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前首富”操刀“力诺系”36亿资本腾挪

市场资讯
23 Apr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野马财经

  “力诺系”左手倒右手?

  筹划半年多后,“济南前首富”、“力诺系”掌门人的重大资产重组又进一步。

  4月21日晚间,化学制药公司科源制药(301281.SZ)公告称,拟收购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济堂”)99.42%股权,交易作价约35.81亿元。同时拟定增募资不超7亿元。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宏济堂是是国内知名的阿胶产品生产企业。宏济堂与科源制药均为“力诺系”旗下公司,二者实控人均为高元坤。力诺投资既是科源制药的大股东,又控制着宏济堂。换言之,宏济堂相当于是将自己“卖”给了兄弟公司科源制药,借此实现借壳上市。

  科源制药2023年4月登陆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降糖类、麻醉类、心血管类及精神类等重点疾病领域。

  截至4月23日,科源制药报收30.77元/股,市值33.32亿元,较去年上市之后的高点63.25元/股已腰斩。此次收购宏济堂,是科源制药一场中药与化药资产的整合。在业绩和股价承压之下,“济南前首富”能否顺利完成资本布局?

  评估增值率60.54%

  标的公司净利逐年下滑

  4月21日,科源制药公告,拟向力诺投资、力诺集团等38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宏济堂99.42%股权,发行价格为16.73元/股。同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金额不超过7亿元,且不超过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也不超过购买资产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30%。

  宏济堂是高元坤2008年就收入“力诺系”的一家医药公司,主要从事麝香酮、中成药、蒙脱石原料药和阿胶等中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营收主要靠阿胶产品。力诺投资、力诺集团合计持有宏济堂39.68%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力诺投资同为科源制药的控股股东,持有科源制药372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39%。实控人高元坤持股比例为22.73%,其曾于2008年登顶《胡润百富榜》济南市首富。

  来源:罐头图库

  事实上,宏济堂一直在筹谋上市。2016年10月26日,宏济堂就已举行挂牌仪式。2017年7月7日,又宣布终止挂牌,公司并未透露具体原因。2020年宏济堂开始谋划借壳上市。

  2020年1月13日,ST亚星(600319.SH,亚星化学)披露了一份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宏济堂和科源制药100%股份。交易完成后,宏济堂和科源制药将成为ST亚星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力诺投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高元坤。

  不过,此次重组事项不到半年便宣告失败。公告原因是“交易各方对本次重组的交易价格、业绩承诺及补偿等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另外,上交所还对这次交易下发问询函提出28个问题,对标的资产财务真实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

  而2021年9月、2024年1月宏济堂曾两次接受IPO辅导,不过没有下文。

  按照此前披露,宏济堂2017年至2019年的业绩表现比较平稳。营业收入分别为4.89亿元、5.15亿元、4.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10.54万元、4635.43万元、8386.15万元。不过,其对应毛利率分别为74.5%、63.56%、57.29%,呈逐年下滑趋势,同期经营净现金流为-7725.74万元、1.29亿元和1.14亿元。对此,公司称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变动所致。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宏济堂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13.75亿元、9.38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1.51亿元、1.33亿元。

  此次交易,力诺投资、力诺集团也作出了业绩承诺:宏济堂麝香酮相关资产在2025—2027年各会计年度应实现的承诺收入数分别不低于2.72亿元、2.94亿元及3.16亿元;中成药相关资产在2025—2027年各会计年度应实现的承诺收入数(不包括宏济堂医药批发业务收入及麝香酮相关资产收入)分别不低于9.29亿元、11.45元及13.23亿元。

  重组报告书显示,在评估基准日,经审计后,宏济堂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2.43亿元,评估值为36.02亿元,增值额为13.58亿元,增值率为60.54%。对此,评估机构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称,主要是存货、无形资产等产生了较高增值所致。

  有投资者认为相较于科源制药33亿的市值,宏济堂估值36亿过高,而增发价过低;也有的投资者质疑:“高买资产,超底发行股票,双向输送利益。”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认为,尽管面临宏济堂评估增值率较高及投资者对利益输送的质疑,但交易的合理性与合规性需基于严格的法律审查、透明的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定价机制来评判。若交易过程遵循市场规则,定价公允,且能有效整合双方资源、提升公司竞争力,则交易本身具有合理性。然而,高增值率需通过详尽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评估来支撑,以消除市场疑虑。

  来源:股吧

  科源制药认为此次交易对上市公司带来多重有利影响。主营业务将延伸至中成药及健康产品、麝香酮等领域,实现部分生产办公设施集约化使用及采购、销售渠道协同,有助于公司优化产品布局、加强销售采购渠道整合、降低经营成本,打造具备规模优势、行业知名度高的医药大健康平台,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和整体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并购重组,袁帅表示,优势在于能够迅速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实现业务协同与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同时,由于实控人的一致性,有助于减少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促进文化融合。然而,此类并购也面临潜在风险,如可能引发利益输送的质疑,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若整合不当,可能导致资源闲置或管理混乱。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此类并购时,应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加强信息披露,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并注重并购后的整合与管理,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2023年,宏济堂麝香酮、阿胶、安宫牛黄丸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8.47%、106.8%、75.16%。2024年,2024年,产能利用率下滑,分别为73.38%、38.36%、72.81%,其中阿胶产能利用率下滑最明显。

  对此,科源制药也提示风险称,产能利用率低将会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若未来市场需求未显著改善或竞争加剧,现有产能闲置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标的公司未来经营业绩。

  “力诺系”资产质量几何?

