塑料制品,最常见的就是洗衣凝珠和洗碗块,最近看到一些产品为了环保也会使用水溶降解的塑料膜。我避免使用所有这类产品,因为常见的是PVOH/PVA(乙烯基聚合物)和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材质虽然声称可以在水中“降解”,但这里的“降解”并不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是部分降解成了肉眼不可见的微塑料和添加剂。其微塑料颗粒在水环境中的降解性能还有很大争议,同时也有研究指出他们具有生物毒性。

用主动制造大量微塑料来交换一点点方便,我认为这笔交易并不划算。更何况这些产品因为固定了规格而容易超量使用,价格也比传统洗涤剂昂贵。

我们和塑料的安全距离

以上所说的都只是“与塑料共存”的方法,至于完全避免塑料的伤害,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塑料制品已经遍布人类生产生活的所有环节,将其完全剔除近似天方夜谈。在一些必要场景中,塑料实在是便宜又好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塑料输液管,医院要怎么运转。而且大量微塑料已经散布在空气和水体中已是既成事实,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将它们完全隔绝在人的接触范围之外。

但不要因此而感到焦虑,毕竟“解决塑料污染”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公共问题,其责任应该落在政府、企业和专家头上。当你开始担心个人改变无法解决问题,却仍然感到难以克制的焦虑和无力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不是污染的第一责任人”,并尝试敦促真正应该做出改变的人去履行他们的职责。

我们剩下能做的,就是把握的是和塑料的安全距离,有限度地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塑料制品。转变心态很重要:不再将塑料制品当作可以即用即弃的“方便产品”,而是有使用范围的耐用品之一。就像金属餐具不能进微波炉、釉上彩陶瓷有重金属风险,既然金属陶瓷用得,塑料也用得,但是需要注意使用场景,保持安全。真正危险的是,即使生活中充满塑料,却仍然对塑料一无所知。

现代社会中有那么多危及人类的风险因素:抗生素滥用、二手烟、食用油污染……塑料只是其中很平常的一种。至少事实证明,吃了微塑料不会马上死掉,也不会就此变成“塑料人”,那么和塑料和平共存就仍有希望。

参考资料:

[1]Haipeng Huang et al. ,Microplastics in the bloodstream can induce cerebral thrombosis by causing cell obstruction and lead to neurobehavioral abnormalities.Sci. Adv.11,eadr8243(2025).DOI:10.1126/sciadv.adr8243

[2]无毒先锋,食通社.解毒档案-食物包装知多少[R].2020.

[3]BFFP.塑料图集-合成聚合物的世界-事实与数据[R]2019.:11/17/34-35.

[4] From Pollution to Solution: A Global Assessment of Marine Lit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 [R].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21. 1.1https://www.gdr-po.cnrs.fr/docs/UNEP_2021.pdf

[5]Marfella, R., Prattichizzo, F., Sardu, C., Fulgenzi, G., Graciotti, L., Spadoni, T., ... & Paolisso, G. (2024).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90(10), 900-910.

[6]Chen, J., Chen, G., Peng, H., Qi, L., Zhang, D., Nie, Q., ... & Luo, W. (2023). Microplastic exposure induces muscle growth but reduces meat quality and musc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 chicken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82, 163305.

[7]贺艳,王晶,赵曼,等.可降解微塑料对磺胺嘧啶的吸附行为研究[J/OL].环境科学与技术,1-15[2024-04-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45.x.20240330.1555.008.html.

[8]5 Gyres Institute.BETTER ALTERNATIVES 3.0[R].2023.https://www.5gyres.org/betteralternatives.

[9]Fackelmann,G.,Pham,C.K.,Rodríguez,Y.,Mallory,M.L.,Provencher,J.F.,Baak,J.E.,&Sommer,S.(2023).Current levels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mpact wild seabird gut microbiome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7(5),698-706.

[10]胡红美,李铁军,朱颖杰,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1):8573-8581.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1.21.039.

[11]柳春红,孙远明,杨艺超,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污染及暴露评估现状[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03):339-341+338.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2.03.033.

[12]王永峰,于靖元,张浩.我国双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与分布及其健康风险综述[J/OL].山东科学,1-15[2025-03-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188.N.20250313.1424.004.html.

[13]QADEER A, KIRSTEN KL,AJMAL Z,et al. Alternativeplasticizers as emerg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threat:Another

regrettable substitution? [J]. Environmental Scienee & Technology, 2022, 56(3): 1482-1488. DOI:10.1021/acs.est.1e08365.

[14]EUR.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10/2011[Z].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02011R0010-20250120.2025-01-20.

[15]GB/T 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S].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关于批准发布《锰硅合金》等109项国家标准和4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OL].https://std.sacinfo.org.cn/gnoc/queryInfo?id=E2F76A3B449808FD198E132C41ADD96E,2024-6-29.

[17]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OL].https://www.samr.gov.cn/zw/zfxxgk/fdzdgknr/spscs/art/2023/art_904e69afd8ea41c69e55509556db15f0.html,2019-11-03.

[18]United State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Phthalates Business Guidance[Z].https://www.cpsc.gov/Business--Manufacturing/Business-Education/Business-Guidance/Phthalates.

[19]华英迪,许宜平,赵高峰,等.塑料添加剂的环境迁移、毒性测试与风险筛查:进展与挑战[J].生态毒理学报,2024,19(02):93-111.

[20]安妮·雷纳德.东西的故事[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3.

[21]绿色和平.保丽龙是6号塑胶?聚苯乙烯(PS)有毒?可回收吗?[OL].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36710/%E4%BF%9D%E9%BA%97%E9%BE%8D%E6%98%AF6%E8%99%9F%E5%A1%91%E8%86%A0%EF%BC%9F%E8%81%9A%E8%8B%AF%E4%B9%99%E7%83%AF%EF%BC%88ps%EF%BC%89%E6%9C%89%E6%AF%92%EF%BC%9F%E5%8F%AF%E5%9B%9E%E6%94%B6%E5%97%8E/.2023-7-6.

[22]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Z].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0/202001/t20200120_760495.html.2020-1-19.

[23]Alonso-López O, López-Ibáñez S, Beiras R. Assessment of Toxic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vinyl alcohol)-Based Materials in Marine Water. Polymers (Basel). 2021 Oct 29;13(21):3742. doi: 10.3390/polym13213742. PMID: 34771298; PMCID: PMC8588384.

[24]Suzuki, M., Tachibana, Y. & Kasuya, Ki.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3-hydroxyalkanoate) and poly(ε-caprolactone) via biological carbon cycl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Polym J 53, 47–66 (2021).https://doi.org/10.1038/s41428-020-00396-5

[25]联合早报.研究:人脑样本所含微塑料八年增50%[OL].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40901-4534890.2024-09-01.

[26]央视网.湖南永州通报“罐车侧翻致粗苯泄漏”后续:水质断面全线持续稳定达标,终止应急响应[OL].https://news.cctv.com/2025/02/09/ARTIXRe9KRUkrpK32wRTqfGW250209.shtml.2025-02-09.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生态环境部.案例:山西新绛粗苯罐车侧翻泄漏次生突发环境事件[OL].https://www.mee.gov.cn/ywgz/hjyj/yjxy/201912/t20191228_752089.shtml.2019-12-28.

[28]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正确选购卫生巾产品?[OL].https://zjamr.zj.gov.cn/art/2021/12/15/art_1228969910_59011990.html.2021-12-15.

[29]always.Always FlexFoam: Made Differently, Works Differently[OL].https://www.always.com/en-us/about-us/what-are-always-flexfoam-pads-made-of.

[30]界面新闻.315晚会曝光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涉浪莎、贝姿妍、初医生等品牌|3·15特别报道[OL].https://mp.weixin.qq.com/s/k3VCukMVWur0V8dBerR3Sg.2025-03-15.

[31]界面新闻.315 晚会曝光用废料垃圾生产卫生巾纸尿裤,涉及米菲等多个品牌丨3·15特别报道[OL].https://mp.weixin.qq.com/s/FWQwEjPGXR3ghsJUR9iyVg.2025-03-15.

[32]Hernandez LM, Xu EG, Larsson HCE, Tahara R, Maisuria VB, Tufenkji N. 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Nov 5;53(21):12300-12310. doi: 10.1021/acs.est.9b02540. Epub 2019 Sep 25. PMID: 31552738.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