  目前“力诺系”已有力诺药包(301188.SZ)、科源制药两家上市公司,如今又计划将宏济堂装入科源制药,实现宏济堂的曲线上市。

  力诺药包于2021年11月11日上市,发行价格为13元/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中硼硅药用玻璃和高硼硅耐热玻璃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包装和日常消费。

  作为国内中硼硅药玻领域的头部企业,近年来力诺特玻紧抓中硼硅药玻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加速拓展中硼硅模制瓶领域。

  去年前三季度,力诺药包营收同比增长20.19%,净利润同比增长31.37%。不过结合近三期半年报,其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4亿元、0.5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0.33%、-34.95%、27.7%,净利润较为波动。

  多家券商研究提示,力诺药包要注意产能效益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超预期,海外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截至4月23日,力诺药包报收17.81元/股,市值41亿元。

  来源:

  罐头图库

  而2023年上市的科源制药,业绩表现乏善可陈。其营收、净利润处于增速放缓状态。上市首年,科源制药的业绩就出现了下滑。2023年,营业收入为4.48亿元,同比增长1.07%;净利润为0.77亿元,同比下滑15.6%。

  来源:Choice

  2024年,科源制药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3.6%;归属净利润6044.87万元,同比下降21.54%。这也是其连续第二年出现净利下滑的情况。

  事实上,整个原料药行业确实面临多重挑战。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给原料药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股价方面,2023年8月,A股曾掀起一波减肥药概念股热潮,科源制药因生产原料药盐酸二甲双胍(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降血糖药),累计涨幅达107.34%,实现4天翻倍。

  不过这波行情迅速降温,在2023年8月14日触及高点后,科源制药一周股价下跌近30%。截至4月23日,科源制药报收30.77元/股,市值33.32亿元,较去年上市之后的高点63.25元/股已腰斩。

  截至4月,力诺集团直接持有力诺投资78.8714%的股份,为力诺投资的控股股东;高元坤直接持有力诺集团80%的股份,是力诺投资及力诺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力诺投资的主营业务为股权投资。

  科源制药近日也公布了力诺投资其一致行动人力诺集团的经营数据。

  2022年,力诺投资实现净利润高达56.35亿元,创下高位。但是增长未能持续。2023年,净利润骤降至5.21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缩水至3.09亿元,呈现“断崖式”下跌。

  而力诺集团营业总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增长,从2022年的93.07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95.03亿元,但净利润在2023年达到7.32亿元的峰值后,2024年回落至5.4亿元,同比下降26.2%。净资产收益率(ROE)也呈现下滑趋势,从2022年的6.53%降至2024年的4.7%。

  “济南前首富”的资本局

  力诺集团是济南的知名民企,成立于1994年,以生产药用玻管起家,目前以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核心产业方向,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和山东省民营100强企业。

  1958年,高元坤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18岁他就开始工作,曾任职于沂南县轴承厂、沂南县银行印刷厂的业务员,并且担任过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的副所长等多个职务。1991年到济南学习后,就此留在济南。

  1994年9月,高元坤在济南保温瓶厂租赁一座窑炉,两条生产线,生产药用玻管,济南三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也就是力诺集团的前身;2001年3月,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山东力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此后,力诺集团先后进军医药、太阳能、精细化工等领域,实现从传统制造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技术先导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改变。

  与此同时,作为集团掌舵人,高元坤开始踏上进军资本市场之路。

  2001年11月,力诺工业通过借壳双虎涂料成功上市,标志力诺集团拥有了第一个上市公司。2008年高元坤迎来他的高光时刻,成为《胡润百富榜》的济南首富。与此同时,他还将百年老字号宏济堂收归旗下,并整合济南多家医药企业。

  随后,2010年,改名为力诺太阳的力诺工业置出所持双虎涂料的涂料资产,资产变更至力诺集团旗下。2011年,连续亏损后,上市公司的“壳”被卖给厦门一家公司,变成如今的宏发股份(600885.SH)。

  近年来,力诺逐渐走上正轨,2018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上排第455位,营收是84.5亿元。2019年10月,力诺被评为“济南市突出贡献十佳民营企业”。2018年,在山东创富榜上,高元坤以72.45亿的身价再次登顶“济南首富”。

  2019年底,宏济堂和科源制药再次以借壳ST亚星方式谋求上市,重组以失败告终。2021年11月,力诺旗下特种玻璃生产领军企业——力诺特玻(即力诺药包)终于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至此,高元坤终于圆了上市梦。

  而早在2016年3月,科源制药就曾在新三板挂牌。借壳失败后,“力诺系”推动科源制药独立IPO,并成功上市。2020年8月,科源制药从新三板摘牌,2021年6月递交IPO申请文件,最终,2023年4月科源制药正式上市。高元坤也有了自己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高元坤名下共有30家公司,担任法人代表的17家公司,注册资本从百万到千万不等,业务涵盖医药、光伏、投资和化工等多个领域。 

  来源:

  pexels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国家医保支出不断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持续提高,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预计2027年,中国医药市场将会以7.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2万亿人民币。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中国原料药产能全球占比已从2008年的约9.3%增长到2022年的约30%。国内原料药上市企业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大多专注于生产开发大宗和特色原料药,产品以直销为主。在原料药下游,原料药可以用于药品制剂、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药品制剂领域。

  近年来,“力诺系”一直在积极推进旗下优质资产上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源制药当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正面临多重挑战。如今,宏济堂暂时放弃独立IPO的计划,借并购想要实现曲线上市。如何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战略合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是科源制药面临的课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